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6 網際網路與電子商務

 

6.1. 社群/網路行銷

社群行銷(Social Media Marketing)是透過各種社群媒體網站,讓企業(與個人)吸引訪客注意而增加流量的方式。

 

根據2012年Social Media Examiner的調查報告,未來一年最被中小企業重視的社群行銷工具的前四名分別是:YouTube,Facebook, Twitter,以及Blogs(部落格)。

 

雖然這些社群媒體網站的功能與特點各異,但是它們的共通點是:提供一個“發現”與“分享”一切新事情,提供有價值的內容,達到與訪客直接溝通效果的平台。如果有效運用,社群行銷有利於SEO搜尋引擎優化,幫助建立網站的連結(links);為網站增加流量。(inboundjournals,http://www.inboundjournals.com/social-media-marketing/

 

善用社群網站,獲取有用的資訊,對企業生意是一大助力。(史丹佛大學亞太研究中心,杜沙尼);另外,針對矽谷20家大企業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所有公司都認為社群網對企業的生意有幫助。83% 的行銷人員認為社群媒體對於他們的企業非常重要,且認為「如何透過社群媒體與目標族群互動」是最想獲得的解答(SocialMediaExaminer.com 網站調查資料);「 Social Media Report」的研究並指出社群媒體行銷的三大利益分別是增加企業曝光率(85)、增加流量(69%)和提供市場洞察(65%);Facebook、Twitter、LinkedIn、部落格和youtube更是前五大行銷人員最常使用的社群工具,鑑於許多公司的市場及行銷部門,欲將使用社群網為日常營運的一部份,並因應社群反應來做銷售、產品、服務的策略修改。

 

案例:

3M運用臉書,掌握消費脈動!(案例來源:CPC中國生產力管理知識中心)

 

7-11創造 臉書界的台灣之光!(案例來源:CPC中國生產力管理知識中心)

 

 

 

6.2.品牌經營

資料來源:MBA智庫百科


1 品牌經營的概念

2 品牌經營的標準

3 產品經營與品牌經營

4 品牌經營中的10大關係

5 品牌經營的基本戰略類型

6 品牌經營戰略的實施要求

7 品牌經營戰略類型及品牌組合方式選擇

>>詳細內文說明

 

補充教材:十個經營品牌的創意故事(Tim Leberecht,TED 2012)

Tim Leberecht 更在演講中介紹了十個極具創意、突破常規的品牌經營實例

1. Patagonia 請客戶別買他們的產品

2. Interflora 寄送花束給不順心的客戶

3. Semco 讓員工自行決定工作時間和薪水

4. Radiohead 讓歌迷決定專輯售價

5. Anthon Berg 販售巧克力並推廣善行

6. Netflix 提供員工完美假期

7. Microsoft 與駭客合作

8. KLM 發送客戶喜愛的驚喜小禮

9. Frog 高速會議加深員工間交流

10. American Express 讓旅行變成遊戲

 

補充教材_品牌經營與通路型電商

 

個人「品牌經營」       >>期中考後專題介紹,先讓同學瞭解主題內容

1.探索自己的天賦與個人價值

2.訓練「自我實踐」能力」

3.經營自己的「學習價值」開始,進而經營行銷「個人品牌」

 

為什麼要建構個人品牌平台     (主講人:實踐大學  企管系 蔡政安 教授)

面對網路經濟電子商務時代,本片說明個人品牌邏輯、核心概念,自我認識、核心價值、適性工作三者定位的關係,生涯規劃的概要,並示範包裝行銷個人品牌平台的內容。

 

登入帳號/密碼:pbrand                               >> > >>   進入教室

 

classes01

 

 

6.3. Online 2 Offline

O2O,全稱為Online to Offline,也就是「線上(Online)對應線下(Offline)實體」的意思,相對應其他我們耳熟能詳的B2B、B2C等等電子商務模式,具體的方式就是「消費者是在網路上付費,在店頭享受服務或取得商品」。這個概念是在去年八月,由TrialPay的CEO Alex RamPell在TechCrunch上的一篇客座文章所提出;他舉的例子是以美國電子商務每年的平均客單價是大概1,000美金,但是平均每個美國人每年大概收入為40,000美金,剩下的39,000元跑去了哪?(這是一個不準確且概念的數字,主要是用來解釋目前在電子商務上,消費者花的錢還不夠多)。答案是扣除稅之後,錢都花在咖啡館、健身房、餐廳、加油站、乾洗店、理髮店等等,還要扣除旅遊以及那些網路買然後送到你家的購物商品。(資料來源:INSIDE,http://www.inside.com.tw/2011/04/24/o2o-war)

  

資料來源:http://emf.migosoft.com/case/case139.html


根據中央社在今年2月的報導,「O2O」的行銷模式將在2013年大量成長,產值將可上看新台幣7600億元,並預估於2015年能突破兆元大關。

 

O2O的過去與現在

 

「O2O」雖然不是全新的行銷概念,不過相較於過去與現在,在「可使用的工具」增加,例如「智慧型行動裝置」的普及、「社群媒體影響力日增」、等因素,讓「O2O」有了本質上的改變。

 

「O2O」最重要的三個核心價值在於:「實體商店推薦」、「線上付費」與「效果監測」,也因此過去的「O2O」服務也都依循了這樣幾個理念來進行。最典型的例子應該就是「線上取得Coupon」來導引消費者進行消費的行銷方式。

 

除了「從線上到線下」的模式,「反向」讓消費者因「實體消費」所累積的「點數」直接轉作「線上購物」現金折扣,也是「O2O」常見的行銷模式。例如擁有眾多通路的「Happy Go」會員卡,就能讓消費者將實體店家中消費累積的點數,以一定比例換算成為現金折抵,作為會員於指定EC平台上購物的優惠。

 

此外,由於社群平台具備高黏著度,傳遞訊息的速度也相當快,因此「社群媒體」的高影響力,也成為了O2O發展的重要推手之一。

 

反向而行的O2O?

 

過去的O2O多半採行「線上付費,線下消費」的方式來進行(例如:團購網、Coupon券),不過透過智慧型手機,O2O現在也能「反其道而行」;例如全球知名連鎖超市Tesco在南韓就在各大地鐵站以刊登廣告的方式,將商品圖像編排成為如同貨架一般的「QRcode商店」,讓過往的旅客能夠直接透過手機拍攝QRcode,直接在手機上下單購買商品。

 

另一個「O2O反向而行」的最佳案例,就是台灣最大的線上書店「博客來」所推出的App「博客來快找」,可以讓使用者在逛書店時,直接透過手機掃描書籍的條碼,在博客來上找到相同的書,並享受到更多折扣。

 

O2O行銷的優勢

 

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O2O似乎已經成為下一波行銷的主流,不過到底O2O行銷有哪些優勢值得行銷人投注關愛的眼神呢?原文作者為大家整理如下:

 

會員資訊相互流通

透過「線上下單」消費者所留下來的資料,實體店家可在消費者前往消費時,取得顧客的資料(例如:掃描Coupon並透過連結資料庫取得資料),以使能進一步了解顧客的個人喜好,讓店家能在服務時滿足顧客需求,或是推薦其他適合該顧客的服務。

 

口碑的擴散

藉由活動或推薦機制,讓消費者透過簡單的動作(例如:手機打卡、拍照上傳…等)將實體商店的資訊快速傳遞到網路上-特別是社群平台,有助於導引其他線上潛在消費者到店消費。

 

適時適地適人的資訊提供

透過智慧型手機上的App,可以自動對消費者推送符合個人喜好、具備分享傳遞價值的促銷訊息,或是結合LBS行銷,主動傳遞消費者附近的商家資訊。以星巴克的「買一送一卷」為例,就造成了網友們主動瘋狂轉寄、散佈在社群平台,而有效地讓消費者到店購買產品。

 

行銷資源的整合

透過「線上」與「線下」同步發送行銷資訊的方式,比起單一管道,更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並讓效益最大化。

 

異業結盟

能整合實體與虛擬通路的O2O行銷,格外適合「異業結盟」進行「推薦銷售」。以訂位網站「EZTABLE 易訂網」為例,除了餐廳訂位的主要業務,後來也導入了餐券銷售的服務,不僅滿足消費者需求,也拓展了全新的營收來源。

 

(造成網路上瘋狂轉寄效應的「星巴克買一送一券」,可以說是O2O行銷的成功範例。)

 

(Migo透過Big Data分析為「丁丁網」規劃出方便線上使用者快速搜尋線下商店的「三步推薦,五步到位」機制,使用者只需透過手機App就能輕鬆找到需要的商店,也為2000萬用戶與10萬商家找到共利的經營模式。)

 

「數據化」讓O2O行銷如虎添翼

 

從行銷、銷售到售後,O2O在每一個環節都能進行「追蹤」是一大特色,除了讓消費者行為「數據化」,並能評估廣宣資源投注的成效,更能進一步找出流程中的「瓶頸點」,更能了解消費者的喜好,改善消費者體驗,讓滿意度提升,有助於創造正向的的消費循環,並讓口碑迅速傳遞。下面整理一下將「O2O」導入現有消費流程之後,可以相互整合的方向:

 

1. 顧客體驗管理(CEM):

透過線上下單機制,實體店家可以透過會員機制得知客戶的基本資料、喜好,甚至從他的多次消費了解行為輪廓,這也幫助實體店家在服務消費者時,能更為強化顧客體驗,甚至進一步提供更深入的個人化服務,提高滿意度。

 

2. 形成線上、線下之間的循環:

透過活動設計,讓消費者可以從「實體行為」導回「線上」,讓線上到線上形成循環。例如:讓消費者透過手機掃描QRcode連上活動網站填寫資料抽獎;直接在店家利用手機打卡將地標資訊發佈到Facebook或其他社群平台;邀請使用者到特定社群平台上發表消費心得……等。

 

3. 追蹤實體廣宣成效:

除了透過「形成線上、線下之間循環」的方式來評估實體廣宣的成效之外,目前也有像是「iChannel」這樣的廠商,提供類似網路廣告「CPC(Cost per click)」的機制,能讓廣告主追蹤實體廣宣的成效。

 

4. 顧客關係管理(CRM):

透過消費者線上下單、同時形成線上、線下之間的行為資料累積與分析,企業更能掌握完整的客戶數據庫,了解消費者的習性與滿意度,更能強化顧客關係管理。以團購網「GOMAJI」為例,站上團購的票券兌換率有七成左右,透過消費者調查進一步得知,消費者經常因為「無法訂到需求的時間」,導致遲遲未兌換票券,因此GOMAJI後來改採「即買即用」的策略,讓消費者在購買的同時,就能立即使用並訂位,藉此來提高票券的兌換率。

 

在行銷策略逐步走向「數據化」、「科學化」的趨勢之下,能透過良好規劃導引消費者行為,形成「虛實整合」的「循環」,同時也能掌握每一個重要的環節,搭配完善的資料記錄與分析系統,更能幫助企業了解「消費者DNA」,針對不同特性的使用者,擬定不同的溝通策略,以滿足各個消費者的需求。

 

 

6.4.Offline 2 Online 的通路型電子商務

 利用Q&A一問一答的方式,讓同學最短時間知道「通路型電子商務」的重點與特色:

Q1:何謂「通路型的電子商務」?

Ans:就是建構在具有實體通路能量、服務顧客能力之廠商的商品或服務上的電子商務,所以是「O2O」的營運模式,而且是「Offline to Online」的運作。

 

Q2:站在顧客立場與站在廠商的立場的電子商務有何差異?

Ans:在電子商務的議題上,兩者差異與背後消費心理學的概念~

(A)站在顧客立場:「價格」考量 → 追求競價銷售 → 顧客購買是認同「相對價格」

(B)站在廠商立場:「價值」考量 → 提升服務能量 → 顧客購買是認同「相對價值」

 

以企業永續經營與對顧客提供心中認同〝等價感受〞的商品或服務來說,(B)可以包含(A),但是(A)很難建立像(B)的商務運作。

 

Q3:透過與顧客商品或服務交易的過程中,如何讓顧客成為「通路」?

Ans:透過雲端網路虛擬的服務,在與顧客實體交易服務的過程中,與顧客自然建立起兩者之間的「通路關係」。

 

Q4:讓顧客成為「通路」對廠商有何好處?

Ans:定位為「顧客」時,每次都是〝交易關係〞,廠商就會利用各種方式(促銷、會員、打廣告、…等)建立首次與二次以後的交易機會;當客戶成為〝通路關係〞時,除了原有的交易發生外,會有「第三方」因為廠商服務顧客的能力,提供廠商願意接受的方式,讓廠商自己所建立的「通路」產生額外實質的附加價值,讓廠商更願意服務好自己的顧客。

 

Q5:為何巷口的雜貨店也有機會成為「PChome」、「yahoo」、「掏寶網」…等的電子商務?

Ans:當巷口雜貨店服務自己來店交易的顧客時,除了可以利用專屬的網路商店經營顧客,發展自己的電子商務、社區經營時,也可以透過「跨領域型的電子商務」市集機制運作,當顧客在雜貨店自己的服務平台上買到其他領域的商品或服務時,顧客所有的交易行為都跟原本廠商有關聯,自然形成類似雜貨店自己的「網路商城」概念。

 

>>進一步瞭解「通路型電子商務」的概念與運作模式。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