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論霸凌的發生與解決 / 三讓佳作

Posted By on 7 月 31, 2021 | 0 comments


我論霸凌的發生與解決 / 三讓佳作

【作品一】

問題(一)

根據研究顯示,「霸凌」與「被霸凌」的關係始終立足一關鍵──在團體爭奪更好的社會地位。若小明與班級被霸凌者小雄交好而非小山,便是使多數同儕與己對立,淪落幾乎無人支持的困境。為在人際網絡中「生存」,小明故有此想法。

問題(二)

我論霸凌的發生與解決

校園霸凌的產生由來已久。人類尤其青少年群體的存在便是細密人際網絡的化學反應,在交互作用下比較、評斷乃至攻擊的霸凌行為因而發生。依我過往經驗,校園霸凌之因可歸結為二:從眾效應以及「媳婦熬成婆」之扭曲心理。

如吳齊殷的研究成果,前者為最主要且明顯的原因,亦即地位的爭奪與鞏固。為獲得人際連結與支持,青少年們在成長中學會追尋多數人,遠離位於少數族群的弱者與異者。「非我族類者,其心必異」,霸凌、排斥因而產生。後者則可視為「隱性霸凌」。被霸凌者因受害經驗無處傾訴,便轉而霸凌相對弱者突顯地位,終至弱弱相殘,惡性循環。

然而面對展示了人性之惡的霸凌行為,我們該如何避免進而改善?研究已顯示師長的勸說或懲罰畢竟忽略了造成霸凌的本因,因此我認為關鍵仍在青少年手中。尊重多元並非違反人性的藉口,因此若是自基礎教育建立與知識培訓同等深厚的品德教育基礎,我認為對歧視異者之霸凌行為必有所改善。另外針對隱性霸凌,我認為在上述已利下的完整機制之上,可強化輔導與傾聽協助,使傷口裂痕得有修復弭平的窗口。

霸凌之淵,有待整體系統與實際身處人際網路中的青少年一同填補。(三讓11李昀庭)

老師說:作者先說明霸凌的現象,接著說明霸凌產生的原因,一段之中,文字雖然不多,但內容豐富,顯示作者遣詞用字的能力。接著上承首段,進一步詮釋,並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最後,簡筆收束,全篇一氣呵成。其中,第二段以簡潔之比帶入文本的資料,作為論據,有提高說服力的作用。

【作品二】

求學過程中總可見老師帶著學生高喊「反霸凌」的口號,然霸凌的現實往往不是一張海報或一學期一次的宣導可以鎮下的,若要真正治本,我認為應從霸凌的根底:壓抑的煩惱和自卑,開始解決。

如引文所述,霸凌、排擠是人類社會化需求底下扭曲的產物。融入群體則可生存,落單就會淪為社會的獵物。霸凌事件中,加害者的行為是害怕不受認同的外顯表現,這種不安全感可能源自於其生活的壓抑與煩憂,而體現於傷害特定對象、或分裂群體人際關係的負面行為。若能幫助他們正視自己的生活及心理問題、霸凌現象有望能大幅減少。

心理諮商是國外備受矚目的心療方法之一,若能廣泛教育學生:傾訴煩惱並不脆弱,且隨時都有傾聽對象,便能讓學生有解決自己內心問題的機會。如此一來加害者能夠重新審視自己的人際交往,旁觀者可以將猶豫轉化為行動、受害者也能得到療癒。這樣「修復式」的處理方法,可以有效地讓教室這個小社會的「居民」可以更坦率、理性的對待彼此。(三讓14林沁寧)

老師說:這是一篇有見地而且流暢的作品,作者從心理的角度切入,分析霸凌產生的原因,同時提供解決策略,文字成侃而具有說服力。第二段分析加害者的行為與心理,最後一段則兼敘加害者、旁觀者、受害者,如果在一開始,旁觀者、受害者也能被分析,則作品獎更完整。

【作品三】

我認為校園霸凌發生的原因有二,除了爭奪社會地位的目標外,個性與自我防衛也是一大因素。

在同一個班級中,個性較為開朗的同學通常擁有較廣的人脈,而較為內向、沉默的同學在此「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社會中,只能任由對方的勢力快速增長,面臨被「淘汰」,也就是被孤立、排擠的未來。此時若又不具備自我防衛、保護的能力,霸凌就會發生。

針對上述原因的解決方法可分為外部制度的改變與內在的培養。對於外部方面,我認為減少同班級的人數是有效的辦法。人數的減少能夠縮小兩派勢力的差距,沒有絕對的優勢自然就不易產生單方面欺壓的霸凌現象。而我認為對於內在的培養應從教育開始,從小讓孩童認知保護自己的重要性,同時也要賦予不以霸凌為上升地位手段的概念,若是看到輕微的欺凌現象更要阻止,以免錯誤的經驗被作為未來霸凌事件的開端。

校園即為社會的縮影,若不能從幼年時期建立良好的制度及理念,成人後更是無力改變。因此,校園霸凌已不只是加害與被害人雙方的問題,而是足以動搖整個社會的重要議題。(三讓34鄭善勻)

老師說:這邊作品單刀直入,節省了很多空間,因此在書寫的時候能夠盡情地發揮自己的看法。此外對於改善霸凌的策略,這裡提出了一個具體的做法:「外部制度的改變與內在的培養」。美中不足的是,在一開始的時候提到霸凌發生的原因有二:「除了爭奪社會地位的目標外,個性與自我防衛也是一大因素」,但接下來的敘述,聚焦不足。

【作品四】

校園霸凌層出不窮,無止盡地有人遭受傷害,有人以霸凌他人為樂,而也有人置身世外,選擇視而不見。然而,學校曾多次宣導並教育同學正確的人際互動,為何仍有霸凌事件呢?

我從以下層面分析,首先是被霸凌者,當自己遭受稍加不當的對待時,如不即時反抗與尋求協助,那只會讓事情惡化,使自己遭受霸凌。其次是霸凌者,當察覺用不當方式對待他人,卻無被反對時,容易讓加害者視其為理所當然而變本加厲,進而從原初的互動不當,無形之中轉成霸凌事件。最後是旁人與校方,如不敏銳覺察及嚴厲制止原只是同學間有趣卻可能傷人的言行舉止,皆可能轉為霸凌。

綜合上述,我認為可行的解決方式是,導師定期個別與學生私下對談。瞭解每位同學的現況,此外為保護受害者的安全,將可能發生的霸凌事件暗中調查,一步步介入並解決。而面對被霸凌者可能無法適時表達時,學校也可設置「愛心箱」提供學生以寫信方式闡述給輔導室,進而解決問題。

霸凌發生的原因常從微不足道的不當互動開始,當無人提出反抗時,無形之中將可能惡化成霸凌事件。適時的溝通與校方的協助才能化解危機。(三讓 劉家宜445字)

老師說:這是一篇架構完整、分析周全的作品。作者從被霸凌者、霸凌者、旁人與校方等三個角度分析霸凌產生的原因。對於解決策略的說明,則從導師與被霸凌者兩個角度切入,相對於單一策略的說明,顯得更有層次。

【作品五】

問題(一)

從研究數據來看,自己喜歡的朋友平均會受另一名同學討厭,遠少於自己不喜歡的同學被九人討厭。至於原因,乃是青少年設法存活、避免淪為受害者的報團現象,也是為甚麼小明想討好人氣王小山、避免和大家為敵而一起霸凌小雄。

問題(二)

我認為霸凌的發生原因,無論從主導者、旁觀者或受害者來看,皆出自一種害怕心理。主導者多半因害怕喪失地位,而藉欺負他人來鞏固自身。而不少霸凌者也曾是被害者,這點更強化了他們的恐懼。至於旁觀者,他們見證了受害者的無助徬徨,害怕淪落至此,便甘願助紂為虐。最後是受害者,典型受害者的性格多半較順從、不張揚,害怕把事情鬧大後隨之而來的難堪。這樣的軟肋便牢牢被主導者把持,難以脫逃。

當今霸凌事件的處理方式常是呼籲勸說,但受制於文中提及的青少年特有社交思維,這些做法往往淪為空談。因此我認為最好的做法應從根本的害怕心理著手。對主導者,不須一味視其為惡人,反而應多予以關心,深入理解並撫平他們心中潛在創傷,進一步健全其人格,降低霸凌動機。對受害者,應從小建立其自信,不在他們遇上麻煩時予以責備,那麼他們長大後,便能一改息事寧人的態度,勇於為己發聲。而最大的群體旁觀者,則須凝聚彼此、抵抗霸凌。一旦陣線得以壯大,便無須害怕淪為受害者。綜上,從根本解開癥結,便是我心中最佳反霸凌手段。(三讓12沈珮㚬)

老師說:作者將霸凌的原因歸結為「害怕心理」,再依角色分別剖析,節奏明快而有條理。第二段說明解決策略,仍舊從「害怕心理著手」,讓整篇作品綱舉目張,相當有特色。

【作品六】

「血氣方剛」是形容青少年最佳的代名詞,有人風靡校園,也有人在校園裡的一隅暗自哭泣。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除了得宜的解決外我們更要了解造成霸凌的原因。

我認為霸凌的發生隱含許多因素,最主要的還是源自於青少年對地位的認同。如果欺負一個人可以讓他人對自己畏懼,進而推崇,而這正是青少年所渴望的。霸凌者有千萬個理由來合理化之行為,諸如:「他平時太小囂張,我欺負他也是應該的。」就像獅王需要維持聲望,班級上的小霸王也會繼續欺凌弱小來震懾別人。而其他旁觀者因為害怕成為攻擊對象只能袖手旁觀,進而變成助紂為虐的情境。

最根本的處理之道是那些旁觀者願意挺身而出,而不是讓嚴厲的校規懲罰霸凌者,因為為了追求地位所帶來的快樂,他們是不會停止這種行為的。旁觀者要看有「勇者不懼」的態度,如果一個人的力量或許不夠,但如果是五個十個,霸凌者的威望蕩然無存之際,也讓受欺凌的人有勇氣對抗不公。同儕的力量在青少年之間是很巨大的,惟有徹底打破對地位的追求,才有可能終止霸凌現象的發生。(二讓 鄧羽珊)

老師說:這是一篇節奏明快的作品,文字簡潔有力,不拖泥帶水。作者指出霸凌問題的根源:「青少年對地位的認同」,同時說明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讓「旁觀者願意挺身而出」,簡潔肯定的語氣,反映了作者對此議題的自信,同時也提高了說服力。

【作品七】

霸凌在生活中無所不在,小至同儕大至社會的集體霸凌,校園中的霸凌如同社會的縮影,以下將對校園霸凌發生的原因進行說明。

首先我認為一個霸凌中的旁觀者是不容忽視的。「房間裡的大象」一詞指的是一個集體性的沉默。霸凌就好像房間裡的大象,明目張膽地被他人忽視,而正是這些忽視,縱容了霸凌者的行為,使得霸凌者得以繼續欺壓他討厭的對象,而不會受到懲罰。其次是霸凌者的動機,霸凌者在班上往往為強勢的一方,為了鞏固在班上的權力地位,霸凌成為了一種工具,成為多數人靠攏的對象。

我認為要解決霸凌發生的關鍵,在於旁觀者心理。人往往喜歡成為合群的一部分,因為害怕被孤立、成為眾矢之的,而選擇沉默,選擇不去戳破,導致加害者可以為所欲為。在一次霸凌中我認為最需要的就是旁觀者的發聲,遇到問題我們不應膽怯,要有勇氣阻止霸凌的行為才是解決之道。

我們都需要被討厭的勇氣,勇敢的站出來,指出房間裡的大象,使霸凌行為不再蔓延,別讓自己也成為了霸凌者的幫兇。(三讓 徐葳葳)

老師說:這是一篇清新、有亮點的作品。起筆簡潔不拖沓,卻又緊扣題旨。次段說明霸凌產生的原因,從旁觀者的角度切入,同時引用「房間裡的大象」說明集體性的沉默,呈現作者對此議題的深入理解,同時也讓作品跳脫一般作品的框架。三段說明解決之道,仍然從旁觀者出發,分析心理其心理,最後總結前文,全篇一氣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