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邊際成本2] 物聯網關鍵:分散分享型電網

Posted on Oct 14, 2014 | 0 comments

引用網址

http://innomambo.com/2014/10/%E9%9B%B6%E9%82%8A%E9%9A%9B%E6%88%90%E6%9C%AC2-%E7%89%A9%E8%81%AF%E7%B6%B2%E9%97%9C%E9%8D%B5%EF%BC%9A%E5%88%86%E6%95%A3%E5%88%86%E4%BA%AB%E5%9E%8B%E9%9B%BB%E7%B6%B2/

[零邊際成本1] 物聯網打破虛實世界防火牆

今日我們在談物聯網,多半只關注到如何為週邊裝置裝上感測及通訊功能,讓各種裝置都連上網而受到控制。在這角度下,大家只看到更有「智慧」的裝置網路,如家庭網路、工廠智慧化、智慧建築和交通等等,但事實上,物聯網的範疇並不止於此,而意義上也更為深遠。

且來續談Jeremy Rifkin針對《零邊際成本社會》(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的觀察。正如前文所說的,在他的定義中,一個高度拓展的物聯網涵蓋了資訊網路、能源網路和物流網路,以下是他對電網發展的預測。

準備進入太陽能時代

Jeremy指出,「在25年內,人類社會將進入太陽能的時代。」

事實上,包括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技術的建置成本,目前都還偏貴。不過,就和電腦晶片一樣,再生能源的價格也正經歷著革命性的變化曲線。在1960年時,電腦晶片的價格是無法想像的昂貴,正如同1970年時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一樣,每瓦高達60美元,然而今日,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已經降至每瓦66美分,而且還在下降。

「這些科技,都在經歷一個20年週期的指數曲線,未來將會像我們目前所擁有的手機一樣便宜。」

Jeremy說,在這整個過程中,邊際成本是很重要的觀察指標。當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板,或架設風力發電機組的同時,要能夠達到固定成本的回收,通常需要3~8年的時間。只不過,就邊際成本來看,在安裝好這些再生能源設備的當下,邊際成本就趨近於零了。因為不論陽光、風力、地熱、潮汐與生質能,都是免費且源源不絕的能源。

德國一向都是發展再生能源最積極的國家。在過去7年的努力下,目前德國綠色能源的使用比重已經達到25%,預計再過四年將達到35%。這些綠色能源的來源,就是上百萬間擁有太陽能發電設備的建築物,包括中小企業,與自有住宅,這些建築都在生產電力,它們都是微型電廠。

「儘管單一建築物上所能獲取的能源很少,但聚少成多,上百萬的小參與者,再以合作的方式將能源聯繫在一起,就可製造出邊際成本趨近於零的能源電網結構。」

低成本電網的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當這個分散又整合的低成本電網成形,會對今日的經濟或社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首當其衝的,就是今日的電力大廠。「在德國,EnBW、E.ON等大型電力企業所提供新電力已少於7%,未來只會愈來愈低。」Jeremy指出,這些大廠可能在下一個七年內就消失了。

「想像一下,上百萬的年輕人因分享音樂而清洗掉了整個唱片業;幾百萬的人們在維基百科上分享知識,抹殺掉了大英百科全書,」而現在這正發生在德國的綠色電力上,這大概用『顛覆性革命』(disruptive revolution)這個詞來形容最為恰當。

實體與虛擬世界之間的那道鴻溝,終將被彌平,新一波的革命,將瞄準實體世界而來。

當然,長城不是一日造成的,下一個20年、30年,甚至40年,我們都需要進行一場大型的改造重建運動,也就是涵蓋電網、自動化物流和運輸系統的物聯網基礎建設,這將會帶來無窮的工作機會。

契機:分享型社會

但是,世界的扭轉不會等待,而會同步發生。

回顧第一及第二次工業革命,企業不斷想把自己變大,也就是透過垂直整合把所有一切都放在一個屋簷下,來達到規模經濟的優勢,以大吃小。但從德國電網市場的發展可以看出,靠規模化來拓展市場的策略,將愈來愈行不通了。

相較之下,下一波的物聯網經濟,在設計上是分散式的;在運作上是相互合作、夥伴導向的;它也能達到規模經濟,但是透過橫向的串連來達成的。這個平台上獎勵跨越這些橫向網路的彼此合作,最終有機會創造一個分享型的社會。

(本文整理自Jeff Rifkin以下演講)

其他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