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天災假/勞資角力 苦果誰吞

經濟日報:2017/07/31

繼華航空服員罷工後,造成華航人事成本急速攀升,每年約要增加20億到25億元的支出;長榮航空的空服員,這次也依法請颱風假。航空業是勞力密集的行業,隨著勞工意識抬頭,人事成本勢必攀升,航空業工會與資方的角力,其後果究竟如何,應由誰承擔,迄今仍是難解的習題。

去年華航空服員大罷工後,員工津貼暴增,每年約要增加20到25億元的支出。長榮航董事長林寶水在今年6月的股東會還說,希望華航的事件不會發生在其他航空同業。然而,這次尼莎颱風,長榮航空的員工「依法請颱風假」,林寶水的盼望,似與現實有落差。

就這個事件來看,不只是短期性的問題,長期對於所有的航空公司來說,都是一大考驗,如何能同時照顧員工權益及消費者權益及股東權益,將是全新的挑戰。

不只是勞工、消費者權益問題,航空業面臨成本不斷攀升。其實今年華航股東會上就有小股東提案發問,認為公司與工會簽的團體協約,稅前獲利20%要當員工獎金。華航去年有3.76億元拿來發員工獎金,稅後獲利只有5.71億元,EPS 0.1元,13萬小股東完全沒有股利可以分配,對於股東來說相當不公平。

資料來源:聯合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