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新情勢 工會竄增

聯合報:2017/08/02

新政府去年五月上任後,發生交通運輸業罷工、「依法休假」及集體合法請「天災假」等事件,這些事件的共同點都是先成立或加入工會後,才有後續動作。工會發展漸成趨勢,不只運輸業,不少職類近年都紛紛籌組工會,凝聚勞工力量向資方爭取權益。

勞動部統計,國內工會組織情況在去年第四季起開始增加,今年第一季工會會員人數更已創十一年來新高,有三三八萬五千多名勞工是工會會員,較去年第二季多出四萬多人;工會總數則有五四八四個,也比去年第二季多卅二個。

以企業工會來說,會員人數今年第一季較去年第二季多出三萬多人,產業工會部分的數量則多了十九個。

運輸業勞資問題涉及民眾交通,易被放大關注,但整體趨勢其實是工會正在各行各業崛起,像醫護人員、高教也紛紛成立工會,一直爭取颱風假的百貨業也在今年七月成立工會。未來勢必有更多工會成立,勞工將更懂得運用勞動法令與資方抗衡。面對時代新挑戰,勞資關係已成企業經營成本。

台鐵產業工會秘書蕭農瑀分析,過勞不僅降低服務品質、也影響旅客安全,勞工往往是溝通、談判到抗爭等各種方式都嘗試過,走投無路才會發起「依法休假」。

桃園市產業總工會顧問毛振飛說,年輕一代勞工受過高等教育,勇於爭取自身權益,運輸業罷工後被激發想法、也有行動力,不畏外界眼光,碰上領導者不合理作為,勞工就會反撲。他說,面對工會崛起,資方要轉換觀念並「善待」勞工,只要能讓年輕人感受到低薪狀況被改善,自然不會有「反撲」。

工商團體說,造成當前勞資對立氛圍,政府要負最大責任,應該給予更靈活的勞資對話平台,認為爭取勞工權益是正確方向,但若過頭,只是勞資雙輸。

勞動部勞動關係司長王厚偉說,勞動部鼓勵勞資雙方透過協商、簽訂團體協商,穩定勞資關係,該部每年也都有辦理團體協商研商會議,並且設有「入場輔導」機制。

labour340

資料來源:聯合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