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裡的好滋味/二讓佳作/112-1

Posted By on 9 月 21, 2023 | 0 comments


記憶裡的好滋味 / 二讓佳作 / 112-1

 

【佳作一】

熱氣夾帶著香味撲鼻而來,濃郁的乳白色湯汁上飄著零星油沫,淡黃的麵條上點綴了翠綠的蔥花,加上那厚實的叉燒和溏心蛋,形成一幅無比和諧的畫面,眾人迫不及待的開始品嘗拉麵,稱讚的聲音接連響起,香味瀰漫在整條街上。

記憶中,拉麵店坐落在巷弄深處,十分受到當地人的歡迎,來的顧客也多半是街坊鄰居,大家歡聚於此,閒話家常,氣氛既溫馨又和諧。這也是為什麼當地人如此鍾愛這家店。每每六點一到,大人們便牽著孩子走進這家店,這時老闆總會用他那豪邁的聲音招呼大家,笑著和所有人問候。他總能記住所有人的喜好,比起老闆,他更像是一個朋友。拉麵店也不是拉麵店,而是一個能夠談天說地的空間,人們在這裡追緬昨日,享受今日,暢想明日。我也這裡認識了不少同齡的朋友,大家時不時還會相約於此,我們都沒有忘記這友誼開始的地方,我也真正開始懂了懷舊的意思。

小時候我覺得拉麵好吃,是因為拉麵本身就好吃,反覆捶打的麵糰使得麵條筋道,搭配上醇厚的湯頭和各式配料,簡直讓人停不下嘴。略為長大一些後,我覺得拉麵好吃是因為老闆的用心和做料理的熱忱,熬煮數小時的湯,只為讓我們吃到最好吃的拉麵,那湯濃厚的好像一匹戰馬,衝到血液中,在血液中流淌奔騰,渾身便有了精神。現在我覺得那拉麵好吃是因為那溫暖的氛圍和我寄託的情感。我在那和親人吃飯,互訴團聚的幸福,也在那和朋友吃飯,聊著生活中的趣事,笑著談論八卦;更在那獨自用餐,宣洩考差的難過和郁悶,它之於我,已經不僅僅是間餐廳而已。

即使這件店已經倒閉,這好滋味也只能深藏在我的記憶中,但它從未褪色,因為它代表了我太多的美好,太過令人難以忘懷。每回想起,總是會興沖沖的跑到拉麵店吃上一碗拉麵,在酒飽飯足後遺憾,果然……還是缺了一點什麼呢。(二讓 20 許云慈/716字)

老師說:

作者有如美食評論家,文之伊始,即勾勒出引人的美食氛圍,接著從食物帶出拉麵店裡的溫馨。至此,極佳的描寫能力被充分表現出來,文字看似尋常,畫面卻相當鮮明,讓人可以感受到店內的熱絡與自在。大凡寫食物,多半會以濃彩特意摹寫食物,然文章方過半,作者卻以三種層次說明拉麵好吃的原因:拉麵本身就好吃、老闆的用心和做料理的熱忱、溫暖的氛圍和我寄託的情感,讓拉麵的滋味就像層次豐富的湯頭,讓人回甘。

 

【佳作二】

漫步於靜謐的小巷中,夜幕低垂,路上僅剩的幾盞路燈不時閃爍著,踏著自己的影子無趣的前行。忽地,一股飄香迎面而來,隨著香氣的方向抬眸,只見巷底的一處光亮,蒸氣騰騰中一抹身影若隱若現,或許是好奇心作祟,抑或是受香氣蠱惑,回過神來,我已進入店裡,豈料,一次偶然拜訪,竟讓我在無數深夜思念那次的邂逅。

國中的放學時分,我總是喜歡往社區隔壁的小巷巷底跑去,為的是一份「 筒仔米糕 」。那家店規模不大,除了烹調的餐車,只有兩張鐵桌及幾張塑膠紅色椅子,天花板上的燈管散射出白光,整個空間添了幾分冷清。老闆娘是一位退休的中年婦女,總穿著布滿補丁的圍裙,圍裙上時常看到幾條未剪斷的縫線隨著風搖曳。「 阿姨!跟平常一樣!」我一如既往的蹦跳著與阿姨打招呼,「 妹妹你來了啊!坐著等我一下啊!還有,別再叫我阿姨啦,我可沒那麼年輕!」嘴上說著嫌棄,但背對著我蒸米糕的她卻合不攏嘴的笑著,看著阿姨駝著背的身影,藏不住的一頭銀髮隨意扎起,輕哼著不了情的旋律,我總是莞爾,同時感嘆著歲月的無情。

白煙蒸騰,香氣分子溢滿了周圍的空氣,輕劃半熟蛋的溫嫩表面,一股金黃色暖流傾瀉而下,勾搭著顆粒飽滿的深咖啡色糯米粒,再巧妙與肉臊融合,配上幾葉香菜送入口中,剎那間,我深知何謂「 唇齒留香 」,原來一道平凡的傳統小吃竟能如此叫人震撼。震撼之餘,喝下一口溫熱的「 排骨酥湯 」感受蛋花縈繞在其中,那刻是毫無遺憾的,看著淺白色帶著幾分透明的冬瓜載浮載沉,酥軟的排骨潛入湯底,徜徉在童稚、溫煦、純真所織成的迴廊,我沉迷其中,時間悄悄流逝。

之後,課業繁忙,時間不留情的將我從世外桃源拉回喧囂的城市,轉眼間,彷彿眼前景象隨手一揮便稍縱即逝,徒留回憶,那樣的時光僅剩記憶碎片,我總慌亂的想拼湊出那幕光景,那份我最初的感動。時至今日,我仍找尋著,那道佝僂的身影,那抹慈祥的微笑,那一份不容淡忘的滋味。(二讓24陳育婕 / 680字)

老師說:

賣筒仔米糕的老闆娘雖然只是因為邂逅而識,但傳統小店的溫馨,在作者筆下表露無遺。文中著意刻畫略顯冷清的店面,與老闆娘的熱情恰成對比,「嘴上說著嫌棄,但背對著我蒸米糕的她卻合不攏嘴的笑著,看著阿姨駝著背的身影,藏不住的一頭銀髮隨意扎起,輕哼著不了情的旋律,我總是莞爾,同時感嘆著歲月的無情。」既鮮明了老闆娘的形象,也作者的感慨。作者的文字流暢自然,人物、食物的意象鮮明,是一篇精彩的作品。

 

【佳作三】

幾顆隱隱閃爍的星星點綴著夜晚,喧鬧的人聲已消失於大街小巷,寒風吹來,令人不禁的瑟瑟發抖,我背起沉重的書包踏往回家的道路。一進家門,一陣暖意撲面而來,看著餐桌上熱氣仍冉冉上升的湯圓,「啊!今天是冬至。亅

小時候每年最期待的日子便是冬至,在這寒冷的年末,家人總會齊聚一堂談天說笑,而我便會跑進廚房大聲喊道:「阿嬤,我也要一起包湯圓!」,抓起一大球的麵糰,左搓搓、右揉揉,像玩黏土一樣把麵糰壓得扁扁的,挖起一大塊的碎肉,將碎肉死命地塞入麵糰內,再揉成各種奇怪的形狀。廚房猶如我的遊樂場,總把桌面弄得亂七八糟,忽大忽小的湯圓,歪七扭八的擺在盤子上,看著阿嬤熟練地包著又大又圓的湯圓,與我形成強烈的對比。但她總會給我最和藹的笑容和滿滿的鼓勵,使我的心頭洋溢著幸福與喜悅。

打開鍋蓋,白煙如野鳥般四處逃竄,鮮肉伴隨著茼蒿的香味立刻瀰漫整屋,一口咬下熱騰騰的湯圓,油而不膩的鮮肉,搭配柔軟又富有彈性的麵皮,入口即化,加入些許油蔥酥,那香味瞬間點綴了清淡而順口的湯頭,再加上有些軟爛卻不失新鮮的茼蒿,濃與淡、鹹與甜都恰到好處,滿屋子香味四溢。讓原本冰冷的身子瞬間溫暖了起來,那幸福的味道至今仍令我難以忘懷。

如今吃著桌上那碗從外頭買回來的湯圓,雖然圓潤卻縮了水,單薄的內餡與幾片青菜,還有那不自然的人工麵皮,寒酸與思念湧入腦海。隨著我漸漸長大,童心與時間被忙碌的生活消磨的所剩無幾,再加上阿公的身體每況愈下,阿嬤在四年前回到鄉下照顧阿公,與阿嬤相處的點點滴滴彷彿都成了過去。

我想阿嬤親手包的湯圓之所以令人懷念,除了食材新鮮豐富外,更多的是包進了滿滿的回憶和情感。今天依舊是冬至,外頭北風依舊呼呼吹來,但身旁卻少了熟悉的家人,湯圓也不如以往,我們何時能再次團圓,再次一起包湯圓,再次吃到幸福的湯圓呢?這份思念會如記憶裡的好滋味不斷縈繞於心吧!(二讓18張芯瑜759字)

老師說:

這篇作品以搓湯圓為題材,對於幼年孩童搓湯圓的情貌描寫非常鮮明,孩童視之為遊戲場的天真,與阿嬤和藹的笑容和滿滿的鼓勵形成對比,同時也表現出阿嬤在作者心中所以重要的原因。阿嬤包的湯圓滋味與今日不合口的湯圓也呈現今不如昔的感慨,進一步凸顯作者的懷念與思念。

 

【佳作四】

腦海中那段畫面早已泛黃卻仍清晰可見,那兒的綠樹比房屋更接近太陽,那兒的蟲鳴流水比引擎聲還要更響。拐角的那幢矮房,總傳出陣陣蛋糕香,鑽進鼻腔,直達心房,十年過後仍在心頭遊蕩。

讀小學之前,我們家隔三差五就會去鄉下的外婆家。我特別喜歡八月中旬,經過兩小時的車程,終於到了庭院裡外公為了孫子、孫女們種的蓮霧樹下,我總迫不及待的推開車門、一躍而下,距離大門還有逾十步的地方就能聞到蛋糕香,薄薄的紗門哪能藏得住事?外婆在車停下時就站在門口了,「後天就是妳生日了,猜猜我買了什麼?」「是張奶奶家的蛋糕嗎?」外婆點了點頭,轉身指向餐桌,我立刻從外婆身邊大步走過,逕自走向那張紅木圓桌。等到外公把剛洗好的蓮霧拿過來,我才在大家的注視下打開包裝,鬆軟的古早味蛋糕和往年一樣溫暖、一樣四溢飄香,伸手撕下一塊,「外婆妳先吃!」「怎麼這麼懂事呀!」就在這張圓桌旁,每年都有歡笑伴隨香味蒸騰而上。

上小學後,回外婆家的次數越來越少,而替我慶生的變成了同學和草莓奶油蛋糕。

十年過去了,外公和外婆相繼離開了我,那個家也不像兒時那般令我嚮往。某年中秋,媽媽、阿姨、舅舅相約帶著全家人去外婆家烤肉,途中我偶然瞥見張奶奶的蛋糕店,「我想下車走走,我會自己走過去。」我對爸爸說。我看著排隊的人龍出了神,我的私房美食怎麼變成了觀光景點?蛋糕也沒了那份獨特的香,原來張奶奶去了城裡的大醫院,現在店裡由她的孫子和冰冷的機器執掌。我待不下去了,我嫌棄夏日正午的太陽,責怪對面打鐵舖的窯燒得太旺,其實真正滾燙的是我的眼眶,不捨獨家寵愛被換了味道,還得與大家共享。

我弄丟了,弄丟了鬆軟的古早味蛋糕,弄丟了溫暖的外婆家,更弄丟了十年前那個愛我的她。還好我記住了,記住了拐角那陣蛋糕香,記住了在外婆家的時光,更記住了有份愛將一直陪我前行,無畏風雨、無畏大浪,一直昂首走向未知的遠方。(二讓13林禹綸/793字)

老師說:

這是一篇很質樸的作品,如同古早味蛋糕,平淡中更顯滋味。作者以側筆寫食物的滋味,以草莓奶油蛋糕對比古早味蛋糕;以張奶奶蛋糕店的變成人龍排隊的熱門景點,突現作者的懷念。文末筆勢一揮,連續四個「弄丟」讓人心驚,緊隨而來的三個「記住」有相互對比,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佳作五】

掀開紙碗上的塑膠蓋,碗內躺著浸泡在湯汁裡的蔬菜和丸子,用筷子輕輕挑起軟爛的蘿蔔放入口中,咬下,是滾燙的昆布高湯在口腔裡四溢,即使被溫度灼燒著,也捨不得鬆口的關東煮滋味,正是我童年放不下的美好滋味,迴盪在腦中,被記憶熬得甘甜。

一份關東煮的口味優劣,往往同湯底脫不開關係。多加昆布清甜,多加柴魚醇厚,添減佐料都能讓味道產生變化。說來奇怪,最讓我難忘的口味,不是來自家喻戶曉的連鎖名店,亦非隱藏在巷弄裡的深夜小舖,反而是便利超商裡,僅有小小一隅的關東煮。還記得小學時,在放學後與去補習的間隙之中,都是由媽媽騎機車載我往返,機車駛過街口那家「小七」時,我總是會央求媽媽停下,容我進去那裡頭買上一份關東煮。夾一塊中華豆腐,加上一支米血和一串丸子,再放兩塊蘿蔔是標配,最後再淋上滿滿一勺的高湯……「湯放少點,這樣比較健康。」每當我想完成這樣一份完美關東煮,媽媽的叮囑就會出現在耳邊,而我也會連連稱是。

現在想來,也許正是這份叮囑,讓關東煮增添一種惦念的滋味。如今,補習已成為我自己的路程,然而,每次買上一份關東煮,我卻仍保留著少加高湯的習慣。即使憂心我的健康,也並不阻止我對關東煮的追尋,只叮嚀我注意浸泡著食材的高湯;即使掛念我的成長,也並不限制我冒險,只告訴我要小心前行。媽媽千迴百轉的關心,就這樣融化在高湯裡,悄聲無息地被鎖進蘿蔔中,惟待咬下,箇中滋味才能讓人體會。

蘿蔔是慣會吸收味道的食材,有的清冽甘甜,保留著食材本味而生機蓬勃;有的軟糯綿密,歷經燉煮而不潰爛失形。一樣蘿蔔,一嚐竟是人生百味,而最讓我惦念的那一味,早已被煮進補習路上的關東煮裡,被記憶燉得醇厚。(二讓37鄭芯媛/680字)

老師說:

作者選擇了常見但不容易被注意的題材——關東煮,起筆簡練。作者對於關東煮顯然有所關注,所以文中說:「一份關東煮的口味優劣,往往同湯底脫不開關係。多加昆布清甜,多加柴魚醇厚,添減佐料都能讓味道產生變化。」。但作者卻獨鍾「小七」的關東煮,只因為它伴隨著母親的關愛。在今昔對比的書寫模式下媽媽的關心層層遞進,終而燉出醇厚的記憶。

 

【佳作六】

風吹落了夕陽、吹散了晚霞,也將我的思緒吹入了從前那夜,吹入了那鍋熬著溫熱香甜,滑順嫩白的——豆漿。

夜闌人靜,我卻被阻擋於夢之鄉外,遲遲無法入睡,爸爸總會牽起我的手,帶我至街角的一間豆漿店。整條街都入了夢,唯獨這家豆漿店精神飽滿、燈火通明,給在夜裡遊蕩的靈魂一絲光亮的指引,打算用什麼來撫慰他們呢?答案或許在踏進店門的一刻就已揭曉,混雜著香味的白霧襲來,無法分辨那是煎板捨棄的油煙、蒸籠偷溜出的水氣,抑或滿大鍋豆漿伴著幸福的溫暖。

滿當當的一桌是我們父女的習以為常,趁著熱氣尚未飄散,一筷夾起皮薄餡多的小籠包,咬下的一瞬,滾燙的湯汁灑於唇齒間,不禁大口呼氣卻又不捨得將口中的炙熱一吐為快,就這麼任由它於嘴裡綻放直到熱感散去,才能將剩下的好好品嚐,多嚼幾口肉餡的油脂便傾囊而出,油潤地順著唇邊滑落,未解膩,白呼呼的豆漿便成了不二之選,暖熱的一口和剛才的小籠包不同,沒有刺激性的痛楚,取而代之的是撫人的溫柔,甘甜親觸舌尖,淡香溢入鼻息,暖和滲進心頭。

這些,都只能算作配角,這桌上的主角,是爸爸的「英勇事蹟」例如:全班考試都抄他因為他是年級第一、就算對方人多勢眾打架還是贏了、情人節收到的情書抽屜塞不下⋯⋯等諸如此類,現在聽起仍覺得虛妄不實的言論,可這正是我最喜歡的,不管他有多「厲害」他現在在我身旁,覆著我的手,把故事娓娓道來,伴著那滿桌的點心,和那碗熱氣騰騰的豆漿,那碗,盛著故事,那晚,盛著回憶,盛著往昔。

至此,只要再嚐到那熟悉的滋味,豆漿也好,小籠包也罷,回憶更會隨著味蕾湧上。有多久沒嚐到那滋味了?記不得了。(二讓05李芃萱652字)

老師說:

這是一篇很溫馨的作品。食物的滋味來自都將店中的豆漿與小籠包,飲食的經驗與父女共處的回憶,交織出動人的情味。作者有相當好的描寫能力,雖然沒有使用濃筆重墨,卻也深刻地表現出父女之情。《菜根譚》:「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此篇也是這般。

 

【作品七】

「妳包的餃子,餡料都滿出來了!」過年的廚房,總能聽到外婆嚷嚷,我笨手笨腳地挖著內餡,她熟練地褶著餃子皮,起鍋白白胖胖的餃子,飄出陣陣香氣,元寶形狀的餃子,成了我記憶裡那股永恆的好滋味。

我喜歡過年,不僅能穿新衣通宵玩耍,更能嚐到外婆滿桌拿手好菜,圓桌上放著一盤盤佳餚,中央的紅蟳米粉冒著白煙,飄出滿滿鮮味;滷至焦糖色的豬蹄髈,鹹中帶甜的香氣撲鼻而來;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非那一大盤剛起鍋,顆顆透亮飽滿的餃子莫屬。這款「特製」水餃,一口咬下,先是帶有嚼勁的手桿麵皮,厚薄適中,接著是滿滿豬肉內餡,混合清脆的高麗菜絲,蔥薑襯托蝦米,不同層次的味道相互映襯,配上外婆的秘製醬料,雖然家常,但卻有一股難以忘懷的滋味。

區區一款家常的水餃,為何能在數道佳餚中脫穎而出,令我如此著迷?就像焦桐《日月潭的味道.茶葉蛋》,看似平凡的茶葉蛋,味道嚐在嘴裡,卻美好在心裡,那是他與妻子的回憶。這款過年限定的元寶水餃,是外婆教我的第一道料理,每到除夕夜,我總會和她一起備餡料,一起桿麵皮,一起包餃子,雖然我動作十分緩慢生疏,但她仍很有耐心地一步步教我,軟趴趴的餃子皮,在她的口令下,在我的手掌上,逐漸蛻變成為一顆顆白嫩的元寶,我看了看外婆,抹了抹臉頰上的麵粉,露出滿足的微笑,我喜歡和外婆相處的時間,那一刻,好幸福。

「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味覺,這些味覺停留在記憶中,成為生命的滋味。」蔣勳透過味蕾的感觸,筆下人生的篇章;看似平凡的餃子,卻承載我與外婆與眾不同的回憶。時間就像握在手裡的沙粒,一不留神就從指縫溜走了,升上高中,與外婆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爾偶嚐著外婆特地北上送來的手工餃子,幸福感隨著內餡滿溢而出,記憶中的好滋味又再度被沖刷上岸。(二讓01利天心/708字)

老師說:

作者寫年菜,又聚焦於「水餃」,誠如作者所說:「區區一款家常的水餃,為何能在數道佳餚中脫穎而出?」這篇文章因為能夠善用所學的焦桐與蔣勳作品,讓尋常文章多出亮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