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州庵春日小旅行之我見我思〉/ 一射18施雅薰

Posted By on 6 月 22, 2023 | 0 comments


〈紀州庵春日小旅行之我見我思〉/ 一射18施雅薰

 

進入庵中,一陣木頭的香氣撲鼻而來,映入眼簾的是日式風格的大廳。大廳中間是一張長桌和偌大的榻榻米空間、牆壁上掛著一些古老的字畫、角落的書籍、窗外綠意盎然的景色,剎那間,我感受到了前人閒逸的心境。坐在門廊處,感受古屋的同時又可欣賞眼前綠意盎然的美景,微風徐徐拂過,雙腳隨著愉快放鬆的心情恣意地輕輕擺動著,彷彿天下大概就這般美好了。在大廳的一旁有一間小書房,裡面播放著輕柔的古典音樂,擺放了不少書籍和以前留下的文物,而那些無聲的文物靜靜述說了紀州庵的故事,不需更多根據和證據,因為它們就擺在我們的眼前,代表了曾經存在的意義。

紀州庵位於市區的深處,是一家歷史悠久的料理屋。初建於1917年時,原為平松家族用家鄉紀州為名經營的日式料亭。因為緊鄰著新店溪畔且景色宜人,成為城南居民的生活重心。二戰後,紀州庵轉為公務人員眷舍,小說家王文興就曾居於此,他的著作《家變》的部分場景便源於此地。也許是受文藝氣息的薰陶,多個出版社也於城南建立。到2004年,紀州庵終於被定為臺北市市定古蹟。幾年後,原古蹟旁建立新館,兩者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名,進行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成為台北的文學基地。紀州庵在天橋旁的榕樹林蔭處、依傍著大河。作家舒國治在《水城臺北》一書中曾描述紀州庵:「君不見前幾年才因 火焚而毀的同安街底(緊貼水源路)那一兩幢二層黑色木造日式樓閣房子,顯然六、七十年前建之於此,何嘗不畏於水淹,實是為了憑臨河岸眺賞水景之怡心悅目也。」可見建在這樣的地方並不會擔心被河水淹沒,是出於欣賞河岸美景的需要才建蓋,而這也可能是造成火災毀損的其中一個原因。

前往紀州庵的路程中,皆可在各處見到不同的文學或是藝術作品,例如:牆壁上有令人會心一笑的可愛塗鴉,用色繽紛卻有斑駁的年代感;紅白地磚人行道上每隔數公尺則會穿插著一塊深灰色的文學地磚,上面刻著前人的詩句或是佳句,同樣地因為時間的久遠導致部分模糊不清。自一旁的天橋走下,視野從眺望、平視,再到近觀,心中的讚嘆和嘴角的笑意逐漸增加。紀州庵的周圍被扶疏的樹木包圍,更顯得它的靜謐與獨特。沿途皆可感受到周遭清幽的環境,心態也從出發時的浮躁慢慢地沉澱。

在參訪紀州庵之前,我原以為它只是一座平平無奇的古蹟,不曾想過自己竟然會喜歡上這個神秘的地方。實際身歷其境後,才發現原來遠離喧囂嘈雜的都市,一地的簡樸和清幽是那麼地吸引人。古色古香的氛圍和簡潔雅致的設計凸顯了它的獨特,四周的社區也有著濃厚精彩的歷史故事。這一趟旅行的意義不僅是參觀古蹟文物,還有 心靈和精神的填充,暫且拋下世俗的思考,去用心盡力地感受每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