113學年全國第一次模擬考「知性題:我與壓力的關係」寫作說明與佳作113.08.12
問題(一)
一、測驗目標:
旨在測驗考生擷取訊息的能力,應明確寫出臺灣學生可能因壓力而產生的心理問題面向,以及作者所提供的壓力應對方法。
二、注意事項:
(一)閱讀時,勿心急,先深呼吸,靜下心,閱讀會更完整。
(二)參考答案:臺灣學生在壓力之下,可能產生外顯「反抗」與內在「壓抑」 的心理問題;對此,作者認為「情緒教育」及「戲劇心理學」可以培養其與壓力共存的能力。
問題(二)
一、測驗目標:
本題引用「潮健康」的社會觀察報導,藉由文中對於當代兒少心理健康的剖析,評量學生歸納文章資訊、反思自身作為、擬定問題對策等能力。
寫作前,應確實理解引注的原因,並對各個階段兒少所承受的壓力有所理解。寫作時,須提出具體的經驗和見聞文之所以提出「兒少學生心理健康」值得關,清楚表達自己認為高中生所面臨的壓力為何,以及可能的解方。壓力種類並無絕對面向,書寫重點在於如何舉出適切例證支持個人主張,並進行闡述。
二、注意事項:
(一)字數有限,切勿迂迴:第一段請在三行之內切入主題。
(二)至少三段,四段也佳:舉出適切例證支持個人主張,並進行闡述。。
(三)架構:
1. 指出壓力來源。
2.說明個人的經驗與見聞。
3.提出對策:這是表現個人看法的文章重心,宜根據例證進行闡述。
4.總結:要根據題目作結,避免偏題或離題。
(四)題目是「我與壓力的關係」,則不可忽略「我」字,需呈現我的經驗與見聞、我的解決策略。如從家長、學校、社會角度論解決之道,不容易深刻而有特色,容易淪為平常之見。
三、佳作
【作品一】
身心靈的健全往往在青少年時期產生關鍵性的影響,身為學生的我即使還未踏入職場,便能感受到有形與無形的競爭,同儕間的「比較」每每成為壓力的根源。
最顯而易見的競爭非考試壓力莫屬。在以升學為主軸的教育制度下,為了提高競爭力常常公布學生成績,甚或以學業好壞去論其成就,這不僅造成追求卓越的壓力,也可能產生自負的心態。而無形的同儕壓力,像是交友狀況也會對心裡有嚴重的影響。以我的經驗為例,看到他人休閒時間常與好友相約,他們在網路上各種精彩的照片,對比自己生活的平凡,常讓我有羨慕之情,也易感到自卑。
為了解決上述的心理問題,我透過培養舞蹈的興趣與專長提升自信,同時適當關閉社群媒體,減少相對的時間剝奪,以更專注於自身的任務。而最重要的是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了解自身的優點而非從比較中揭露傷疤。
我們很難改變大環境,但在高度競爭下,我們可以了解自身價值以提升信心,減少壓力。(三讓18張芯瑜)
高中的時光像一張薄薄的考卷,我們像是斷了水的紅筆,在考卷上塗塗抹抹、紅跡斑斑。龐大的壓力排山倒海而來,課業、社團、時間,無一不是可能壓死駱駝的稻草。
每到期末,高中生的壓力就會加倍。面對趕不完的作業和報告,即使再疲憊,我們也不得不熬著夜,咬牙趕完;面對社團舉辦各種活動的繁雜程序或與租借場地商之間的協調,也帶給我們巨大的心理壓力;而面對時間的壓力我們更無力抵抗,各種事情都壓線完成,我們被時間追著跑的人,各種無形的壓力都使我們力不從心。
對抗壓力最好的方式,就是直面它。對於課業和時間壓力,我們可以先做計劃,提早完成,從現在的時間裡預留一部分給未來的自己,讓期末的我們能更游刃有餘。至於社團壓力,在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開口向其他成員請求幫助,畢竟團體之中,除了分工合作,更重要的是彼此扶持、同心協力。
高中的生活不免夾雜著各種壓力,但只要我們學會如何與壓力共處,便能找回生活的重心。(三讓15施淑媛)
【作品二】
高中生面臨的壓力,非「課業」與「人際」莫屬,二者若有似無地潛藏在生活中,很難有人不曾受苦於其,所以,我認為和它們「共存」相當重要。
在現今考試制度下,學生被海量的知識壓得喘不過氣,輪迴於一成不變的讀書生活中,據研究,全球高中生憂鬱症比例逐年攀升,許多人推測這和考試壓力極有關係;另外,複雜的人際關係也不容忽略,除了愛情的困擾,高中生亦會因同儕而陷入自我懷疑,甚至迷失自己,做出無法挽回的決定。
面對壓力,我認為每個人都必須找出自己與其最適合的「共處」之道。當我壓力大時,總會和爸爸到河堤夜跑,微風拂過廉價,帶來涼意也帶走憂鬱,十公里的路程中,我和自己溝通,不斷洗腦自己正向思考,我享受大汗淋漓中,與自己和解的歷程,我屢屢為壓力所苦,卻也在與他和解後萃化自己。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壓力給我們煩惱,卻帶來進步的契機,而「如何與之共存」便成為最適當的對策,要學會了解自己、與自己溝通及合解,便能化壓力為動力,提升自我能力。(三讓01利天心)
【作品三】
我和壓力每天都在爭奪主導地位。
高中以前我自認把壓力控制地很好,每當有大事帶來一波一波的壓力浪潮,我總能將其化為催情藥增長我對這些事的熱情,我能游刃有餘地在其上衝浪。無論是國中的課業抑或是語文競賽,我總認為憑著一廂熱情與努力就能獲得好成果。
但那是因為彼時的生活單純地只剩下讀書。上了高中,社團、學校的活動、競賽與檢定,再加上陡難的課業,一切都讓我感到無力——社團與競賽缺乏先備知識,課業不再聽一遍就懂……。當高一結束突然夢醒,才發現自己早已被壓力淹沒而不剩下什麼。
想來外在與我都有問題吧,對於外在,我常抱怨教育制度逼我們要快速成為大人,父母也沒有帶探索多元領域。但更大的問題肯定在我,本性懦弱而無法成事。困在情緒浪費了太多時間,這才意識到歸於平靜,一切歸零是最好的答案。
這才了解古人的智慧「非寧靜無以致遠」。比起掌控壓力,更應該與壓力共處,平靜地審視內心,外在也才能進步。(三讓34蔡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