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紀州庵春日小旅行之所見所思 我的小校外教學〉 / 一射11阮嘉樂
日治時期的古老建築,平松家族經營過此地,小說家王文興也曾居於此地,此地擁有作家們的菜餚,紀州庵古蹟到底長什麼樣子呢,讓我們去了解紀州庵與它的歷史文化吧!
上完星期六早上的前兩節課,我終於等到期待了三天的小校外教學。十一點零五分我們在公車站集合,站在路邊拿著講義邊聽老師講解今天行程以及有關紀州庵古蹟的大大小小事情,說著說著……啊!車來了!還沒來得及講解完畢我們這群師生們便匆匆忙忙地趕上公車。搭到南昌公園站後,聽著班導把歷史沿革講解完,我們終於展開了前往紀州庵古蹟的旅程。
穿過和平西路,進入古老的晉江街,經過一家名為早秋的咖啡廳,我們來到小巷的岔路口,岔路口的牆上有好幾株小巧可愛的紫色小花,聽老師說這種花非常的珍貴,再走十幾步就有一座廟宇,寺廟旁有一棵百年老榕。沿著狹窄的小路漫步,走到了街底,映入眼中的是日治時期的日式古老的公寓,紀州庵古蹟好像也是日式古老的建築呢。
走出晉江街,老師帶我們到一條非常普通平凡的街道上就停下腳步,我也跟著停下但心中雀充滿了疑問,接著老師的下一句話為我解開了疑惑。原來這不是一條普通的街道,是前往紀州庵的同安街,街道的地磚上刻著二十三位作家的詩文截句。我們沿路尋找這些磁磚並且拍下來,沒想到就連天橋上也有刻詩文截句的地磚,走到在天橋的最高處,微風輕輕的吹過我的臉頰、戲玩我的頭髮,我仰望著因雲密佈的天空再俯視著來來往往的車子,俯視著掩映在樹叢中的紀州庵古蹟。
進入古蹟參觀必須脫鞋子,當踏進古蹟的第一步時,我彷彿走進任意門來到了日本。同學們也很興奮的陸陸續續走進來,有的同學直接躺在榻榻米上、有的同學坐在落地窗邊拍網美照、有的同學卻是漫步參觀著這棟建築。而我則是坐在榻榻米上研究著掛在天花板上的燈籠,腦中不斷想這些燈籠是因為室內的美觀才掛在上面還是因為它也是古蹟的一部分呢?後來我的好奇心被這座建築的製作方法給吸引了,原來這些牆壁是先使用竹片作為牆柱,並以竹條編製成網狀,再以灰泥夾雜稻草、榖殼等抹上,最後表層以白灰抹成的,真是神奇。
按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我又走向古蹟旁的另一棟新建築。走進充滿書香的書店,但裡面卻又隱隱約約的飄逸著香甜可口美食的味道。香味來自紀州庵的風格茶館,據說這幾道菜都是作家的私房菜,外面的佈告欄記載著每一道菜都內涵著人情與事故。坐在屋外的桌椅上我不斷思考我們今天參觀古蹟與看到一切紀錄的意義,也思考了古蹟的意義何在?我覺得古蹟的意義在於它們能夠提醒我們過去的歷史和文化,而我們今天的校外教學就是在認識、了解和欣賞這片段的古代文化與歷史。我也意識到:我們需要認真保護與維護它們,才能讓這些歷史與文化傳承給後代。
「集合!大家集合了!」啊!時間過得那麼快的嗎?我依依不捨的與這座故老的房子道別。回程時陰雨連綿,老樹寬大的樹枝為我遮風擋雨,我在老樹的遮蔽和護航下順利的回到了也充滿古老氣味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