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讀寫作天地

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

走在時間的街道上——我在文學森林中的小旅行 / 一射07吳品嫻

走在時間的街道上——我在文學森林中的小旅行 / 一射07吳品嫻

 

這天是要上課的星期六,正逢段考結束,老師利用中午前後的時間,帶我們到紀州庵附近走走。

這對我來說,怎麼會不令人興奮呢?好不容易終於可以暫時脫離書本和考試了,加上星期六本來就不應該在學校度過,因此,我比別人都期待這場「旅行」。

我們先坐上235公車來到紀州庵附近的南昌公園,接下來沿著晉江街走去。

晉江街是個很有味道的小巷,沿路有小書店、小咖啡廳,路也十分蜿蜒。繞著繞著,我們看到一棵偌大的樹,那是一棵榕樹,叫做「長慶榕」,原來這裡是長慶廟,是一間土地公廟,清朝時由泉州人聚墾這裡時所建立的信仰中心,後來了解,長慶廟曾經面臨「拆廟危機」,後來經過信眾們的努力才得以保存。

看著這棵長慶榕,那已是百年老樹,乘載著無數居民回憶、信仰的老樹,如果有一天,長慶廟變成一座廢墟,這棵樹是否還存在著,支撐著居民們對寺廟的情感呢?作家駱以軍得知此廟此樹,寫下這段文字:「根據老套文學的說法,走進來,就像時間都停止了。」。正如他所寫的,待在這棵榕樹下,彷彿四周的時間都暫停了,都停留在這個時刻,只有我們的時刻。

但時間依舊在流逝,我們沒有停留太久,動身往最終目的地——紀州庵走去。

走出晉江街,來到同安街,相較前者,這裡比較熱鬧了,店家也比較多了。走在人行道上,有二十三個特別的地磚,上面刻著許多著名詩人的作品。老師要我們尋找這些地磚的蹤跡,每個人都低著頭,仔細搜索,一看到「目標」,便有許多人圍觀,細細品嘗磚上的文字。

沿路走到底,就是紀州庵了。那曾經是一間日本人所開的料理店,後來因為戰爭而成為安置傷患的場所,而在神風特攻隊出任務前,他們曾在這裡吃人生最後一頓飯。我不禁想像他們在這裡吃著飯,他們心裡在想的是身為日本子民的光榮?還是對家鄉的依戀不捨?

不過,這些答案,似乎跟著一場大火消失無蹤了。一九九四年,紀州庵發生火災,頓時變成雜草叢生的斷垣殘壁,就這樣,紀州庵停留在那一年。

後來,紀州庵台北市政府規劃為停車場,在一次的場地勘查,當時的文化局長發覺紀州庵是作家王文興兒時的住所,他的小說《家變》正是以它為背景所寫的,於是,在許多人的努力下,紀州庵又活過來了。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紀州庵已經是重建過的了,它分為新館、離屋和公園綠地。離屋是紀州庵裡沒被火焰吞噬的建築,裡面還保留著日式的榻榻米,我們在屋子裡感受到涼涼的微風吹拂著,感到悠閒快活。

一走出離屋,新館就在對面,那裡頭有賣許多文學作品:《台北人》、《安妮日記》,還有前面所述的《家變》等等,都是經典之作,旁邊還有餐廳,菜單品項很豐富,有的還是作家推薦的佳餚喔!

不知不覺,我們踏上回學校的路,沿著同安街往公車站的途中,一滴水輕輕打在我的臉,過沒幾秒,一滴水變成了很多滴,原來是下大雨了,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沒有帶傘,有的人趕緊加快腳步到公車站,有的人躲到騎樓躲雨,更有人跑進便利商店買傘來撐,一路上就是十分狼狽。

回到學校,我們還要上課,不過我對這場小旅行還意猶未盡,看著長慶廟紀州庵背後的歷史故事,它們都曾要「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幸好在許多人的努力下,它們還存在著。

我想,幸好它們都保存得好好的,否則我們可能會逐漸淡忘這個地區的歷史,有這些建築物,讓人走進去就像穿越時空般,讓記憶能一代接著一代,永遠不滅。

走在時間的街道上——我在文學森林中的小旅行 / 一射07吳品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