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正要革命 劉仲明:物聯網是台灣機會,要緊緊抓住

▲劉仲明認為,物聯網是台灣參與工業4.0的最佳機會。(圖/記者徐文彬攝)

記者徐珍翔/採訪報導

德國在4年前拋出工業4.0概念,不料竟因此吹響智慧機器人、物聯網、大數據等戰爭號角,隨著中國官方今(2015)年5月以「中國製造2025計畫」宣戰,台灣也喊出「生產力4.0計畫」。這場貌似大國才玩得起的工業革命,看在工研院長劉仲明眼中,卻是台灣絕佳的舞台,他說:「這是一個很清楚的機會,(台灣)一定要緊緊抓住。」

台灣曾靠電子業打出一片江山,甚至因此被視為高科技國家,不過,上一次全球掀起網路化浪潮時卻未能趕上。劉仲明日前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訪表示,即將到來的第4次工業革命對台灣而言,與前一波純粹網路潮流不同,因為「軟硬體整合」與「創新」向來就是台灣優勢,應該可以樂觀看待

不過,劉仲明也直言,既然是場革命,勢必會涉及更深的跨領域整合,所以台灣必須先看清楚、找到適合的路,「坦白說,這件事我們也還在不斷試探、學習。」但他觀察到,製造業相關的物聯網技術是台灣短期清晰可見的強項,藉此參與工業4.0「應該很好、很恰當。」

▲《ETtoday新聞雲》總經理張璨(左三起)、東森國際戰略發展中心執行長徐言率採訪團隊前往工研院,與院長劉仲明(右四)對話。(圖/記者徐文彬攝)

既然要成為台灣產業背後的推手,工研院免不了被各界放大檢視;在硬體方面,工研院無疑是台灣最高殿堂之一,但談到軟體,相信不少人仍會打上問號,對此,劉仲明說:「我們資通所員工有800多人,並不是一個小單位,另外還有兩年前成立的巨量資料中心…」就在攤開籌碼的同時,他竟稱「這些還只是表象」。

「一般機械所選擇和資通所、巨量資料中心合作,是因為內容非常偏軟體。」劉仲明指出,工研院機械所早在8年前就開始推動第二專長,指的便是軟體,如今該所的多數韌體(嵌在硬體裝置中的軟體)已不假外求,「這種看不見的地方,其實機械所經營很久了,不是今天才在做軟硬體整合。」

即便早有準備,但工業4.0熱潮畢竟攸關產業興衰,劉仲明透露,其實工研院已悄悄擬定工業4.0相關計畫,將以機械所為核心,資通所、電光所、量測中心等單位從旁協助,但因為涉及預算程序,「可能得到2017年才會變成一個正式、重要的計畫。」

值得一提的是,計畫雖被迫擱置,但工研院似乎不甘等待,在該計畫上路前,選擇動用「前瞻創新計畫」的自主資源先行投入、運作。劉仲明強調,如果跨領域合作創新是台灣優勢,「那物聯網和工業4.0就是我們一個很清楚的機會,這次一定要把它緊緊抓住。」

▼劉仲明接受《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訪。(影片/東森新聞雲影音部攝)

原文網址: 工業正要革命 劉仲明:物聯網是台灣機會,要緊緊抓住 | ETtoday財經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625/525338.htm#ixzz3e3XR6oSg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