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高二情意題「躊躇之歌」佳作:二讓、二和

Posted By on 10 月 26, 2023 | 0 comments


112-1高二情意題「躊躇之歌」佳作:二讓、二和

 

【作品一】

徘徊、踱步,為了什麼?是在猶豫,抑或是為了逃避?想請朝日替我做決定,卻在口中含著一句請求目送他離去,我停在夜幕中,盼月光替我照亮前方的路,不知不覺中,我被躊躇束縛,葬送了本該精彩的一生。

從我記事起,好像沒有一件事不是在最後一刻才竣工,演講前一天才擬好稿、考試前一天才讀完書,我「自信地」不為自己留後路,其中有件事讓我猶豫十多年,那是一聲說不出口的「愛」。我們家日常生活中,很少真誠的傾訴對彼此的關懷,和情有關的字眼唯有在節日賀卡中像玩笑般被提前、草草帶過,漸漸的一切代表「愛」的舉止也被不肯放下的面子遮擋,逐漸消聲匿跡⋯⋯

「反正說了你也不懂!」一聲甩門在靜夜裡顯得如此突兀,倚靠著房間的門,我放聲痛哭,彷彿十分鐘前還在客廳和母親針鋒相對、惡語相向的人不是我。哭嚎聲在靜默裡逐漸轉為細聲啜泣,而此刻的我不是難過沒人理解自己,相反的,我在責備那個不懂事的女孩,沉溺在家人的關愛裡,指責海浪拍向我令我措手不及,我朝著海浪怒吼,卻忘了在這片名為「親情」的海域,連大浪也充滿愛意。「咔噠!」房門被轉開了,「對不起,媽媽剛才不應該那麼兇⋯⋯」我紅著眼眶,投入那個無條件包容我的懷抱,此刻我未聽見一聲「愛」字,卻又撞見愛充滿了整個世界。

我們跑得太快了,忘了留在原地守候我們的父母,十公尺、一百公尺、一千公尺,遠到聽不見他們的愛,讓我們誤以為,愛沒有聲音。無聲的愛,以各種舉動傳遞,何必躊躇?何必逃避?傳達自己的愛不該被面子阻礙,任何關心只要真摯的來自於心底,小舉動也顯得震耳欲聾!把握機會,愛不該被藏匿。(二讓13/林禹綸/643字)

 

【作品二】

「我應該這麼做嗎?」「這樣做究竟是不是正確的⋯⋯」一旦夜深人靜,一個又一個的自我懷疑逐漸侵占我的腦海,想法一絲一絲地瀰漫了整個本就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愈來愈重、愈來愈重,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是,我應該怎麼做,依照父母、社會的期待,但這是我要的嗎?」

經歷過會考放榜後的舉家歡聲雷動,我以為這就是我想要的樣子,然後會一直堅持的,用力讀書,最好是繼續走在人群的頂端,然而,看著自己不錯的會考成績,空虛。只有空虛。好像是被要求攀上一座入天的山崖,我不顧一切,拼盡全力地望著頂端——一個既清晰又模糊的頂端,爬,好不容易我真的到了頂端,卻是一片荒蕪。我該繼續走下去嗎?即使那片荒蕪很明確的需要我開出一條通往更好的地方的路?明明目標就是那麼清楚的告訴我,取得好成績,到頂尖的大學,但我的腳步卻遲遲不往前而猶豫不決?我喜歡歌唱、我喜歡跳舞,難道我不應該追求我的心之所向嗎⋯⋯

躊躇不前,在關乎我的未來的選項面前,我躊躇不前。不想被框架限制,想找到自己最喜愛的方向,想在這國中升高中的重要轉捩點中,獨立一次、聽從自己一次,但還在我猶豫之時,現實早已將我拉進時間的河流、那個框架之中⋯⋯我才發現,我似乎沒有選擇的權利。我從小就被教育成學業導向,我沒有受過專業的歌唱訓練、也不是舞蹈科班生,要跟著心之所向走嗎?我似乎沒有足夠的能力。摸索,我跟著主流,摸索著能讓自己滿足的方法——找中間點。

我還是在框架內,跟在社會的眼光和期待這條長長的車龍往前進著,但我試著關注每一個岔路口——找不唱歌跳舞和唱歌跳舞之間的中間點——或許是社團,或許是朋友相聚的才藝表演,在不偏離主流的情況下,雖然遇到選擇時仍會猶豫,卻踏實了一點。(二讓03/吳冠儀/698字)

 

【作品三】

靜止的空氣,秒針細碎的滴答聲,一切安靜得連一根針掉落的聲音都聽得見,抬頭只見各種不同年齡的人埋頭苦讀,這是自習室度常態,那種氛圍是連我去裝水,飲水機發出:請按溫開水都會尷尬到無地自容的地步。

唸書,努力在每個階段拿下好成績,在現今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正常且重要的事,我也認為沒有問題,一直以來也自認為算是有在努力生活的人。直到有次好不容易抽空回外公外婆家,平時總因為各種雜七雜八的事情推託,一進家門就看見外公家生氣蓬勃的小菜園,小表弟還七嘴八舌的跟我分享各個菜葉的品名,怎樣陽光以及時刻的澆水才是最恰當的,聽他說了一堆我一樣也沒聽懂,又突然想起我那盆放在陽台不小心枯死、不到一個手掌大的多肉植物,突然覺得自己好像也沒那麼懂生活,每天跑來跑去做了很多事,在跟我差了這麼多歲的表弟面前根本相形見絀,對真正的生活一竅不通,那麼我一直以來的信念又是什麼,我突然迷茫的卡在自己創造出的死胡同。

那天的陽光在我眼中特別明媚,以為是鄉下獨有的靜謐美好,回台北才發現其實天空渲染的朦朧、陽光灑落河堤的情景根本無異,我只是從未有心抬頭看看而已,原來生活是流淌在細微處的那些小事,是陽光灑落進自習室伴隨著小孩的嬉鬧聲,是就算很忙、很煩躁也想花時間在夏天的夜晚坐在鞦韆上吃著冰淇淋、吹著涼涼的風,我突然想通了什麼,我可以努力去讀書習,也可以在這之中很多細小的時刻去享受生活,這兩者根本沒有衝突。

但現在的人太執著於在每件事上都做到最好,心浮氣躁的過著每一天,每一天想到的都是如何更進一步,忘記生活應該還有其他面貌,看著自習室的老人、小孩、上班族,彷彿看到了穿梭在好多時刻不同的自己,不同於之前的心境是,我不再迷茫了,我多希望他們也能抬頭看看今天的夕陽有多漂亮,多想告訴他們:你們也能在努力生活之餘也去體會生活中那些細微的美好。(二讓22/郭恩伶/748字)

 

【作品四】

人生總是有許多不同的決定堆疊而成。每個決定都像遙控器上的按鍵,帶領我們往前方未知的路途前進,小至早餐的選擇,大至決定職業的方向、人生伴侶,每個決定都將帶來不同的結果,而這也是曾經讓我懼怕面臨選擇的原因。

印象裡,到目前為止,令我最害怕的決定是「群組」。在高一接近尾聲時,教室裡最常聽到的話題無非就是選類組這件事了。「我要去一類!我以後想讀法律,不想再看到自然科了!」、「我想去三類,我想當醫生幫助人!」、「我想讀資訊!」「我想考上電機系!」這類的話題總是能燃起同學們的熱情及興趣,好像心中封印已久的門突然能夠自由敞開,大家的臉上流露著藏不住的興奮,眼神裡也閃爍著對未來的期待及嚮往。而我呢,卻一點也感受不到這樣的心情。

為什麼面對自由的抉擇,我沒有感到喜悅幾次情呢?仔細回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好像不曾為自己的未來做出任何重大的決定。一直以來,在升學這條路上,只需努力學習、得到好成績,因此我全盤接受從學業上得到或經歷的一切,從未思考過自己「喜歡」的到底是什麼?「想做」的是什麼?因此,在自己得決定選組的重重的恐懼及迷惘下,我茫然地走進了學校的輔導室,希望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在輔導室裡,老師問了我許多關於自己的問題,逼著我不得不去重新認識自己、審視自己的興趣及能力。漸漸地,不安與害怕的躊躇心情煙消雲散,我也慢慢地摸索出了方向,終於做出了決定。瞬時,我理解了同學們的雀躍及期待了,找到方向後,我也好期待自己的未來!

也許除了「選類組」以外,在漫漫地未來裡,我還需要面對更多的歧路,但不管我將面臨什麼,我都不再害怕面對未知的「徘徊不定」了。有時躊躇及猶豫反而是給自己更多時間認識自我的好機會。未來將會發生什麼事,我無從得知,面臨不同的決定,我也許無法果斷選擇,但無論如何,經過這一段因為選組而躊躇難安的歷程,我深信自己未來能做出最好的決定!(二和15張茵絜)

 

【作品五】

日復一日的生活,上學、考試、繼續升學,「學生時代」似乎成為我目前人生的標題。從國小開始,在台灣教育體制長大、從小被灌輸著「努力升學讀書」的我照著大人們的期待,兢兢業業地守著所謂的學生本分,認真讀書一直是我的第一要務,不過努力也沒有背叛我,憑藉投注的許多心力和時間,還能看的成績使我變成了人們眼中的「好學生」,一切看起來都好完美而且正在往對的方向前進,而外在光鮮的我卻充滿迷茫,我似乎不知道所有的努力是為了什麼,是大眾的眼光嗎?還是我的未來?

說是為了我的將來似乎又有些違心,就算進了好大學、好科系又能如何?企業所想要的人才是需要專業實作能力的,不是像我這種有所有經歷中只有「唸書」的人,即使考得好成績,最終也無法拿到更高的薪資、獲得更開心的未來生活,那我至今所付出的努力究竟為了什麼?汲汲營營地追求段考成績、為了增加唸書時間而把許多課外的興趣暫停,我為了一件不確定未來是否能讓我開心的事,放棄了使現在的我開心的事,我好迷茫,不知道自己追尋著社會價值觀而做出的行為到底正確與否。

不過,在一次與自己對話的時間,這個問題似乎有解了。唸書雖然無法明確給我一個必定有財富的未來,但他也確實增加了有財富的「機率」。我一直是個要看見可行的目標才有動力的人,但我卻忘了努力本來就不見得會有收穫。總不能因為不見得有成果,就不去踏實工作,那樣是永遠收割不了的。在想通這個道理後,我再也不把讀書當成第一要務,而是像其他興趣一樣,當成對自己的一種「投資」,不管結果會賺或賠,至少我有努力投入過就對得起自己了。

在那之後,我不再像隻盲從主流價值觀的迷途羔羊,我清楚所做出的努力都是對自己的投資;我再也不只會追著考試分數跑卻不知為何。不迷茫、不躊躇了,我充滿著動力,努力朝未來過得快樂的自己再更靠近一些。(二和08林采儀73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