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How-To-Learn Week2—Chunks

學習如何學習第二週=記憶組塊(Chunks)

 

這週主要的探討對象為Chunks(記憶組塊),記憶組塊是我們大腦中的小訊息包

  • 如何組成記憶組塊
  • 如何善用記憶組塊讓我們更瞭解事物、更有創造力
  • 記憶組塊如何在考試上幫助我們
  • 告訴我們錯誤的學習方法以及時間的浪費
  • 介紹一些根據研究,好的、有幫助的學習方法
  • Overlearning(過度學習)的介紹

 

W2-1 What is a Chunk?

記憶組塊化(chunking)是一種幫助你透過意義將訊息碎片拼接的過程,有邏輯的完整組塊,讓你更容易記憶並且將所學內容整合到大框架之內。若只是單純的記憶,不了解其內容,對於整個學系或是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聯沒有任何幫助。有邏輯的學習,將碎片想像成有角的拼圖,將碎片拼成一個大概念的拼圖,而沒有邏輯的學習,則是像沒有邊緣的拼圖,根本無法拼揍。

在第一週的課程,我們探討了記憶以及工作記憶在前額葉皮質的四個記憶組塊。當你專注於某件事情,就像大腦中有一隻章魚一樣,章魚觸角通過四個組塊,將分布於大腦不同區域的訊息聯繫起來。這和發散模式的隨機不一樣,集中注意力將大腦的不同部分連結起來,將不同想法建立連結,是專注模式的重要特點,也是組塊在起初建立時的重要幫手。當你緊張、生氣或是害怕的時候,注意力章魚的連接能力會稍微降低,這就是為何情緒不好時,不大能工作。

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說,組塊(Chunking)就是將訊息碎片透過使用、意義連結在一起。像是把P、O、P三個字母,連結成有意義的單字pop,有點類似將文件們壓縮成一個叫做pop的壓縮檔案(組塊),組塊底下,神經元相互協調,複雜的神經活動會將簡化的抽象組塊結合在一起,舉例來說,當一個小孩學習單字“媽媽”的時候,神經元會形成一個心理循環,也就是一個記憶痕跡,這個痕跡也會同時和其他相關的記憶結合起來,透過結構性的重複和記憶練習,同時運用發散方法讓其更有創造力,是學習語言等等,很好的方法。

許多專業知識的學習,都是透過建立組塊的方式來學習的,通過聯繫、重複來建立組塊,幫助腦袋更有效率的運行,不用記得全部的細節,只要記得大觀念,然後組成組塊,組塊下面的運作是非常複雜的,但你的工作就是去將組塊建立起來,舉例來說,穿衣服這件事,穿衣服就是一個組塊,你有了穿衣服的組塊以後,就不用記得每一個步驟,但認真想起來,你會發現穿衣服其實包含很多複雜的小動作不是嗎。

 

W2-2 How to Form a Chunk Part I?

這節主要認識如何組成所謂的組塊(Chunk),以學習彈奏一首吉他歌曲為例子,可以腦袋中關於這首歌曲的神經表徵可以視為一個巨大的組塊,聽、看或是初學者學習彈吉他的姿勢,就是一小段一小段的學習,慢慢變成一大段就像是腦袋中組塊的做法,一小組塊一小塊建立進而組成大組塊。學習運動項目時,也是如此,分別學習各種小技能,然後將他們組成一起。

最好的組塊,是那些更深蒂固的組塊,你甚至不用刻意的去將腦中的模式連結起來,他們便有很好的結合。這也就是將複雜的想法、動作、反應組成一個單獨組塊的目的,像是語言,學習是循序漸進且重複的學習的,一開始是簡單的單字,語調和口音,到需要能夠說出句子的時候,則需要將各種複雜的小組塊組合起來。

在開始科學、或是數學等等較困難的學習時,我們常常會看到,在解這類問題時,會先有範例題,例題可以幫助我們建立組塊,因為一始學習較複雜的東西時,會有所謂的認知負荷,透過範例,可以幫助你入門不熟悉的東西,值得注意的是,過於注意單獨一個步驟是不好的,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每個步驟之間的關聯”,而非死硬的記下每個步驟,就像是看地圖一樣,不應該只是著重在地圖上路,也應該注意自身四周的狀況。

 

W2-3 How to Form a Chunk Part II?

Chunking 的三步驟F(Focus)、U(Understand)、P(Practice)

F(Focus):

組塊的第一步,對想要組塊化的訊息專注,分心就會影響其效果,學習新的東西時,是建立新的神經模型,並且將他與過去存在的模型連結,如章魚的觸角,連通到大腦的各部位。

U(Understand):

組塊的第二步,對建立組塊的對象有基本的“了解”,透過故事情節等等,理講就像是強力膠一樣,將潛在的記憶痕跡黏在一起。並且和其他記憶組合一起,在課堂學習時,有時候會得到小結論,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但這並不就叫做你的專業知識,沒有經過課後的重複與複習,在考試前後你就會忘了他,對於,數學、科學方面的知識,在學習過後蓋起課本,自己重新想一遍,可以幫助你檢驗你以為你已經明白的問題,並且加快學習效率,當你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一件事時,代表你已經學會了,看過、理解,不代表你真的可以做到,實際操作和完全掌握的情況下,才能建立起神經模型。

P(Practice):

組塊的第三部,獲取背景知識(Context),如此一來,不會只是單純的建立組塊,還可以理解要在什麼時機運用它。背景是指,超越最初的問題,看得更廣泛點,不斷重複練習相關或是甚至不相關的問題,這樣可以幫你熟悉什麼時候該用這個組塊,什麼時候不該,並且將新建立的組塊融入整體框架。

學習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由上而下的學習(Top-Down Learning)(Big Picture)以及由下而上的學習(Bottom-Up Learning)(Chunking),由下而上的學習,在於建立組塊,並且在需要使用時將它拿出來,而由上而下的學習,可以用來看清楚你在學習什麼東西、適合運用在什麼地方,兩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材料。總結來說,組塊化建立解決特定問題的方法,而背景是指在特定的時候選用正確的工具。

閱讀教科書籍時的方法:先看過圖片以及小標題(得到架構),可以幫助你了解應該在哪裡建立組塊以及如何將他們連結,了解大方向以後,較容易將他們做連結。

 

W2-3 Illusion of Competence

這一節要討論的重點有幾個

  • 回顧的重要性
  • 對某種能力的錯覺
  • 小測驗
  • 犯錯的意義

回顧的意義Recall:

在學習時,最常見的方法之一就是“重複閱讀”,不過心理學家Jeffrey Karpicke證實,這種方法不比另外一種簡單的方法有效-Recall,讀完以後,把資料拿走,用自己的腦袋回想,回想以後,再讀,再回想,這樣的方法經過研究,比單純的重複閱讀來得有效率,能有更深入的掌握,這告訴我們,學習的過程中,要的不是機械式的重複,而是有透過回顧更加深理解,幫助建立組塊

,這就好像回顧的過程,在我們的神經上加了鉤子,串連起前後的知識,建立樹狀圖是一個實踐的好辦法,但是,切記這個是在基本知識有好好組成的前提下。

如同之前提到,工作記憶中有四個插槽,當在第一次學習一項新概念時或技巧時,你的工作記憶會被完全調動,四個工作記憶的插槽有複雜的連接,當將概念模組化以後,大腦裡面的連接會變得更簡單,並且只會佔用一個工作記憶插槽,成為容易循環的成熟思路,並且可以用來建立新連結,模組化的方式可以有效增加工作記憶中信息的數量。

對某種能力的錯覺(Illusion of Competence)

 

我們本身才是掌握概念的問題解決者,就像是如果看過習題的解答在作答,其實並不是真的有這些概念,看過答案以後就以為自己會了,是一種學習中最常見的錯覺,想要有效的學習並且創新,在腦海中穩固的知識是很重要的。用螢光筆劃重點也是一樣的,單純的畫線可能會誤導你,劃重點時,應該先清楚那句話的中心思想,並且儘量減少畫線的地方和內容,每段不超過一句,並且在空白處寫總結。

Jeffrey Karpicke對於學習時對能力的錯覺也有所研究,他發現,學生之所以喜歡重讀筆記或是課本的原因,是因為當他們打開課本或是google時,會誤以為這些知識同樣在他們腦海裡面,但實際上未必如此,光是用看的,容易產生錯覺,在學習的資料上花費大量的時間,未必有效率的真的學習進去了。

 

自我測驗是一種好辦法,尤其犯錯是一件好事,因為它可以讓你改變,彌補思維上的錯誤。由此了解,回顧是一種幫助學習的好方式,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在學習場所以外的地方回顧,能幫助你增加對教材的理解,當你在學習新東西時,你可能會把最開始接觸教材的地方當作潛意識中的提醒,但在考試時,你會慌亂,尤其考試的地點是不一定的,所以在不同的地方做回顧,可以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

 

W2-4 What Motivates You

當學習自己沒興趣的東西就很難,反之,則容易,為何如此呢?大腦中多數的神經元都負責處理生活中發生、我們所做的事的相關訊息,大腦中也有一套神經傳遞質(neuromodulator)的廣泛投射系統,它有一定的重要性以及對未來的價值。神經傳遞質是一種可以影響神經元如何回應其他神經元的化學物質,這邊介紹三種,乙酰膽鹼、多巴安跟血清素。

 

乙酰膽鹼(Acetylcholine)

乙酰膽鹼是一種由乙酰膽鹼神經製造的化學物質,與主要負責專注學習的大腦皮層間形成神經傳遞質的連結,他在當你專注時非常重要,乙酰膽鹼神經元會廣泛投射,激發環路來控制突觸的可塑性,以形成新的長期記憶。

 

多巴安(Dopamine)

多巴安是一種特殊的化學物質,控制著我們的動力,在腦幹當中的神經元可以找到,當我們接收到一個毫無預期的獎勵時,這些神經元會分泌出多巴安,多巴安將信號廣泛投射,會對於學習產生強大的影響,會對於決策產生影響,參與預期未來的獎勵。多巴安可以激勵你做一些現在可能得不到獎勵,但未來會有收穫的事情,許多成癮藥物會使非正常的增加多巴安,欺騙大腦,以為有好事發生,導致渴望與依賴,造成快感缺乏。我們之前所學到,當達成一個小任務,給自己一點小獎勵,就是給多巴安系統加油的意思。

 

血清素(Serotonin)

血清素大大影響了我們的社交生活,也與風險行為有關係,以猴子為例,首領猴子有最高的血清素,而較低血清素的猴子,較容易冒險、且較暴力,抗憂鬱症的藥,就是以提高血清素來作用。

 

最後,情緒也是影響學習的關鍵,情緒、感覺、注意力與學習和記憶互相影響,人腦底部的杏仁核區域是認知和情緒結合的主要中心,他與海馬體共同參與記憶與決策的過程,作為有效率的學習者,最好保持杏仁核處於良好狀態。

 

W2-5 The Value of Library of Chunks

 

將新加入的組塊與原有的組塊結合,常發生在許多創新的變革上,舉例來說,比爾蓋著就都會留下一週的時間與其他工業領袖們閱讀,已掌握各種的不同的想法,把新的想法留在腦中並且與腦中舊有的想法進行自我交流,以幫助形成創新性思維,

人們再增加知識的過程中,會增加腦袋中組塊的數量,而有價值的訊息,能夠以創造性的方式結合,像是象棋大師,腦袋中可能就有很多的棋譜,各種領域的專家,都會有各自領域內類似的知識組塊,當腦袋中的知識組塊圖書館越大,運用越熟練,當要解決問題時就會更加容易。組塊可以讓你更容易理解新概念,而且令人驚訝的是,不論是在同一領域或是不同一領域,相似的組塊都有辦法連結起來,不同領域的連結就叫遷移(transfer),例如物理學可能和商學的組塊有類似之處,語言與電腦科學有類似之處等等。

組塊是一種將更加緊湊的將訊息壓縮的方式,它隨著你的知識增加而變大,當你將一系列的概念和解法吸收進去以後,就像是圖中的帶狀物變長了,神經元的路徑也加深了,這樣一來,當你嘗試理清頭緒時,有較好的組塊結構,可以更容易地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我們在清理頭緒時,其方有兩種,一是循序漸進的一步一步的推理,二通過是整體的直覺來思考。順序的推理牽涉到專注模式,他的每一步都有意的導向一個解決方法,而直覺式的思考則涉及到叫需要創造性的發散模式,用來連結直覺模式看上去較不相關的想法,而當我們在學習大多較困難的問題與概念時,多是用直覺式的方法來理解的。要注意個是,發散模式是有點半隨機的進行的,所以需要用專注模式來小心驗證,直覺性的答案未必永遠是正確的。

在學習時常常覺得,一個章節就好多,怎麼可能學得完,這時候,就可以想想機遇定律(Law of Serendipity)了,幸運女神會眷顧努力之人,專注於眼前的單元,當把第一個問題或概念放入腦袋中的圖書館以後,第二個概念、第三個概念也就會跟著變容易了。

 

 

W2-6 Overlearning, Choking, Einstellung, and Interleaving

 

在學習新知識或是概念時,重複的練習是有必要且有用的,但在完全掌握以後,還繼續的學習訓練,就是所謂的過度學習(Overlearning),過度學習是有意義的,他能夠幫助行為“自動化”,尤其在緊張時,自動化顯得特別有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單一學習階段的重複性過度學習,可能是對寶貴學習時間的浪費,一但你已經熟悉某項基本概念,這間不斷地鞏固他,並不能加強其長期記憶,而且有可能會照成所謂的“能力錯覺”,讓自己誤以為自己已經掌握全部的教材。所以我們要做的事是“均衡學習”,透過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把精力專注在學習當中困難的部分”,刻意練習就是好學生與“優秀學生”的差異所在,刻意練習與思維定勢(Einstellung)的概念有關,思維定勢是在說,當你一開始的一個想法,已經形成並且成為一個深深的神經模式,他可能會阻礙你產生更好的想法,就像是圖中的彈珠台,解決方法可能在下方,但你舊有的思考模式侷限住了去路了,Eintellung是德文的思維模式(midset),可以想為一個障礙,是你對於“發生什麼”,“要怎麼解”的誤導,在學習新事物時,必須拋開錯誤的舊觀念與方法。

學生學習新的東西時,常犯的錯誤就是不會游泳前就跳下水,盲目地開始做作業,不先看書或了解內容,這是失敗的模式。要掌握一門學科必須學習基礎的組塊,並且學會運用不同的組塊,而中中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學習如何在需要不同技術與策略的問題及情形中來回轉換”,這就是所謂的交替學習(Interleaving),不同類型的運用、轉換,尤其是在數學與科學上面,大腦要能習慣變換思考,而不是只知道用特定但辦法解特定的題目,“練習與重複對於建立穩固的神經模式很重要,但交替學習能夠讓大腦更具靈活性和創造力”,在同一個學科或是不同學科的組塊間建立連結,能更進一步地提高創造力,當然在各領域的組塊建立連結需要時間,有時候就必須有所取捨,是一位可以跨領域結合的專家,但在特定領域較沒那麼深入,又或者是在某領域很深入,卻只習慣某種思考模式的人。

科學哲學家Thomas Kuhn發現,大多數的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s是指科學領域中,一個基本理論從根本假設的轉變)都是由年輕人或是其他領域的專家提出來的,因為他們較不容易被固定的思維模式綁住。

小結week2:

  • 神經科學角度來說,組塊(Chunk)是訊息的片段,通過意義或是實際的使用連結在一起,可以把他想做一個閃爍的神經網路,把關鍵想法與動作做連結,。
  • 可以變大或是變複雜,但同時你也能調整記憶內容的捷徑,像繃帶一樣,放入工作記憶的插槽中。
  • 建立組塊的最好方法是集中注意力2.了解基礎內容3.重複練習:間斷練習4.回憶:蓋起書本回想、在不同的場所回想。
  • Transfer遞移是在說,一個領域的組塊可以幫助你學習另一個領域的知識,兩者間可能有共通性。
  • 交替學習(Interleaving),將不同觀念與方法的組塊交替使用,建立組塊很重要,但靈活性則需要靠交替學習來加強,對於真正的專家是重要的步驟
  • 對能力的誤解(Illusion of Competence),學習意識到自己是不是真的學習、了解,透過小考試來檢驗自己,或是用回想的辦法,2.畫重點時儘量劃少一點,一段一行最多,以免誤以為自己都有吸收,3.犯錯是很好的事,可以讓自己有更好的記憶,4.使用“刻意練習”的方法,刻意練習是在說,把精力放到最困難的部分,只學習簡單的部分會讓你有幻覺以為自己學的很好。
  • 思維定勢(Einstellung)是在說,只用單一領域既定的想法,容易讓你沒辦法找到真正的解法或是更有創造力。
  • 幸運法則(Law of Serendipity):幸運女神會眷顧努力之人,當覺得困難時,一步一步慢慢來,專注於眼前的單元,當把第一個問題或概念放入腦袋中的圖書館以後,第二個概念、第三個概念也就會跟著變容易了。
「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 第二週- What is a Chunk?
>>將內容用自己的手機、平版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