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見到流星當然比在百科全書上了解流星迷人和深刻。所以在這裡我並不打算說太多從書面上了解的他,因為這樣說深度不夠,連帶著自以為是的解釋都膚淺,所以我想談談這個人。
與吳明益老師相逢,某種程度上像與另一個自己相逢——請容我在這裡我大言不慚地這麼說——乍看雲泥之別,本質多少相似。不是見到每個優秀的人都能有這種體驗,所以這次見面意義於我更為特別而且少有。見到這樣的人實為可遇不可求,像他這樣的人,大抵由於某種程度的相似,造成萍水相逢卻有莫名的親切感,所以會感覺並不是遠觸不可及。我自己個人會對別人生出一些莫名的牴觸,但對他全然沒有,這對我來說是極為罕見的事情,也是我少有的在聽完演講後,出於完全不受干涉的獨立意志,願意向他提問——並且覺得獲得這樣的機會實屬榮幸,傾聽他的答案,好好記下來,並且願意奉行。雖說人無完人,但我衷心折服欽佩,與他相比,更見自己的桎梏與不完整。
他同我想像的確實太不一樣。他不油膩,甚至可以稱上有些笨拙——典型的自己的宇宙比現實世界更為斑斕的人。他坐在台下安安靜靜,待在自已的世界裡,他不出來,你不打擾,雙方都自在,但往往世界很忙,我們都很忙,嘲諷的一些說,我們沒空、也不樂意花時間去理解這樣的人,往往這樣的人亦不是太習慣主動向這個世界表述他們自己的好處,但我們一直很傻,並不明白我們錯過了甚麼,極為可惜。在台上的他並不是從走上台的那一刻突然開始熠熠生輝的——不是這樣的。只是他稍微引領我們大概窺見了一下我們錯過了甚麼——他一整個自得的宇宙裡僅僅一個微不足道的星座,他拿歲月醞釀沉澱的酒,再再琢磨,再再提煉,當然禁得起你推敲玩味,也值得你癡迷驚嘆。
所以大概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人永遠會發光。這是他一結束演講,我當下寫在記事本上的第一件事。之所以紀錄得急切,是因為不願意和好不容易到手的流星再錯過,人之常情。
我恨不得這顆星星在我手裡再多發一些光,讓我能更真切地抓住他。
但星星已經走遠了。從此之後我雖然不再從望遠鏡上了解他,但也要隔著一層望遠鏡。
總歸算是慶幸的,親眼見過星星。
∮老師說:
是遇到頻率相近的人所以有相近的感受嗎?然而,是否真的是頻相近?也未可立刻論定。也許,我們可以再思考:彼此之間的差異性在哪裡?思考差異性,讓我們可以更加認識自己與他人。台灣不大,星星亦未曾走遠,你仍舊有許多親近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