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10個時事關鍵字

Posted By on 5 月 19, 2020 | 0 comments


1.公民投票

去年全民最熱中的事件,大概就是11月的公投了。這是公投法開放後的首次投票,由於門檻降低,一次有10項包括性平、能源、食安、國家認同等提案出現。從投票前各方的拉票辯論,到投票後持續的討論與議題發酵,整個台灣社會彷彿上了一堂集體的公民課。

你或許已經投下了自己的一票,或許年齡還不夠,但也不妨想想:你對這些公投提案瞭解嗎?如果是你,會投下什麼選擇?面臨難以判斷的陌生提議時,要怎麼做出決定?如果我們擁有對公眾事務表達意見的權利,那麼有沒有謹慎思考、全面理解的義務呢?

10個公投案大集合,各方觀點一次看! 
「背多分」的公民投票?你身邊的「資深公民」需要民主教育
取消你的投票權,能換來更好的社會嗎?──評布倫南的《反民主》

2.選舉

2018年縣市首長選舉的戰況激烈,不少地方勢力翻轉,許多人認為可能是人民對於原本執政者不滿的連帶反應。而近年來開始有更多在原本政治版圖之外的「素人」躍上舞台,年輕人也開始走入政壇,台灣的政治板塊正出現變化。

我們究竟希望選出什麼樣的政治人物?有魅力的候選人,是否會是一個好的當政者?而一個好的當政者,真的就能改變一切嗎?這是我們面對選舉時,可以先思考的事。更別忘了,在狂熱的表態中,也要對不同意見者保留一份尊重,這才是我們應當為之自豪的民主素養。

不可不談意識形態!在瑞典,看見另一種選舉文化
如果支持他,我就跟你切八段!談選舉熱潮下的社會亂象
從「打倒國民黨」到「民進黨下台」,我們還在期待政治救世主嗎?

3.性平教育

性平教育與同性婚姻,是本次公投中討論度最高的題目。贊同方認為婚姻是人人都有的權利、孩子必須從小對性與性別有健康正向的認知;反對方則認為同性關係不能以「婚姻」界定,也擔憂現有的教育內容會使孩子對性別混淆、過早進行性探索,而產生不當後果。

身為在成長過程中接受過性別教育的一代,你應該也有自己的想法。這幾篇文章,包括對質疑性平教育者的逐點回應、從高中生角度對性平教育提出的意見,以及由母親角度,寫出自己所能做到的友善與理解。如果是你,又會怎麼與不同見解的人對話呢?

公投前父母必讀的大補帖:「不當性平教育」是真的嗎?
高中需要怎樣的性平教育?
理解是和解的開始,也是愛的開端

4.普悠瑪事件

2018年10月21日,一輛台鐵普悠瑪自強號列車在蘇澳路段發生脫軌事件,造成18人死亡,震驚台灣社會。而後續的調查屢次出現羅生門般的各說各話,也陸續爆出台鐵長期維護不良、管理失當、甚至推卸責任等質疑。

除了為事故中的罹難者哀悼,我們也該從悲劇中學會反省。如何在事件當下的激動情緒中冷靜尋找真相?如何從單一事件看見背後環環相扣的議題?或者,我們是否也曾為了貪快速、貪便宜,而成了傷害服務品質的背後推手?

普悠瑪悲劇之後:身為公民,我們可以做什麼?
寫在普悠瑪事件後:面對失速的世界,我們需要慢下來的勇氣
台鐵不該只剩下懷舊和便當

5.假新聞

近年來,假消息成了網路時代的最大憂患,從政治人物間的互相指控到公投事項的可能結果,社群媒體上流竄的消息虛虛實實,令人一時難以分辨。甚至9月間一場「關西機場派車事件」的傳言,引發群眾對外交部的強烈批評,更間接導致一位駐日外交官因不願承受莫須有罪責而自殺。有些人擔心假新聞可能成為擾動社會安寧與國家安全的亂源,政府也加重了相關罰則。

我們都知道面對消息應該要多方查證、確認真假,然而做起來卻不這麼容易。身為現代閱聽者,你會如何看待眼前出現的資訊?為什麼假新聞傳播快速,闢謠卻這麼難?而其他國家又是怎麼處理假新聞議題的呢?

一位外交官過世之後:假新聞一直來,我們可以怎麼辦?
為什麼明明是假新聞,還是有這麼多人深信不疑?
反抗、怒吼、假新聞:席捲法國的「黃背心」

6.非洲豬瘟

就在這篇文章整理的當下,非洲豬瘟的防疫大作戰還在風風火火進行。豬隻感染這種疾病後死亡率高達100%,由於與台灣密切交流的中國大陸已經成為疫區,因此政府針對肉品進口與民眾私帶的行為展開嚴密防範。

也許你會覺得,人吃了瘟豬肉又不會死,有這麼嚴重嗎?但假使疫情在台灣發生,可是會衝擊到廣大的產業,養豬戶、屠宰、肉品加工,乃至你身邊賣滷肉飯的小吃店,都可能受到影響。這幾篇文章可以幫助你認識非洲豬瘟的出現與傳播,以及我們在這種情況下所能做的事。

非洲豬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2年前神準警告非洲豬瘟入侵!專家:「中國疫情不會停,除非……」
本島危險!海漂豬來了,全台最大養豬戶怎麼辦

7.深澳電廠

深澳火力發電廠位在台灣東北角的瑞芳區,過去曾經是台灣發電量最大的電廠,並於2007年除役。由於政府一度打算將此處擴建、更新、再重新啟用,也引發大量關於環境生態、燃煤空汙乃至發電來源比重等爭論。

火力發電會帶來空氣汙染,核能有廢料處理與輻射危險,其餘如天然氣、水力、風力與太陽能等,也各有限制。我們有大量的電力需求,卻還未找出真正「乾淨」的能源解方,這也是在能源議題上,台灣與全世界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藻礁、空氣品質、深澳海洋生態,台灣其實有辦法三者兼顧!
以核養綠:想像與真相
以核不能養綠, 台灣準備「共同承擔」核後果了嗎?

8.九二共識

兩岸關係與國家認同,是台灣人長期以來的糾結。過去一年間,已經發生了中國要求多家航空公司更改台灣國籍標示、台灣公投要在參加東京奧運時「正名」,還有麵包師傅吳寶春在上海開店所發表的「身為中國人」聲明等事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在2019年元旦發表談話,堅定重申「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總統蔡英文則提出回應,表示從未接受北京定義下「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強調「中國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

統與獨的問題在台灣一向是最激烈的爭議。我們不在這裡討論到底哪條路線比較好,而希望你思考:歷史中的兩岸關係,如何走到今天?長期受到國際壓迫的台灣,對社會帶來什麼影響?而「國家」這樣的共識,又是如何形成呢?

九二共識怎麼來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走過的兩岸關係
吳寶春,台灣之光或台灣人的屈辱?
如果國家不存在,我們是否會更自由?

9.中美貿易戰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連續發動貿易戰,期望改變國內長期的貿易赤字。其中又以與中國的戰況最為激烈。中國身為「世界工廠」,有大量物資銷往美國,美國屢次調高關稅,讓這些外銷行為受到打擊,長遠來看,對中國經濟可能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這件事看似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然而由於台灣與中國大陸製造業的密切關係,以及台、美、中三地複雜的政治因素,卻是台灣人不能不關注的事。這幾篇文章詳細解釋了中美貿易戰的背景、進程與可能影響,你也不妨想想:如果你是美國,你會開啟這場戰爭嗎?如果你是中國,又會怎麼回應?

讓子彈飛───2018國際貿易大戰,打到哪裡了?
川習會談然後呢?美中貿易戰將進入「延長賽」
如果川普對中國出手,對台灣出口影響很大嗎?

10.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這部由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單元劇在2018年暑假上映,故事雖然帶有濃厚的科幻意味,其中展現的家庭關係、升學壓力,卻無比現實。父母對孩子求好心切的期望、夫妻間糾結關係對孩子的影響、崇尚成功的社會氛圍令人窒息,都成了討論的重點。

在大考壓力下的你,或許也從中看見自己被逼得喘不過氣的身影。然而,在自己的角色之外,你也可以換個角度,試著觀看父母的處境──畢竟,唯有當我們能夠體諒彼此的困難、看見彼此的不得已,才能不再以愛為名,傷害身邊最親近的人。

孩子不是父母人生的第二回合:〈必須過動〉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嗎?談「隱形」的父職
希望,父母和孩子都不用考第一

出處:獨立評論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31/article/7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