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ckscher-Ohlin Theory

H-O理論

Ricardo提出的比較優勢強調各國間“不同的生產力”,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集中生產並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由瑞典經濟學家Heckscher和其學生Ohlin所以出的H-O理論,對於比較利益有更進一步的解釋,H-O理論認為兩國間的比較優勢主要來自於他們的“Factor Endowment(要素稟賦)”,而H-O模型也有受到挑戰,Leontief paradox便提出了不符實務之處,以下討論之,。

要素稟賦是指一個國家,在土地、資本或勞工上有比較好的資源,而國家適合什麼、生產什麼,也就是視其哪一塊的資源豐富而定,舉例來說資本豐富的國家,在生產資本密集財上就擁有比較利益,應該出口資本密集產品獲取較多利潤。H-O理論和Ricardo的理論一樣都認為貿易會帶來好處,而不同的是H-O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決定因子是稟賦要素而非單純的生產能力力。

1953年,Leontief先生提出了實證,認為H-O理論的預測是不符現實的,他以美國為例,認為美國既已是資本最密集的國家之一,卻仍出口相對勞動密集的財貨,是著名的Leontief paradox,現實與理論的不同一直有許多討論,有一個說法是認為,美國因為是屬於“創新”取向的國家,生產設計新的產品,常常未必是資本密集,而是需要許多有能力的勞工以及技術等等。

H-O理論雖然說某種程度來說在國際貿易上提供了一個較完整的說法,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但在預測與實務上的落差卻比較大,準確性不如Ricardo的模型。

The Product Life-Cycle Theory國際產品生命週期理論

國際產品生命週期理論(以下以IPLC稱)由Vernon在1960年代中期提出,他發現當時許多世界上的新產品,都是在美國市場先販售的。他認為,美國的大量財富以及市場需求讓美國的廠商有誘因去生產新產品,並且設法降低成本。IPLC的產品生命週期分為「新產品、成熟中產品、標準化產品」三個階段,解釋了企業為何隨時間的經過而轉移其生產地點,也是對於國際投資重要的轉折點,以下討論之。

以美國為例,Vernon認為,產品一開始生產的新產品階段,還是在決策研發中心當地為主,主要方便隨時調整新產品並且滿足國內市場為主,其他已開發國家可能只有少數需求。在產品成熟以後,產品生產再往其他開發中國家移動,並且再被改良與創新。久之,原來的創新國需要尋求新的市場而往開發中國家發展,當產品標準化以後,開始啟動了降低成本取向,在開發中國家設廠製造。以下以圖1.呈現IPLC的三個階段。

但是IPLC說明了產品的設計與製造,並且往國際的移動情形,說明商品是周遊列國而非單一市場的,其重要性在於,生產外移的情況,正也是國際投資(FDI)的轉折。不過到了21世紀,IPLC受到了一些挑戰,許多產品已經開始有全球同步上市的情況,可能已經不是遵循IPLC的模式了。

 

New Trade Theory新貿易理論

新貿易理論出現於1970年代,其指出廠商促成規模經濟的能力影響到了國際貿易。新貿易理論探討規模經濟、如何造成規模經濟、以及規模經濟與國際貿易的關係,以下探討之。

規模經濟是指,當產量達到一定的量時,單位成本也就比較低。運用在國際貿易上,如果廠商只提供單一市場的話,在有限的產量下,價格會居高不下,只有當大規模的量以及國際貿易發生,才能促成規模經濟,進而降低生產成本。廠商要能夠達到“足量”主要有兩個可能原因,一 是做為產業的先進者(First-Mover),越早進入市場,越能搶先抓下客群,以達到規模經濟,不過一體兩面的,先進者也有風險,並且有教育消費者的成本等,二是政府的政策,若是有政府的扶植,提供資源以及適當管制,有機會把握優勢促成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也有重要的意涵,他強調的不在於國家或廠商的要素稟賦等等,而是當其專業化並且專注於某項東西,達到規模經濟,就能夠降低成本,而要能夠達到專業化、大量生產某樣東西,而國際貿易,就是能讓產量大增的一大助力,所以新貿易理論的支持者,就常以規模經濟的角度,來支持國際貿易的自由化。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Porter’s Diamond

國家競爭優勢:波特鑽石模型

麥可.波特的鑽石模型主要用以解釋ㄝ為何一個國家某項產業在國際上相對有名並且有競爭優勢,舉例來說,日本的汽車業。波特將國家的競爭優勢,分為四個面向,要素稟賦、需求條件、支援性產業以及策略結構與競爭來解釋,以下探討之。

首先要素稟賦是指一個國家的天然資源如地理位置、人口等等以及進階要素如建設、教育、技術等等,時至今日,進階要素所帶來的影響更為廣大。第二是本土市場需求,本土市場需求是指國內市場的情況,舉例來說,日本的市場就有消費者比較挑剔的情形。大三個是支援性產業,相關的產業如果能夠有聚集(cluster),互相整合達到一條龍的帶來外溢效果,對於國家競爭力是一大加分。最後,廠商的策略、結構以及競爭也是屬性,廠商們之間的互動與結構也會影響其狀況,舉例來說,若國家中的某項產業,有適當的競爭,可以適度地讓廠商們去增加自己的表現,提升品質,使其在國際市場上更有競爭力。

對於波特的鑽石模型,如果要完全符合其理論,進出口產業自然要能同時考慮到這四項要素,不過實務上發現,很少實際狀況是真的同時考量這四個屬性的。

貿易理論(H-O理論、IPLC理論、新貿易理論及波特鑽石模型)
>>將內容用自己的手機、平版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