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土養水 再養魚

從事有機栽種首重養土,要讓土地恢復地利,邱家兄弟的生態養殖一樣花了許多時間進行養土、養水的功序。邱家的魚池不會同時進行養殖,有些池子作為循環池撿水蓄水,有些池子則需要曬池。通常是利用冬季到隔年少雨的季節,曬池的主要目的是將養殖過程中未完全分解的有機質變成無機鹽類,透過陽光進行最自然的殺菌和轉化,把池底爛泥巴曬到變乾硬有裂隙。

養土曬池時, 邱家也會用較天然的苦茶粕或石灰粉進行池底的殺菌。邱經堯說,如果曝曬不夠就開始入水放養魚蝦,池底的有機物質就會持續不斷變酸腐敗,影響水質穩定,當水中病毒菌類蟲體大量衍生,就會導致魚蝦大量生病或死亡。此時為避免損失的養殖戶就會大量投藥,而高密度的養殖戶全然是利用藥物來控制魚池的收穫。

近來台灣的氣候變化也更趨極端,不是不雨、就是暴雨,水和養殖戶息息相關,因而養水也是重要的一環。邱經堯說,他們會留一些循環池來儲存舊水以重覆使用。至於如何養水,邱健程依舊是一派輕鬆的說:「就是把它放著,水車放著跑,一段時間過後,自然會變好水。」

此外, 令人覺得有趣的是原來魚塭也做堆肥。邱家做蝦殼堆肥和下雜魚堆肥已有三、四年了, 一來減低魚塭裡廢棄物的產生,二來也可以作為池中生物食物來源。邱經堯很自豪地說,曾發生過一桶下雜魚堆肥倒入水池,照一般來說,水質變化過大,蝦子可能會死光光,可是後來竟然沒事,這代表魚池的生物相豐富才有辦法在短時間內分解瞬間升高的濃度。

關於養魚,為了全程掌握養殖生產的每一環節,避開不必要的用藥,邱家兄弟是從一公分的小魚苗小蝦苗開始飼養。從一公分的虱目魚養到收成,邱家需要十五個月,一般業界只需養四到五個月。對業者來說縮短養殖時間才是獲利之道,邱家用更長的飼養時間來確保水產品的安全,相對是得付出更多生產成本和風險,例如越冬的虱目魚有遇上寒害的風險。三倍的養殖時間、更低的產量、等待期間的風險,把這些因素都考量之後,試著想想生態養殖魚蝦該用多少價格才能對等反應其價值呢?

放苗囉!因為第一批魚苗數量不足,此批魚苗為後續補放,每隻約三公分。

資料來源 : 2013,台灣主婦聯盟合作社,《 邱家兄弟的生態養殖慢道理》,8月12th

養土養水 再養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