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台北區學測模擬考國寫知性題 / 媒體即訊息

Posted By on 9 月 23, 2020 | 0 comments


1091台北區學測模擬考國寫知性題 / 媒體即訊息

 

所謂「媒體」指的是人群溝通所使用的媒介物。與人之間要交換訊息、傳情達意,無論是面對面的口語或肢體溝通,還是跨越時空限制所需要的媒介物,如生活中常見的電視、電話、廣播、報紙、書籍等事物,都稱之為「媒體」。

一般人認為「媒體」是形式,是訊息的載體,並不會影響訊息內容,更不會影響使用者。 因此其性質是靜態的、中性的,無所謂立場;有立場的是使用媒體的人,是承載於其上的內容。 而學者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則認為媒體本身並非中性的,本身就是訊息的一部分, 會決定訊息傳遞的樣貌和效能——真正的訊息其實是訊息內容和訊息載體疊加後所形成的特殊型態。例如:丈夫要到遠地出差,在古代,妻子的關心和焦慮最多只能以信件傳遞;在現代,可能飛機還沒落地,妻子就傳了數則LINE訊息。試想,這數則簡訊的內容會和千里迢迢輾轉寄到的一封信相同嗎?訊息的樣式不同,訊息的內容必然改變。媒體有其作用和影響——不論好壞。

有時新型態媒體還會進一步對社會文化產生影響,除了來自其承載的資訊內容,更是由於 技術型態本身。如此一來,媒體更是訊息。如:早期人類為了記錄或傳承的需求而發明文字。 相較口語,文字是抽象的符號,同時更能指涉種種抽象概念,如:倫理、道德、本質等詞語。 時間一久,便擴展了人類的思考範圍。使用文字(作者)和解讀文字(讀者)又是一種編碼和 解碼的過程,需要相當程度的理解力和闡釋力,更進一步促成人類抽象思維的能力。且使用文 字具有高門檻,無論是所需的時間還是工具,遂成為上層社會把持的資源,從而促使了社會階 級化、權力結構化。

如今,在電子媒體時代,圖像、聲音等媒體迅速興起,其性質迥異於通行千年之久的文字。 以電視節目為例,大家討論「電視」時,多半不是電視本身,說的都是電視節目一媒體內容。 但電視出現後,已在不知不覺中與人類社會共同演變出一套特定的文化,深深影響我們。電視 平均每個鏡頭只有3.5 秒,空間和主題隨意切換,觀眾缺乏思考時間。新聞報導為例,前一則是多人死傷的車禍新聞,畫面一切換,剛才的一切就仿佛不存在了。如此反覆,海量的、快速切換的、前後缺乏邏輯的碎片化訊息造成了人們對訊息的態度產生轉變:一是只關注當下而漠視歷史;二是我們喪失了訊息的解讀能力。長此以往,政治、經濟、社會、教育。……一切公共論述只能娛樂化。面對電子媒體,除了娛樂,我們終將別無所求。

請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一):請依據上文,說明何謂「媒體即訊息」。文長限 100 字以內(至多5行)。(占4分)

問題(二):在你看來,媒體是中性的,本身沒有好壞之分,端看使用者如何使用?還是媒體確實會影響人的行為、意識及所產出的訊息樣態?請依據自身使用電子媒體的經驗或對當前電子媒體使用現象的觀察,於上述兩種立場中,擇一說明你的看法。文長限 400字 以內(至多19行)。(占2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