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企業在經營時,會遇到兩個主要的壓力,一是當地回應的壓力,面臨當地回應的壓力時,企業可能就不能完全達到規模經濟與區位經濟,而需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做變化與調整,舉例來說,汽車在各國的需求便不同,美國可能更喜歡pickups而日本則喜歡輕便的汽車。第二個壓力是降低成本的壓力,當競爭很強烈時,企業要在該國市場獲取利潤,勢必得透過大量生產來降低其成本,而標準化、大量生產就是達到低成本的好方法。企業在面臨這兩種壓力時,就必須有所取捨,面對不同壓力有不同的策略組合。

 

主全球策略主要可以以成本壓力大小、以及當地回應壓力大小兩個面向,劃分為四種策略,如圖所示。

 

  當地回應壓力小 當地回應壓力大
成本壓力大 國際標準化策略 跨國策略
成本壓力小 國際策略 在地化策略

 

全球標準化策略

全球標準化策略透過規模經濟達到低成本,通常是在有強烈低成本需求時會採用,通常屬於工業產品而且屬於全球性需求的,例如半導體產業,Intel處理器等等。

在地化策略

在地化策略是透過客製化的產品迎合當地消費者需求與偏好而獲利,通常是用在於各國對該產品有很大的需求、偏好差異時,差異化產品可以訂較高的價錢,企業也因此彌補其差異化的較高成本。舉例來說美國喜歡小卡車,而日本喜歡省油的車種。

跨國策略

跨國策略屬於較靈活取向,用於當成本壓力與差異化壓力都需要顧及時,但實務上要做到有一定的難度,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Caterpillar的產品,挖土機,其在各地可能有不同噸位的需求,但也需要透過組建的大量生產已達到規模經濟降低成本。

國際策略

國際策略適用於當地回應壓力與成本壓力都較小時,舉例來說,賓利車這種高級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在各地都是高貴的象徵,也因為其奢侈,不需要考量太多成本面向。

 

而國全球策略的改變常常是往上的,從國際策略到全球標準化、到跨國策略,或從在地化策略到跨國策略。

 

Strategic Management – 全球策略選擇
>>將內容用自己的手機、平版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