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都相信閱讀就是競爭力

Posted By on 9 月 4, 2019 | 0 comments


〈全球都相信閱讀就是競爭力〉,遠見雜誌254(2007年8月)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誰能掌握知識、發揮智慧就是最大贏家,閱讀是最快掌握知識的方法。

上一世紀,世界各國在軍事、經濟、政治的硬國力上較勁。20世紀末,歐美強權悄然地把競爭舞台轉移到教育與文化。其中,國民閱讀能力成了建構下一波國家軟實力的關鍵,從歐洲、北美到亞洲各國莫不傾全國之力,掀起全民閱讀運動浪潮。

閱讀,攸關國家以及個人的競爭力。2000年開始,英、美、日、法各國不約而同地擴建公立圖書館,希望塑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國家的最大投資,應該放在國民閱讀能力的建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06(OECD)在學生評量計劃(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20年「科學、閱讀與數學能力評量」報告中指出,芬蘭、加拿大、英國學生的全球閱讀能力名列前茅,這些國家也是知識經濟時代的新強權。

「先進的國家,一定是愛閱讀的國家,」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祕書長陳昭珍指出。

*英國閱讀  670億蓋圖書館,書香四溢

首先是6000萬人口的英國,從1995年斥資10億英鎊(約670億台幣)蓋造全國的圖書館,計畫每年增加500萬使用人次。

1998年英國教育部長布朗奇(David Blunkett)宣示「打造閱讀者的國度」,圖書館已是推動閱讀與地方再造的最好投資。

「大英圖書館的投資報酬率(ROI)高達六倍,」陳昭珍分析。倫敦東邊的Tower Hamlets,原本是一個低教育程度、高失業率的區域,不到兩成的民眾會走入圖書館。但2002年地方議會決議改建區內圖書館,三年內七棟前衛設計、藍綠線條相閒的玻璃帷幕「Idea Store」矗立在街頭。

結合購物中心、成人教育、圖書館的Idea Store,顛覆了傳統圖書館老舊印象,低矮的書架讓溫暖的陽光灑進館內,空間瀰漫著咖啡香與書香,曲線造型討喜的桌椅坐滿了原本從不走進圖書館的成人與小孩。不到兩年時間,圖書館使用率暴增四倍,也改善了當地的治安。

辦全國讀書週,結合媒體宣傳

2007年3月1日英國更盛大舉辦全國第六屆讀書運動。在為期一週的活動中,全國的學校、圖書館、書店舉辦上千場的書展、午間故事時間、故事模仿大賽與作家網上與讀者交談,部分地方政府更發放1英鎊的圖書兌換卷給念書的小孩,小孩可以到書店購買自己喜歡的書。

原本就很愛讀書的英國人,變成更愛讀書了,隨時可見到人們在公園、地鐵、咖啡館怡然自得捧著書報閱讀,連機場候機室更設置了一座座的圖書販賣機,到處都可以買到書。

在營造與保持閱讀熱情上,英國政府結合媒體,大型公共圖書館與BBC合作「我的最愛小說」評選,並且針對25歲到54歲的1200萬位民眾,啟動「更多閱讀與更多寫作」三年計畫,不斷增強民眾對於閱讀的興趣。

英國人愛讀書,閱讀力量大,早就孕育出《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透過小說讓全球書迷沉浸在英國的魔法世界中。

7月21日全球同步販售的《哈利波特》第七集,首刷衝破1200萬本,CNN推估,前六集就創造3億2000萬本銷售紀錄,包含書、電影與DVD銷售共創下154億美元(約5065億台幣)產值。

*法國閱讀  讀書樂活動,讓閱讀入生活

英倫海峽對岸的法國更是不落人後,1988年法國文化部啟動了每年10月的「讀書樂」活動,「在世界地圖上,只要有法國人在的地方,都會有活動,」法國在台協會法語事務專員高捷力強調。

2006年10月13到15日,法國第18屆「讀書樂」在全國400個城市與100多個國家同步舉行,1000多所圖書館、800多個民間團體、200多家書店、上萬家的咖啡店、100多所醫院、十幾所監獄與安養中心,全體動員起來,超過200萬民眾參與。

各地自發性舉辦的書展,邀請演員用戲劇表演來詮釋文學作品,而法國國鐵局也配合活動,在全國火車、地鐵上設置了1萬本書,提供大家自由傳閱,「就是要讓閱讀要走入民眾的生活中,」高捷力說。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系統閱讀,無疑對國民閱讀習慣的養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荷蘭閱讀  先學會查資料,學習自我閱讀

荷蘭也是從孩子一入學就展開了綿密的閱讀教育課程。

長期旅居荷蘭的明基電通歐洲區總經理李文德的小孩,從念荷蘭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天開始,就由老師帶隊進圖書館查資料,規定每週至少要借一本書回家由父母陪讀。

「荷蘭的教育直接教學生各式各樣的學習工具,來解決生活與學習的問題,而不是像台灣教他背誦知識,」李文德觀察,目前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可以上圖書館查詢回教激進主義的資料做學習報告,「大部分的台灣成年人可能都還不太清楚什麼是回教激進主義。」

*美國閱讀  圖書館像超商,破20億人次

就連PISA調查中,學生閱讀能力僅達OECD平均值的美國,近幾年來也正全力推廣閱讀。

今年4月16日,美國熱烈慶祝「全國圖書館週」,美國圖書館協會(America Library Association)總裁Loriene Roy宣布,「美國圖書館使用人數突破20億人次。」十年內,兒童參與圖書館活動的人數增加了42%。

美國透過建立完整的公共圖書館系統,來搶救每下愈況的閱讀能力。「台灣家長都是自己買書,但美國小孩2∕3的書都是從公共圖書館借來,」台北教育大學幼教系兼任講師柯倩華觀察。

麻州州政府設置了社區圖書館專車,每兩週一次開進學校,上面放滿了老師上課要用與小朋友預約的圖書。

擁有10萬冊藏書,費城兒童圖書館的櫃檯就像是便利超商,館員親切地對民眾介紹可看什麼書。每一本童書最後一頁都貼滿了讀者讀後評價的笑臉與哭臉貼紙。圖書館更設立了故事專線,小孩可以從家裡打電話到圖書館,聽十分鐘的故事錄音帶。

費城兒童圖書館更主動與學校合作,「只要上課需要,館員就把一疊疊已經整理好的書送到學校去,」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教系兼任講師徐永康指出。

*亞洲閱讀  泰國大推動,香港熱烈文學節

把從先進的歐美國家,鏡頭拉回到開發中的亞洲各國,不少國家也正大張旗鼓推動全民閱讀。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日本人愛讀書之外,就連走過亞洲金融風暴的泰國,在前總理塔克辛的強力推動下,成立了直屬中央的「知識管理發展辦公室」(OKMD ,Offic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負責研究如何提升閱讀能力。

2005年1月底,第一座針對青少年閱讀學習需求設立的知識公園(Thailand Knowledge Park),正式在曼谷市區揭牌營運,4000多平方米的閱讀空間,規劃了生命圖書館、音樂圖書館、兒童圖書館與線上虛擬圖書館服務。

鄰近台灣的香港更是推廣閱讀不餘遺力。

7月1日,香港政府熱烈慶祝回歸十周年時,位於銅鑼灣的香港中央圖書館也正舉辦第十屆的文學節活動,下轄全港的66間圖書館同步展開11項的文學節目活動,每週末舉辦各項文學講座與好書導讀。

文學節結束之後,緊接而來的是,為期一個月的閱讀繽紛月活動,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兩家電視台、電台及與閱讀團體合作,推出「十本好書票選活動」,製作帶狀電視節目,由名人帶頭談讀書,學生參與票選好書。

*台灣閱讀現況  政策未延續,民間志工當先鋒

當全球閱讀浪潮風起雲湧時候,反觀台灣在全球閱讀版圖的座標在哪裡呢?

「推廣閱讀必須從上而下與由下而上的雙管齊下,才會有效果,」國立台中圖書館館長楊宣勤強調。

台灣政府推廣閱讀,完全只看主政者是否重視。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觀察,自從教育部長曾志朗卸任之後,歷任的教育長都沒有把施政的重心放在推廣閱讀上,「很可惜,沒有幫下一代建構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

所幸,在台灣各地仍有一群不辭辛苦的閱讀志工,從台灣頭到台灣尾,深山到海邊,不求回報的提升小孩子閱讀能力。

7月3日清晨7點,台北街上冷冷清清,台北市故事協會理事長謝艾士卻已經忙進忙出,從地下室把兩小時後要上課的教材搬到車上。

不到9點,頂著毒辣的艷陽,謝艾士、盧本文等四位故事媽媽已經到了宜蘭利澤國中,對著47位學生,生動地講故事,原本酷酷、不理人的國中生,逐漸敞開心胸,安靜了下來,目不轉睛地聆聽著謝艾士講〈叔公的理髮店〉。

〈叔公的理髮店〉是一個1930年美國南方黑人社區的故事,79歲的黑人叔公努力了一輩子,終於蓋一個夢想中的理髮店。

「那你們的夢想是什麼?」謝艾士逐漸引導學生開始想像,這一群正處於青春期的小孩們,開始把想當王建民、老師的夢想做成一本本的手工書。

*行動書坊,5000童書深入全台

今年,謝艾士帶領台北市故事協會的志工媽媽們,跑遍全國40個國中,平均九天就要舉辦一場國中故事營隊。

更早之前,謝艾士、盧本文與張采珍更募集了10多萬元打造全台第一輛的行動書坊,20英尺的貨櫃載滿了5000多本的童書,深入基隆、三峽、彰化等閱讀資源匱乏的社區與學校。

同樣的場景也台中縣霧峰鄉上演,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小孩子塑造一個優質的閱讀環境。

三年來每學期初,霧峰的麵包店老闆吳正勝都固定要開著一台藍色麵包車,上午載送數十箱的「愛的書庫」巡迴鄉裡的各所學校,下午才能賣麵包,「雖然他的小孩已經國小畢業兩年了,吳正勝還是堅持幫忙送書,」光正國小老師黃麗惠說。

自從黃麗惠在2005年8月底,引進了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的「愛的書庫」之後,光正國小成為全鄉兒童課外讀物的物流中心,每週都有熱心的安親班主任、書店老闆娘、午餐團膳公司老闆幫忙載書,「師生共讀,讓老師與學生終於有了共同的溝通語言。」

*閱讀讓人換上大師的腦袋

只可惜,台灣的閱讀運動近幾年來集中在針對小學以下的兒童,對於國中以上的青少年與成人,甚少推廣。

但許多科學研究已顯示,大量閱讀對於一個人一生的心智發展都很有幫助,閱讀能夠建立理解力、想像力、記憶力與創造力。

過去以來,人類認為大腦到了青少年就停止發展,但是最新的科學研究已顯示,「在人的一生中,大腦只要靠著外界的刺激,就會不斷地成長與發展,甚至到80歲,主管記憶的腦神經死掉,還會再生,」陽明大學神經科學所教授洪蘭表示。

尤其在知識經濟時代,一出校門不到三年,學校所學就落伍了,人人必須終身學習,而閱讀就是做好的自我終身學習方法。

「閱讀讓人換上大師的腦袋,」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形容,閱讀是所有的學習的開始,有了學習,才有競爭力與進步。

對個人而言,Open book,就會翻開人生嶄新的一頁!對社會與國家而言,一個愛閱讀的社會,也會是更有競爭力的社會。

閱讀運動正在全球吹起,台灣不能只局限於在小學推動閱讀,而應該是一股新興的全民運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