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失真 台灣勞工其實沒那麼血汗 ?

聯合晚報:2016/08/13

台灣勞工其實不血汗?多年來台灣國際工時都是名列前茅,但勞動部最近進一步分析發現,台灣部分工時就業者比率只有3.1%,與OECD國家動輒10%,比率最低;由於全時就業者比率高,墊高全年總工時;若單以全時工作者比較,台灣受僱者每周經常性工時44.28小時,與OECD國家相較,排名第八,比新加坡、韓國、日本都低,也與各國約40小時相差不多。這項分析顛覆台灣長工時的刻板印象。

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表示,國際比較原本就應以全時工作者比較才客觀,台灣因部分工時者人數少,衝高全年總工時,數據失真,若與所列亞洲國家相比,我國全時工作者的工時最少,「可見我國的問題相對不嚴重」。他認為問題在「過勞」及「加班領不到加班費」,才造成勞工血汗印象。

OECD每年公布各國就業者全年工時,再與台灣官方公布的全年工時比較,2014年排名第三,2015年全年工時雖小降為2104小時,排名第四,各界常引用此一數據稱台灣為血汗之島。

不過勞動部分析OECD各國工時計算,並未區分全時工作者與部分工時,OECD各國部分工時就業者比率都在10%以上,不少國家都在20%以上,如德國22.4%,英國24%,但台灣只有3.1%,全時工時統計並未區分兩者,全時占比高國家,全年工時自然較高。

若單以全時受僱者每周工時比較,台灣每周經常性工時44.28小時,排名第八,較韓國47.70小時、新加坡47.10小時、日本45小時都低;與歐美主要國家如美國41.60小時、英國42.73小時,落差不如想像大。

辛炳隆說,各國部分工時占比差很大,國際比較應比較全時工作者,台灣喜歡與OECD歐美等先進國家比較,把台灣訂得太高標,因為台灣所得水準、休閒文化都與歐美不同,工時薪資水準應與亞洲鄰國相較,才有意義。

他說,就全時工作者而言,東亞國家工時原本就比歐美國家長,除了歐美國家所得較高,對休閒較為重視,以及企業組織文化不同外,另一個較少被提到的原因是東亞國家,如台灣、南韓、日本,甚至東南亞的新加坡,都面臨人力短缺問題,因此這些國家失業率遠低於歐美國家,廠商在找不到人的情況下,只好藉由加班補充人力。

勞動部則說,國人血汗印象來自單一數據,例如德國全年1371小時,台灣卻是2104小時,「1300 v.s.2100」落差當然很大。但較為客觀應是分析工時細部結構,例如台灣部分工時比率特別低,墊高總工時時數;將全時與全時相比,就會發現台灣全時工作者每周工時44小時,與各國約40小時上下相較,並不是極端高。

資料來源:聯合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