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2 資訊管理概論

 

2.1. 分類與架構

以組織支援層次來分類

在企業組織中,對外有下游的顧客、通路商與上游的配合廠商、供應商;對內有依照組織層級,從操作層員工、知識層工作者、管理層單位主管、到策略層高階經理者,不同階層的角色,對於資訊科技的要求與管理(管「人」與管「事」)各有不同操作需求與程度上的差異,因而開發出不同對應的資訊系統。

 

以電子商務功能來分類

依照產品或服務「提供者」與「需求者」的對象來劃分,「B」代表企業、「C」代表消費者個人、「E」代表員工、「G」代表政府(若把「2」代表同音「to」),則透過資訊網路進行〝交易〞的方式就會有「B2B」、「B2C」、「B2E」、「C2C」、「G2B」、「G2C」、「G2G」等不同訴求對象的資訊系統或服務類型。

也有利用早期網路資料存取的型態「Internet」(公開)、「Intranet」(私密)、「Extranet」(半公開)來做電子商務的分類。但隨著雲端科技的普及應用,越來越多各種的資訊交換都可以透過網際網路的方式進行,也隨著手持式裝置(例如平版、智慧型手機等)上APP的應用越普及,新的商務營運模式正在成形,也正悄悄改變傳統的產業鏈生態。

 

以行業別及功能面來分類

不同的行業屬性所需要的操作、功能與步驟都不同,在一些特定的領域中,又需要具有符合該領域專業的資訊科技與系統,從而產生屬於這方面的管理議題,例如POS系統、物流資訊系統、銀行資訊系統、……等等。

 

課程教材:(IM103)資訊管理(p8-p43)

 

2.2. 組織

從運用管理「資訊」的角度來看,組織成員不管是誰,都會與資訊的〝產生〞、〝傳遞〞與〝使用〞有關聯,只是依據所負責的工作項目與執掌有程度上的差別,所以組織中任何一位都應該與「資訊管理」有關,而不是只有資訊相關的部門。

 

若是從管理「資訊系統」的角度來看,就涉及到資訊系統的〝規劃〞、〝開發〞、〝維護〞、〝使用〞等層面。對於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來說,就會有一組部門專責處理有關公司內部「資訊系統」的運作,讓系統保持順暢與穩定;而每個部門因為功能上或是流程上所需,必須有專人專責將某些特定的「資料」,透過硬體設備(例如螢幕、鍵盤、條碼掃瞄機等),將資料建立在系統所對應的〝資料庫〞中,並會產生企業在營運上所需要產生的「資訊」(例如月報表、客戶資料等)與營運上的應用。若是企業規模不大或是營運類型不是以資訊為主時,當有資訊系統的需求,通常就會委外請提供系統服務的資訊公司來負責,即便如此,系統的使用者還是企業內部相關的組織成員。

 

課程教材:(IM103)CH2補充教材1

 

 

2.3. 內涵

資訊管理的意義

從「功能」剖析-管理“資訊資源”

從「對象」剖析-管理“資訊”

從「目的」剖析-支援“組織活動”

 

資訊管理的角色  

資訊的處理與應用,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從單一功能、單機系統到雲端互聯、多工處理概念;扮演「資訊」管理的角色而言,多以資訊有關背景的人員擔任,但實際上,資訊管理跟任何一個人都有相關。

 

課程教材:(IM103)資訊管理(p44-p54)

 

 

雲端時代「資訊管理」的延伸思考,互動討論


隨著資訊技術的快速演進與成熟發展、硬體成本的下降與網路通訊的普及應用,「資訊管理」的議題除了針對產業、商業與企業的角度探討外,另外有兩個方向是值得各位同學思考的: 

1.如同18、19世紀時期「工業革命」一樣,造就了歐美國家的強盛與對世界的影響;隨著網路雲端的發展,各先進國家與不同型態的資訊廠商,無不透過政策、國家的力量在扶植發展,請問,他們的目的性為何?(巨觀思維

 

2.資訊商品已經逐漸融入在個人生活、工作之中,物聯網的興起,更加速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互聯關係;若我們把人當成是一個有不同內在「個性部門」所組成的「組織」,請問,〝資訊管理〞的概念可以如何應用在個人這個組織上?(微觀思維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