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什麼是意識?

意識是人類非常關注的問題,我們每天在想我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就是意識的問題,許多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都關心我們人類的意識,例如莊子,就思考我們到底是活在夢幻的世界裡頭還是真實的世界裡頭?

意識是指,我們對自己主觀體驗的覺知,包括我們的感情、思想、行動、開心、愛情、我們想做什麼事與為什麼這樣做?也是心理學特別關心的問題,早期意識是心理學最關注的問題,後來出現行為主義後科學家開始觀察行為,不過到後來,六十年代後,心理學家又再次發現,意識重要性。

關於意識,近來有一些研究發現,如意識之生物學基礎、意識與文化差異,尤其是與特殊意識有關聯的心理現象等等有很多心理學分析。意識心理學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關於意識與身體之關係,意識來自我們的主觀體驗,而主體與客體之間,有什麼關聯呢?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其實就是講我們的意識要借助我們的身體來進行。

心理學家巴斯勞(Lawrence W. Barsalou)最近發現,人類的意識不只存於大腦皮質當中,也存在我們的身體當中,稱作“具身認知”,具身認知是指生理體驗與心理狀態之間有著強烈的關聯,生理體驗激活心理感覺,反之亦然。如此可以解釋在大學讀四年的書與在家讀四年大學教材有很大的差別,具身是我們對周圍世界認識的方式,有心理學家發現,人類的概念與行動是緊密相連的,有研究發現,當我們點頭的時候,我們容易相信這些概念的意義,而搖頭時更容易懷疑他。社會概念也能產生巨深的意識,當我們想老年的時候,我們的行為也會比較延遲,想到年輕時則相反。也因為具身的體驗,我們發現啟動某一種概念,能夠引發我們人類相對應的身體反應與身體的行為。文化也就有具身的意義,如台灣的文化部長龍應台就寫過文化是什麼,“文化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而來,她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他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他是隨手把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一隻滿身是癬的流浪狗走近她,他是憐憫的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電梯門打開,他是謙抑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把人擠開?一個盲人和他並肩路口,綠燈亮了,他會攙那盲者一把嗎?他與別人如何擦身而過?他如何低頭系上自己鬆了的鞋帶?他以麽從賣菜的小販手中接過找來的零錢?”。文化的具身意義也反映在文化資本的存在形式上,法國社會學家皮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就提出,人類的資本有三種表現方式,社會資本、經濟資本與文化資本。文化資本指人通過教育與學習,形成的身體、精神和行動三位一體的知識、教養、人際關係、氣質等表現。

 

5-2意識的特性

一、主觀性

         有強烈的主觀性,根據自己的經驗與主觀判斷,心理學家就做過一個實驗,讓一群女學生去面試他們的同學,在面試前在他們臉上畫了斑點,並在他們進去面試男同學前,在他們不知情的情況下某去斑點(騙說是要加強固定),結果面試完後,女同學很多都說男同學不禮貌地看他們的斑點,但其實上沒有斑點。

二、選擇性

        我們會選擇關注我們所有興趣的事。

三、聯繫性

         William James提出意識流,意識不是被連接的東西,他是如水流流著的。

四、自發性和主動性

        意識能由外在的刺激與概念不斷啟發的,可以由著名的心理學現象,Stroop Effect來演示,只心理學中,干擾對反應時間影響的實驗。如測試者被要求說出某個顏色和其字面意義不同的詞語時,反應速度會下降。

 

5-3意識的表現形式

        最常見的一種就是,是心理學最早研究的問題,佛洛伊德就有許多原創性的研究,而從60年代開始,心理學家發現夢其實是睡眠中的一種特殊的生理現象,其內容有很大主觀性、選擇性與文化差異,但機制應該是相同的,而睡眠是由不同的階段完成的,睡意來臨、淺眠、深眠、西波睡眠、快速動眼睡眠,每一個循環約90分鐘,第一次循環快速動眼睡眠僅十分鐘,後面則越來越長。睡眠的價值與意義?對心理狀態的影響?睡眠心理學最近有一些有趣的發現,1956年研究發現,白日夢大部分內容為假期、性、浪漫、金錢、成績、外表吸引力等等,1958年發現,學生在課堂上有1/4都在做白日夢,大部分都是關於性,白日夢反應個體當下的情緒。白日夢能幫助人保持興奮與愉悅,透過想像模擬職業並宣洩情緒等。

        冥想,也是近年流行的一種意識現象,在美國社會有40多億美元的產業,他們認為對生活與家庭有積極的幫助,是一種心理學的放鬆技術,冥想技術是閉眼找舒服姿勢坐下、關注呼吸、默默重複單字與祈禱、每次二十分鐘、每周三到四次。

     對於自己意志的認識也是意識表現的形式,哲學的自由意志的概念,就是在講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慾望、追求與控制能力。心理學家發現自由意志雖然有意義,但可能是人自我內心的期望與寄託。心理學家瓦格樂(Wegner)曾經發現人在控制自己的慾望與意識方面,有很多的困難。例如白熊實現,如果我們如果試圖控制自己的意識,反而有負面的效果。哈佛心理學家依倫藍格(Ellen Langer)做了一個研究,發現老年人在養老院如果能夠控制日常生活的安排,對心理健康或是壽命很有益處的。

 

5-4自我效能誤區

常見的控制幻覺,是我們人的自我認識的陷阱,心理學家發現,我們常常是過分自信過分自大過分自戀的傾向,也就是著名的自我效能的誤區,很多時候人會覺得努力就會成功,但常常是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的,這種自我效能誤區,對我們身心健康可能是有益的,但理性的來說,這種自我效能誤區常常被實踐與發現。例子:“我覺得只要我願意我能追到任何我愛的人”,“如果

我努力,我的婚姻就會幸福“,“只要我肯努力,世上沒什麼辦不成的事”,實際上,任何事情不是膨脹的自我能解決的。

還有幾種自我效能的誤區如下:

自大效應:我們相信自己對社會與對他人的幫助比他人較大,例如夫妻認為自己做的家務比例,相加通常會超過百分之百。

樂觀主義:我們認為未來正面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虛假的獨特性:我們常認為自己的智力比人家好,心理學家發現有百分之70的人認為自己的智力比其他百分之五十的人高,百分之95的人認為自己的人品比他人好。

虛假的共識:我們往往從自己的行為與習慣去推測他人的行為與習慣。有時候會帶來一些社會效應。

過分自信:很多人往往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未來與結果,可以透過很簡單的方法測試,投資的人往往在股市一敗塗地就是過分自信的判斷。

這就是一種非理性,當股市很牛的時候大家一直討論,但低迷的時候選擇不看,但其實應該是要反過來的,低迷的時候才需要看,但人類就是因為非理性,而有這些行為。

5-5自我意識

是心理學家最早關心的問題之一,是對自己的認識,我是誰、我要幹什麼、我追求什麼,自由意識由兩個方面決定,包括主體的自我與客體的自我,主體自我是人類認識自我的過程和對自己行為的調節機制,客體自我,主體作為客觀存在的個體所認識到的自我,是個體在與環境、他人之間的作用中產生,是主體透過客觀反映和評價而認識的自我。

自我意識還有其他表達的方式,如自我概念與自我認同等,自我的意識可以分成個人的自我與社會的自我,如下圖,自我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影響心理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的認知常常會有自我參照的效應,當信息與自我相關性高時,我們會對他快速進行加工,與很好的回憶。自我也有一種焦點效應,我們關注自己的行為,老以為自己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其實別人關注的不是你,而是你的言行對他的影響。自我的透明度,我們以為自己的心理別人都看得到,會高估別人洞悉自己內部狀態的程度。

5-6自我意識的文化差異

一、自我知識文化差異:不同文化的人對自我價值有不同的評價,最常見的差異是自我知識文化之差異,心理學家Steve發現,東方人的自我知識往往是情境性的知識,而西方人的自我知識往往是個體性的知識,如下圖的判斷。

二、自我評價:方人的自我評價多謙虛謹慎,而西方人多強化、誇張。

三、第三人的自我意識:是否關注別人對我們的認識,心理學家,多夫克恩做了個實驗,他詢問中、韓、美的受試者,是不是記得別人對你去年一項活動的記憶與觀察?東方人記得特別清楚別人對自己行動的反應與結果,東方人的第三人意識格外強烈。

四、自我相關的動機:自我的強化與自我的減弱,東方人自我謙虛與減弱的傾向非常明顯。

對於自尊的認識,我是不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這種自尊心的文化差異有很多研究,最常用的羅森伯格的自尊量表,測出每個人對自己價值的認識與判斷,是一種重要的心理與概念。例如,問同學有沒有讀書,同學都說沒有,這就是一種防禦性悲觀主義,以避免失敗傷自尊。

維持一致性的傾向性,人不願讓人認為我們自己是自相矛盾的,東方人常受到辯證思維的影響,所以自我一致性的觀念比較弱一點。中國人的上善若水,對自我不斷變化與適應的一種要求,教授發現,中國人對反饋信息的態度與西方人是不同,有時候是一致的,有時候是不一致的。而西方人特別在意兩次信息的一致性,如果不一致他們會不舒服。

5-7 自我意識調節之方法

人的自我意識是可以自我調節的,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l就發現,人類從小培養自我調節的能力,可以預測其未來的成功,也就是著名的“延遲滿足實驗”,在史丹佛做的實驗,主要測驗小孩能不能忍耐不拿三個棉花糖,先只拿一個,之後總共可獲得四個,如果受不了他們叫搖鈴鐺,記錄了四十年,這些有抵抗力的小孩,有更好的學業以及更幸福的生活,如此可看出後天培養可以影響小孩的未來與生活。自我調節的力量和身體的能量是相同的,心裡的力量可以轉化為生理的力量,會產生很大的強化作用與消耗作用。自我調節力量的消耗,會帶來很多負面的效果,自我消耗太多的人會更悲觀、沒信心等。

自我調節的力量增強的辦法,其一、增加總量,訓練做一些平時不太願意做的事情,如單腿站立、左手寫字,自我調節力量就會提升,其二、隨時恢復消耗,如吃飯睡覺等。

清華學堂在線-心理學概論-第五章-意識與自我
>>將內容用自己的手機、平版分享到.....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