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 遇上一例一休 困境雪上加霜

工商時報:2017/07/18

 《勞動基準法》新制上路,被新政府視為改善勞工勞動條件的里程碑。與此同時,因應台灣明年即將進入高齡社會,新政府推出長照2.0政策,盼能提供周延、便利的照顧服務。  兩大新政立意雖美,但也可能因缺乏通盤規劃,致被照顧者跟勞動者的權益失去衡平。完善長照與勞動權益之間,正考驗政府的智慧。

「阿公,回家記得把這聯絡簿拿給兒子看喔!」、「阿姨,要跟女兒說妳今天下午點心沒有吃完喔!」照顧服務員的聲聲叮嚀,是日間照顧服務中心每天下午5點至6點間,最常聽到的聲音。在這時段,多數的受託長者正準備返家,但也有少數幾個長者則要繼續留在機構裡,接受「小規模多機能」的「喘息服務」。  照服員在這些長者返家後,開始安頓過夜長者的工作,晚上10點,照服員接著完成每日記錄工作,陪伴他們到天明。

衛福部從2015年開始,在各縣市試辦、預計今年正式開始推動「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也就是以日照為基礎,擴充居家服務與臨時住宿服務,結合同一社區內的照顧資源,並彈性運用例如送餐、沐浴等其他長照服務,「讓長者可就近在社區、家裡,接受熟悉的同一群照服員的照顧服務」,提供家屬喘息機會,也落實「在地老化」的長照2.0政策。  小規模辦理的優點是,家屬申請服務手續相對簡便、費用也較低,且同一群照服員接續日照工作,具有互信,提供更適切的個別化服務。但政府推動連續的照顧服務時,亦衍生出照服員工時問題,例如,如果要遵守工時規定、啟用輪班人員,可能就違反小規模多機能的「熟悉人員接續照護」的設立宗旨。

在記者實地訪查時,部分日照中心三緘其口,深怕招致勞動檢查。多數小規模多機能的社區型日照中心照護人員,分作兩個班次,大部分人力集中在上午8時至下午5時,以配合多數長者在白天的活動。遇有住宿需求的喘息服務時,就安排照服員輪值,不過因需工作至隔天上午8時,工時至少15小時起跳。  但如果以3班制來規劃,馬上面臨人力吃緊的問題。受訪單位坦言,招募人力已相當困難,更不要提在高齡化嚴重的偏鄉,哪能排出可以使用3班制的人力?

 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理事長陳節如受訪時表示,衛福部在規劃在地老化的長照2.0內容時,沒有考慮《勞基法》的問題,在規劃經費補助時,也沒有預估配合「一例一休」政策而產生的加班費。大型的財團法人機構的照服員因為適用責任制,正常工時較長,但很多非都市型的、小型的社團法人機構,其照服員卻不適用,就會有加班費問題。

這其中產生的負面循環是,當社團機構無力發加班費時,就會限制照服員只能工作8小時,不少照服員因工作受限出現離職情況。偏鄉的機構也因此漸漸凋零。 培訓長照人力 地方不積極事實上,政府力推長照2.0計畫,也碰到不少軟釘子。勞動部補助地方政府辦理照顧服務員訓練計畫,多次函請衛福部確認地方政府辦訓意願,也多次研商補助專班的訓練計畫,但遲至6月初為止,22縣市中僅11縣市有辦訓意願,而6都中,也僅4都有意願。

 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列舉有意願縣市包括:台北市、新北市、台南市、高雄市、基隆縣、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嘉義市、宜蘭縣與台東縣。  而勞動部今年擴大辦理培訓,預計招募6,000名勞工投入長照,從就業安定基金編列約6,200萬元預算,補助訓練費用8成至全額,透過專班訓練的方式,只要是有意願從事照顧服務工作,不限學歷均可報名參加,結訓後就可取得結業證明書,投入職場。另還有1,000名名額,則是針對偏遠的照服機構,如有增聘人力的需求,申請自訓自用。  但有學者認為,課程訓練時數過長、且主要針對失業勞工及二度就業婦女才補助,做法不正確,在老齡化社會之中,應該要養成人人都具備照顧服務知識。  前勞委會副主委曹愛蘭也建議,面授的90小時課程,應該要分作學科跟術科來看,學科部分應該開放網路學習、讓有興趣的民眾可以上網反覆上課,術科仍以面授教學、或是以影片做為輔佐,大幅降低90小時的門檻,如此一來,大專生、一般上班族都能利用閒餘時間學習、完成考證之後,也可以增加願意從事部分工時的照服員人數,一舉多得。 政府補助延宕 是長年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社會福利總盟理事長陳節如強調,衛福部在推動長照政策時,也應與機構每季核算補助款,以因應額外增加的人事成本,「這些細節長年被忽視。」  以苗栗縣頭屋鄉象山社區而言,該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何慧英就表示,在目前受照顧的24個長者中,大部分都靠政府補助存活,只有1.5個自費,如果補助款一拖,協會就非常難運作下去。  何慧英利用社區開發有機農業,期望達到自給自足,她樂觀地說:「我們會很努力、到處推銷推廣,不會只靠捐款來營運,但產品需要曝光、協會需要支持,看有沒有企業願意合作,應該會更省力。」

labour310

資源來源: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