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上魔術師》、《和本日公休》這兩本書其實是相似的作品,會有相似作品的原因是因為吳明益老師對較早完成的《本日公休》不甚滿意。他說他在寫《本日公休》時,由於被他閱讀過的作品教養了,因此他用了悲憫的姿態寫出這篇作品,但多年後他才發現這其實是種偽裝的悲憫,因此他才重寫了一次。
在吳明益老師給我們的回應饋中,他提到了小說感,他說其實小說感對他來說還是未完成式,但他肯定小說感並非只是個虛構的精神。
我覺得的確有非常多的作品用了悲憫的態度完成的,這中悲憫讓讀者對於可惡之人產生憐憫,平常我們對於可惡之人總只有負面的印象,一旦這個印象存在,我們對於他所做的每件事常常都往負面的方向思考,但小說卻能將人的許多面向表現出來,而且還能被讀者接受,自私與慷慨,這明明對立的人性卻可以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並被他人接受。這或許就是所謂的小說感,也是小說迷人之處。
一書11林宜蓁
∮老師說:
我想你是從吳老師的回應文章(不宜寫成「回饋」出發,寫下這篇文章。下筆時也許可以先交代,才不致有突兀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