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嘉鑒診教育機構 執行長
崇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教育顧問
大人物知識管理集團 專業講師 黃秋蓉老師
中國人•幼稚園:各位好,這裡是由中國人•幼稚園主辦的“愛與尊重,關注學前教育”系列訪談。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黃秋蓉老師,黃秋蓉老師曾獲得中華兒童發展師認證資格,並且是國際哲卡馬任諾學院心理劇研習生,現任駿嘉鑒診教育機構執行長,崇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教育顧問,大人物知識管理集團專業講師。黃老師您好。今天我們聊的題目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和道德智商,您給我們先介紹一下道德智商和情緒的關係吧?
黃秋蓉:好的,我們常說道德常常能夠彌補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永遠彌補不了道德的空白。其實無論在任何時候,性格是一個人情緒的典型反應,假如說從小關注到孩子這個部分,孩子的成長路上,不管跟任何人相處,他的適應能力都會很好,當適應能力很好的時候就會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多人忽略了對情緒教育,情緒教育對一個人的學習是非常關係的,你會發現當一個人情緒穩定的時候,他的學習效益是非常好的。我們關注在孩子學習過程當中,最重要就是他的情緒穩定。今天談的第一個要從兒童發展談起,為什麼這個部分那麼重要呢?因為假如說一個孩子從小瞭解怎麼樣去表達自己,一路走來他自己本身就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我們往往覺得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用的方法到底對不對?還有更多的是我們的觀念,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沒關係,其實情緒控制對他將來發展是很重要的。
所以第一個要從兒童發展與情緒教育的關聯性,瞭解孩子之前先要認識自己。另外道德智商的發展和培養怎麼去做,最後聊怎麼樣讓孩子做自己身體的主人,讓他將來即使不在你身邊,也能夠掌控到自己,然後隨時做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做一個幸福的個體,這是我們今天要談的。
中國人•幼稚園:您第一點是兒童發展與情緒教育,現在家長最多說的問題,可能是孩的任性問題,它也屬於情緒下的一種表現,包括霸道,膽小這樣的表現,但是家長可能在遇到這種問題的時候,才會察覺不知道如何解決,您能給我們詳細介紹一下情緒嗎?
黃秋蓉:我們要關注孩子情緒,首先要關注孩子的心情,舉個例子,很多父母親說我的孩子有起床氣,我們想想看,如果孩子有起床氣,但是家長每天要趕著上班,對孩子情緒自己就會有更大的情緒反映來壓制住這個孩子,會吼孩子,“不許吵”。最後帶來的結果孩子不許吵,然後家長匆忙的把他送幼稚園去。其實這個過程小孩子的情緒累計下去的話,起床氣這個情況是不會改變的。怎麼樣讓孩子從一早就有好的情緒,有好的情緒才會有好的學習效率,所以我們就一定要從源頭開始分析,這個孩子有起床氣,我們要瞭解到他的起床氣是什麼呢?我們要分析情緒的時候,一定要從他的深層面去瞭解。沒睡飽呢?現在改變我們的作息時間,陪伴孩子早一點休息,這是一個。第二,起床的時候我的孩子應該穿衣服,我要穿這件,父母要穿這件,在這個過程中就開始吵架,父母就會覺得這麼小就開始任性,就強迫孩子一定要穿家長指定的衣服。這樣對孩子來說很難受的,其實這樣的孩子是有主見的孩子,家長應該反而很高興,他有自己的想法。知道孩子第二天早上沒有起床氣,家長其實可以這樣做,頭一天晚上讓他選好衣服,然後說“媽媽發現你的眼光非常好”,不管他好不好,都要說非常好,顏色怎麼搭只要孩子喜歡。我們要表揚他眼光好,選擇的衣服非常好,我想你明天穿起來衣服一定會非常好看。這樣的一個過程,孩子就會想像,我明天穿上衣服就是一個小天使,所以每每這樣一個樣子,你跟他說七點鐘起床,他七點前一定把衣服穿好等著你。從這個過程中對他自己是很知足的,一個人的情緒之所以沒被勾起來的,是因為我想這樣做,情境當中沒有允許我想做的這樣一個方向,才會引起壞情緒,如果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好的情緒,其實是父母本身對孩子的方法向他挑戰。
第二個,我們講孩子的發展家庭當中影響是最大的,有量質位像的發展。從0到3歲是量,要給他很大量的一些外在刺激,從這裡可以積累知識。有有時候孩子情緒不好,是因為他不知道怎麼做。有時候我們不只是光看他一個情緒的點,更重要是他不知道怎麼做,當他能力不夠的時候,他的情緒就會變化。你會做我會做,所以從這裡為什麼要讓孩子有好的情緒,不但讓他做,讓他試,還要肯定和鼓勵。當他發現我可以,就變得越來越喜歡做。但是肯定鼓勵一定要記得,讚美要適度,鼓勵不嫌多,你不能說寶寶你好棒,你真好棒。棒在哪裡不知道,這樣孩子長大會自大,而且沒有聽到別人說好棒,心裡就不高興,情緒就來了。所以什麼叫對孩子的鼓勵?具體的讚美叫做鼓勵。你今天這麼早就起床了,衣服都穿好了。這個過程孩子覺得只要一起床,我把衣服穿好我就很棒,父母親認同這個行為,我們講這是家庭互動當中需要注意的,當他慢慢自己打理自己的時候,他想要做什麼的時候他能做,這個時候情緒就會很好。所以的父母親保護過度也會造成孩子情緒不穩定,這些東西都是我們要關注的。
還有一個當孩子小的時候,比如說他做什麼事情,他發脾氣,我們說孩子不懂事。其實孩子從小就有規範,這個規範不是說任何東西都是一個死的規定,它是有一定彈性的。比如他在這個彈性空間之內可以做哪些事,要讓孩子知道。比如說寫功課,規定說八點以前要寫完功課,8點就是規範。八點以前寫完功課這個中間他要怎麼去寫,他要先寫國語,還是先寫數學,還是先寫什麼歸他自己作主。父母親引導他,你要怎麼寫,哪一個先寫,這個過程中他的情緒就穩定了,因為他覺得很知足,他覺得我可以自主。可是你讓非讓他先做這個,在做那個,他脾氣來了,他看著你,但是其實他根本沒有聽你說。這時候爸爸媽媽發現就會更生氣了,我跟你說的話為什麼都不聽,彼此之間情緒就開始產生互相共鳴的,負向的干擾。所以父母親講懂方法的話,兩邊都輕鬆。不管孩子寫功課也好,孩子做任何事情也好,讓他有一個時間點,比如說看電視有一個時間點,比如說半小時,幾點到幾點可以看什麼電視,看完之後再讀書,把這樣一個時間點一天能夠計畫出來。人很怕是不能掌控,孩子也是,當孩子能夠清楚知道他什麼時間點可以做什麼事,他知道這樣做父母的一個規範能夠達成,他自己也清楚,這就是孩子的學習計畫的開始,計畫是很重要的能力,以後無論做什麼事情情緒上都會很穩定。孩子學業好他的情緒才是穩定的。
還有一點,一個人情緒沒有辦法控制好,那麼所有道德都是空談的。因為我知道可以對孩子發脾氣,不能打孩子。發脾氣是難免的,可是我受不了,因為我覺得自己壓力大。這個過程當中你的壓力轉化到你的情緒的時候就會動手,所以怎麼樣把握自己的情緒,在發展和教育過程中以身作則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當孩子有脾氣的時候,記得怎麼樣培養孩子好的情緒智商,第二個要覺察孩子的情緒。比如看到孩子很生氣的時候,有這種徵兆的時候,就要過去問他,“寶貝怎麼了?”不要說“你為什麼要生氣?”在行為塑造過程中,為什麼其實是挑起情緒很重的一點,行為當中絕對不要問為什麼,要問怎麼了?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問,“寶貝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只要他一直哭,孩子情緒不穩定,媽媽一定要抱著他說,“媽媽知道,媽媽知道,”其實知道並不代表知道他為什麼發脾氣,可是知道表示我同意,我知道你現在不舒服,因為事情是事件加情緒,所以你要處理事件,應該先處理情緒,當情緒處理完了,孩子就比較容易溝通,就會很清楚用語言說出他現在的心情,所以立刻覺察這個情緒。覺察和傾聽。當他情緒能夠表達出來時,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憂鬱症也好,就是從小造成的。小孩子只有耳朵沒有嘴巴,只要聽就好了,不要多說話,因為剛開始孩子嘗試說的時候每次說就被罵,罵他知道是不好,就不說,多說多錯,為了保護自己就不說話,不說話這個過程中是很讓孩子情緒一直積累的,他越是積累的時候,哪一天就會爆發他發脾氣的時候,一旦覺得受不了那種脾氣情緒就會宣洩出來了。有的孩子很乖從小就很聽話,可是到青少年時期這麼叛逆,這就是當他過去的負向情緒一直積累,到青少年情緒就爆發出來了,很多父母親到那個時候才發現孩子的問題點,如果從小持續的關注孩子,讓他從中可以跟父母親談,他的不舒服的情緒。讓父母親願意聽他的說話,這樣的孩子將來才會快樂,一旦快樂才會學習好。我們也對父母說“假如說想要孩子學習好,一定要讓他情緒穩定。“
另外一個我們讓孩子情緒穩定,除了剛才方法以外,有三個字叫停看聽。停是停止主觀的判斷,因為我們一般會通過表面的行為來看待這個孩子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可是很少關注他心裡的問題,所以家長首先要停止主觀的判斷,看事情的全貌,然後聽孩子怎麼說,當這個過程能做到的時候,孩子自然情緒就穩定了。當孩子情緒穩定的時候,他做任何事情都覺得他被瞭解了。一個人被瞭解是很舒服的事。還有因為每個人從出生開始都存在著價值,假如說父母親一直壓抑自己情緒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很不重要,當他感覺到自己不重要,或者感覺到只有自己考試考得好的時候爸爸媽媽才愛我,雖然我們不是這樣,可是我們的行為表像讓孩子感覺這樣的話,我們真是百口莫辯。這也是重要的一點,如何讓孩子真的感覺他很重要,他情緒就真的穩定了。
當我們從一些方法,瞭解這種觀念之後,有的人說我知道要這樣做,可是我做不到,我要脾氣好一點啊。要對孩子好點,但是我做不到。這樣的話一定要從瞭解自己開始。或許我們在過去的經驗當中,我的父母親在處理衝突過程中是很暴力的,這樣過程當中無形當中你會學到。當一個刺激來的時候,就會用這樣的方式來處理,因為我沒有學到更好的處理方式。這是一個由於我們經歷過,所以會這樣做的,外在處理模式。因為人的情緒是對外在的一個反應,他學到這樣的東西,當我瞭解原來我是一個比較行動派的人,而且我就是什麼東西一定要快,可是這個過程當中,你會忽略掉孩子還是孩子,你的快是因為從小一直長到現在,累計了很多能力,你有很多的經驗,所以判斷事情,你做事情很快,因為你懂,他不懂的時候你要用你的標準對待孩子,面對孩子。所以為什麼要讓孩子情緒穩定,第一個先認識自己,到底我是什麼樣的特質,在對待孩子的過程中,再看我需要做什麼。瞭解這個孩子到底是內向型的孩子,還是外向型的孩子,對外向型的孩子他喜歡說話,所以沒有把他的話聽完是不舒服的,所以當他跟你說話的時候,“媽媽我告訴你哦”,假如說你在做什麼事不聽,漠視是一個刺激暴力行為的開端,當你漠視他的時候你覺得你在忙,最小的時候孩子會說媽媽看我,因為他覺得不尊重。所以漠視是一個刺激攻擊性行為的開端,因為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當他很想跟你說,不能等待就是現在馬上要讓你聽。這個過程,假如說你能夠清楚的瞭解到孩子的發展,知道這個階段的孩子不能等的,哪怕是幾分鐘,可是當他情緒穩定的時候再讓他延遲這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很多人就說,因為不能等待,所以現在就讓你等待,更讓他著急。因此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孩子說“媽”,你一定說“什麼事”,一定要看著他,父母的眼神是孩子最好的舞臺。當他感覺到你重視他,他情緒就會很好,當他跟你說的時候,你如何引導他持續跟你對話,有一個轉折,“這樣子啊?然後呢?然後呢?”當你這樣講,孩子情緒就很高昂了,因為有人聽他說話,有人瞭解他。而且這個情緒會持續下去。為什麼這樣做?不要忽略了表達力其實是21世紀很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這個跟你將來的能力也很有關係,父母親假如說瞭解這些點,知道怎樣在日常生活中不斷使他情緒穩定,讓孩子能充分表達,這個過程將來孩子已經站在競爭力的頂端了。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看著孩子眼睛說“這樣子,然後呢?我知道。”這三個詞很重要。為什麼說我知道,因為我知道是一個中性名詞,並不代表我同意,有時候孩子胡亂說話,他說錯了,於是當我說我知道的時候,你不用急著糾正他,因為他糾正他的時候,他已經產生了防衛心裡。接下來你再跟他說的任何東西聽不進去,可是當你說我知道,當他說完的時候他的情緒好了。那個時候看他說話過程中哪些點是不正確的觀念,當觀念不正確我們一定要給他導正,導正的時機點很重要。一定要先讓他說完,然後和他說媽媽小時候也是跟你一樣的想法,慢慢長大時,外婆跟我說什麼,或是老師跟我說什麼,就是講他山之石,不是用我告訴你不對,而是說我以前也跟你一樣,表示媽媽以前也這樣,那個時候外婆跟我說了什麼,孩子會發現。原來我這樣做還有另外一種做法,這個過程叫循序漸進的原則。處理事情的時候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原則,先同意他,情緒穩定,再把他的觀點做導正,而不是急著說你不對。很多父母親有這樣的一份愛,很怕孩子的觀念錯,其實孩子的觀念錯一定要導正,什麼時候導正最重要,而不是在孩子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導正。假如說我是一個很急躁的父母親,恨不得你什麼都要是對的,你越是這樣孩子越反抗,就會為反對而反對。媽媽可以不要我這樣,我在你面前裝得很乖,可是我一翻過來整個就不一樣了。我們希望這個過程中,孩子外在跟內在都比較合一,為什麼呢?因為父母都愛孩子,假如說孩子,公眾的我跟他內在的我是比較合一的,無論走在哪邊都是舒服的,我們希望孩子快樂,就是希望他不管在人前人後,都能夠自在的生活,而不是在人前要表現乖乖的樣子,在人後開始搗蛋,為什麼搗蛋?因為我受不了了。所以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發現這個孩子在人的面前表現這麼好,在後面卻是這樣子。是因為被壓抑的關係,情緒的壓抑會造成孩子內在和外在不合一,這樣的話孩子將來不會快樂的,尤其是遇到比較大的問題困難的時候,會有精神上的遭遇,會憂鬱,有這樣的傾向產生。所以爸爸媽媽愛孩子,一定要瞭解我是什麼樣的個性,我的孩子是什麼樣的個性。內向的孩子怎麼樣呢?因為內向的孩子不太說話,他都是用看的,所以爸爸媽媽要更有敏銳的觀察力,而且常常跟孩子談心,談心的開始就是聽他說話的開始,情緒教育就是從傾聽開始,願意聽他說話,聽的過程中眼神要看著他,孩子會願意說,還知道這樣說爸爸媽媽不會生氣,而且你說了之後爸爸媽媽高興,所以會一直說。所以當一個外向孩子說的過程,是整理他思考的過程,所以你要培養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從聽他說話開始。然後對內向的孩子,說的過程當中,你聽他說,除了情緒穩定外,還要訓練他的表達,這樣過程當中每一個孩子都會發展的非常好。
我們瞭解孩子一定要先認識自己。當然還有一些過去的經驗,我的爸爸媽媽這樣教我,所以我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對待我的孩子,父母親要隨著孩子的成長要不斷成長。因此學習是父母親最重要一個能力,父母親要隨時能夠犧牲觀念的能力,因為時代背景不同了,孩子接觸的外在資訊也好,或是遇到將來的競爭也是很激烈的,假如說從小能夠讓孩子情緒穩定,他的學習會更快速,明心才能盡興,當他靜得下心的時候,慢慢知道怎樣管理我的情緒,慢慢以後跟人相處上,就不會太有問題了。我們希望孩子將來人際關係好,不要忽略教育從情緒開始著手。
中國人•幼稚園:您這裡講到瞭解孩子要認識自己,剛剛的例子也說到,如果孩子想跟家長說話的時候,一定要關注他。但是現在的家長也有體會,他們工作壓力也很大的,有的時候在單位幹完活,回來還要幹活,尤其是女性,白天上完班晚上回家,還要做飯洗衣服照顧孩子,大人會把自己的生活進行一個統籌,因為單位和家庭的事情都很多,她的精神壓力也是很大的,這個時候讓他隨時來關注孩子,對於加大了她的壓力?
黃秋蓉:我覺得注意到有幾個點,第一個,工作當然用心做,壓力大,我想所有的人壓力都大,我怎麼樣這個過程中轉換我的心態,心態決定做事情的判斷。比如我的壓力很大,你在自我催眠,我的壓力很大,當你走出這個辦公室你心裡覺得很悶。看到孩子,只要孩子稍微搗蛋就開始發脾氣了,所以平常在辦公室是很有修養的,但在孩子面前變得沒有修養了。假如說我們換一個方式,我今天走出辦公室,我自己本身壓力很大,可是當我走出辦公室的時候,我深呼吸,然後吐氣,這個過程當中要自己告訴自己轉換,比如我現在要去接孩子,我要做一個轉換。第二個是一個技巧,很多父母親到幼稚園接孩子,一看到孩子第一件事拉著手往前跑,走走走,快走,恨不得那個幾分鐘就做很多事情,所以我們只要想清楚一個點。假如說能夠看到孩子的時候,只要蹲下來,因為孩子等了你一整天了,其實他一直盼望著家長來接他,那個時候他的情緒是焦慮的,而且很期待,那個時候看到爸爸媽媽能接他,媽媽蹲下來把雙手張開的話,給他一個擁抱說“媽媽好想你”,再怎麼情緒不穩定,還要講“媽媽想你,媽媽愛你”,其實前後最多花不了三分鐘,可是這三分鐘能夠換來一個完善的感情。假如說你拉著走走,孩子會覺得他覺得等了你一整天,換來只是媽媽一直這樣催著我,我一點都不重要,負面情緒被勾起來的時候。我們一直說避免他情緒的興起,孩子只是需要一個擁抱,抱的感覺讓他覺得安全,感覺到重要,還有自我的價值,讓我覺得重要的時候,就願意跟著你跑,就是讓我跟你追公車也要跟你追。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愛他。所以帶我到天涯海角也要跟你去,意思是一樣的。那個時候假如說很清楚到原來我要怎麼樣,用什麼樣的方法,讓我的孩子在見到你的那一刻是快樂的,這樣的快樂他們起碼一個晚上都很乖巧。所以過去認為是小惡魔,之後就會變小天使,為什麼他是小惡魔,因為你用錯方法。其實孩子是很可愛的,他也希望被愛,你抱抱他,說我們回家啦,今天準備很好吃的菜給你吃,不管什麼菜你只要說很好吃,孩子腦子裡面馬上想到很好吃。回到家吃什麼都是很好吃,大人其實也是當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就是山珍海味都吃不下,孩子也是。所以媽媽有時抱怨回去的時候煮那麼辛苦怎麼不吃啊,假如瞭解到吃飯也是需要情緒的,原來吃飯也是要一個好的情緒,可是怎麼樣讓你有好的情緒呢?我們在接觸他的那幾分鐘是很重要的,那個值一定要出來。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點,我常跟父母親開玩笑,碗筷不會長腳跑掉,很多父母親回去把大部分時間拿來做家事,家事做完孩子也睡覺了,長期這樣的互動過程中,讓孩子覺得很辛苦,大人覺得更辛苦,父母要相互互助,假如說今天接回去,煮完菜,吃完飯,收好,父母親一定有一個要去陪伴孩子,這個慢慢一定要磨合的。為什麼很強調家庭教育,父母的觀念要一致,現在都是雙薪家庭,隨時需要吸取新觀念。過去或許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媽媽有很多時間在家裡。可是現在是雙薪家庭,怎麼樣讓我們彼此是合作的,分擔的,家長能夠這樣分擔,其實對孩子來講是最大的收益。假如說一個陪伴孩子,一個做家事,陪伴要和他一起看書,絕對不是陪他看電視,很多人一直在看電視,其實孩子看電視時間不能太長,而且要選擇一個教育的內容,隨著孩子年齡長大的時候,慢慢選擇相應的內容,太暴力的影片對孩子來說也是影響他情緒發展很重要的一點。所以父母選擇電視節目時,盡可能比較溫馨的,有教育意義的,而且陪伴他看,陪伴過程中,我知道你看什麼,我們大夥兒就可以討論,討論的過程是一個親子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因為討論的過程才知道孩子到底懂了沒?孩子到底他的觀念對不對?很多時候,孩子不說,你不知道他的觀念不對。因此通過這樣一個事情的觸發讓我們有討論的機會,當他講完,他的情緒就會很好,這個是情緒教育的一環,假如說能夠瞭解到,第一個,接孩子的時候很快讓孩子感到滿足,回到家裡,你跟他說什麼他就很認真的聽,更重要的是當我們瞭解到我的情緒帶回家對孩子是一種傷害,我相信父母親會瞭解怎麼樣控制自己的脾氣,出了辦公室後情緒的轉換。當然在辦公室裡假如說情緒轉換得非常好,壓力變成動力,壓力的英文叫stressed,可是點心往後面念過來也是一樣,stressed,這兩個一看到,原來壓力反向就是減輕。往往我們把壓力視為很焦慮的點,可是適度的壓力是成長的契機,適度的壓力上去的時候那個叫激勵因數,可是過了那個點叫做焦慮因數,你要激勵還是要焦慮,是看你自己的心態。假如說慢慢能夠體會到這個點,就會把這樣子這項正向情緒帶回家,反而工作上面會覺得比較能夠投入,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回去的時候也可以安心一些,所以父母親的心態轉換很重要。
中國人•幼稚園:您剛才講的內容,解決了很多在職女性在家庭中的一個想法。我們談談下面的話題。
黃秋蓉:現在談道德智商的發展的培養,怎麼樣培養它?其實我們覺得這個孩子怎麼那麼沒道德啊?不要說自己的,看到別人的,這個孩子怎麼這麼沒有道德啊,道德不是用說的,很多人覺得我這個人是一個非常有道德的人,他不會這樣說。其實道德這個東西怎麼去培養,怎麼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道德。比如說亂丟垃圾這是一個不道德的行為,怎麼讓孩子在家裡習慣能夠把垃圾丟在垃圾筒,這是每個大人必須這樣做的。然後平常家裡現在是公寓式的房子,很多人比如說我樓上住小孩子,樓下就不得安寧,這個過程中假如說要孩子知道要輕輕的,因為樓下有人住,這個都是道德的。還有出去的時候,比如說我們不要隨便亂吐痰,可是有時候真的有痰怎麼辦?所以出去之前一定要做一件事,為什麼讓孩子帶衛生紙的習慣,這個都是很重要。隨時注意到這些點,養成一個好的習慣,當我隨時帶著衛生紙在身邊,我真的身體不舒服我想吐痰的時候,真的可以有東西可以裝。可是有些真的已經咳到不行了,又沒有任何去處理的東西的時候當然只能往地上吐了,我們瞭解到道德是生活當中怎麼樣不侵犯別人,又能保護自己。我很清楚其實道德一直跟孩子說你要有道德,他是聽不懂的,怎麼樣在日常生活當中培養一個好的道德,父母親相處,不要常常惡眼相向,這個是不道德的,可是我們常常說培養孩子的情緒,第一個家長父母親先開始,很有趣的一個點,為什麼結婚的時候要訂一個戒指。其實戒指的含義除了常說把對方套住,這是一個約定,更重要意義在哪裡?戒就是戒掉,指就是指的別人的手。所以戒指的含義,我戒掉指著別人的手。這個就是道德智商的一環,因為兩個不同家庭的人我們在一起的時候,如何讓彼此之間能夠更融洽。我們之間有價值觀不同的時候我們去做彼此溝通,因為這些東西跟孩子本身有關係,其實我們講到孩子的道德智商開始看到父母親做,從他律到自律,這個過程中孩子知道原來我這樣做是不好的,然後我就會調整我自己。所以當父母親能夠做到,基本上孩子不會有太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因為父母沒做到,你沒做到又要求我做的時候,你要求孩子做是不道德的。可是有些人沒有看到自己的點。
我們講孩子的行為是從他律到自律,其實孩子一開始是無道德時期,一看到什麼都要拿,所以你會發現孩子在幼稚園的時候會有各種問題。比如有個媽媽每天很焦慮說“怎麼辦,我的孩子上了幼稚園之後,學會偷東西的習慣”。我一聽,他這麼小就把偷放在他身上,這對孩子來講是不公平的。媽媽說可是他的書包裡每天都有別人的東西,不是偷是什麼?因為這位媽媽的孩子才兩歲多,不到三歲的孩子,他是無道德時期,孩子只是看到這個喜歡就帶回家,所以他帶回家,因此要每天檢查書包。發現不是自己孩子的時候,跟他“說寶寶這是什麼東西,這麼漂亮,”他會很老實說這是誰誰的,他一定告訴你這是誰誰的。“喔,你跟他借了嗎?”“沒有,因為我覺得很漂亮,所以把它拿過來了。”“原來這個很漂亮,原來寶寶喜歡對不對?你把它拿過來了,很好,你明天要記得還給他,”所以他很乖,因為你沒有怪他。可是有時候他說,“不行,這個我喜歡。”“那行,明天還給他,週六的時候放假的時候帶你去選一個。”這個過程當中,包含很多含義。今天是週二,他明天週三還給人家,到我放假週六,假如說孩子做到這個點,這個就是挪後需求。孩子就會延宕他的滿足。可是不是每一次都說好,你還回去媽媽重新再買,這個過程當中你要適度的讓孩子知道,要慢慢做好,這是別人的。和他說“假如你這個玩具也被別的同學帶回去的時候,你會怎麼樣?你會生氣,所以明天一定要把這個東西還回去給他,然後跟他說謝謝你借給我,”孩子所有的教育都是從事情發生之後有比較深刻的印象,然後再做這樣的處理過程,可是這個處理過程一定要孩子知道這是該怎麼做,該怎麼做之後,慢慢培養他的觀念,我想慢慢就會讓孩子知道,後來這個媽媽連續做了一星期,孩子還是經常拿回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明天在還回去。慢慢他就知道,不能帶別人的東西回來。後來每天把書包給媽媽檢查,我今天沒有帶別人東西回來,然後接下來就是跟別人分享東西,媽媽說你跟同學分享,晚上記得帶回來。這樣就會確認孩子的物權觀念。其實都是這樣子,然後慢慢知道這個觀念就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產生。培養孩子的過程當中,孩子大人都應當自律,知道在什麼情況下這不是我的東西有不會帶給他,在整個情緒教育過程當中要這樣做。
這邊有一個情緒護城河,一我們對於孩子的部分我們要瞭解他的優勢,一個人被肯定的時候,他的心情肯定特別好的。當我自己要求有優勢,瞭解怎麼樣發展孩子的優勢,當他情緒穩定的時候然後再提升他的優勢。學習過程中,很多人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你數學不好給你補數學,英文不好給你補英文,其實越補越難,因為這些東西對我來講第一沒有興趣,第二個因為不好所以害怕。強項很強的時候對他來講情緒沒有焦慮的時候,一旦可以做得到,再試試看去鼓勵他,把一些事情做成了的,慢慢這個過程中因為你的態度讓他另外一個學習恐怖的部分產生了興趣慢慢就會強了。我今天一直在強調學習跟情緒很有關係的,我們很注重孩子將來學習情緒控制得怎麼樣,道德智商是一個人的品格基礎,假如說我今天的品格好,商場上有一個重承諾,只要是你說的我就相信,其實這個當中就是品格,道德是一個品格的基礎,心理學做了很多實驗,他們對一個孩子從小,一群四歲的孩子放了很多糖果在一個房間裡面,讓孩子進去,假如你進去的時候你只有看,你出來的時候我會給你二顆糖果,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做到這一點,他就看一看,甚至會有一個自我的約束,就是把手放口袋,然後告訴自己不可以拿。所以走一圈的時候,就會獲得二顆糖,那個時候通過這樣測試的孩子,將來本身在事業的發展都有一個很大的成就,因為他懂得卻節制自己,懂得在這個過程中不可以做這件事。因此品德和到達是很有關係的。
道德培養過程中我們講道德教育金三角,哪三個角,第一個是家庭,第二個學校,第三個是社會,其實整個社會的風氣對一個孩子影響是很大的。這個過程當中假如我們能夠不斷的去瞭解到這些孩子,怎麼樣讓孩子家庭教育中做好,有時候孩子為什麼有誤區的觀念,主要孩子現在在家中看得到的都是我的,現在都是獨生子女,你的也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而且很多父母親甚至跟孩子說,不用擔心,其實我們家很有錢的,我已經幫你都儲備好了,他是愛護孩子的。可是這件事情對孩子來說失去了一個進步的源動力,他出去的時候,無形當中覺得你的就是我的,無形當中孩子將來跟別人合作的時候,過去的觀念還有他的習慣變成他跟別人互動的時候分不清楚,會覺得這本身就是我的東西,就會自我催眠,品德教育在將來不管任何時候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怎麼樣在家庭的關注,學校的關注,社會的關注,大家培養出這樣好的習慣。在我們的道德教育中很重要。
中國人•幼稚園:您講起道德品質,也講到打孩子也是家長不道德的行為,可能有一句話,老祖宗傳了幾百輩,叫“棍棒下麵出孝子”。
黃秋蓉:其實我們常說常常打孩子,要分清原因,是因為他的行為不對我打他,還是我的情緒壓力來了我打他。第二個孩子為什麼有這樣的行為出現,更大是要關注到是因為誰的問題造成這樣子。這個過程當中,今天不是說孩子不能打,假如說我打孩子,假如說他今天真的做錯事,把他小手拿過來,用棍子打,這樣子不行,如果是大人手打孩子手心可以,這是教育的,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媽媽會打自己。處罰是一個教育的過程,處罰宜輕不宜重。不能因為自己情緒問題打孩子,這是不道德的。為什麼重,因為過去因為你忽略很多地方造成今天的行為不能收拾,所以才會重。回到原點,細節決定成敗,我今天跟你之間,假如從小開始培養,假如說從小有很多時間陪伴孩子,這個過程當中他的行為中我能夠掌控,很多事情能夠聽他說,他的情緒我能知道,他的觀念因為透過他講我知道,所以他講這個不對,還要這樣做,我會打他小手沒有問題,打了讓你知道,不一定是打,約束你的行為,不可以做什麼。比如你今天因為你不守信用所以今天的電視不能看,你不可以說這個禮拜不能看電視,這個太嚴重了,因為孩子不能等待,我們大人一個禮拜不能看電視已經很慘了,何況是孩子。我們的處罰要依據孩子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你可以說因為你今天不守信用,你回來沒有把功課寫完,所以今天的電視不能看,他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看電視,不是因為回來看到你不守信用,所以我就打你,這不對,這個不一樣的。不是全然說打孩子是不道德的,是因為我的情緒來了打孩子是不道德的。有時候孩子不是有那麼大的錯,因為我的情緒不穩定我打孩子,這是不道德的。我自己要很清楚今天孩子的行為跟我本身的情緒有沒有關係,而不是因為我今天不開心,今天老闆給我加薪了,回去孩子犯錯我也覺得OK,那就不對了,那就叫不道德了。假如說今天情緒不對,孩子稍微有一點點調皮,我就懲罰他,這個是你不能夠的。
中國人•幼稚園:您建議的懲罰的方式是什麼樣的?能給家長點建議嗎?
黃秋蓉:對孩子來講,孩子回到一個原點,我們先講處罰是一個教育的過程,處罰宜輕不宜重,處罰之前先有一個規範,叫事前策略,比如說今天說好了,我們倆個今天談好了,你同意了,我也同意了,今天下課之後要寫功課,寫完功課洗澡,那時候看電視剛好等父母親回來,假如說我先帶孩子一起回去的話,我煮飯期間,孩子可以先吃點點心什麼的。各個家庭不一樣的,一般我們在講的時候不建議一回去馬上書包放下寫功課,因為對孩子來講玩是他的天性。假如說我們一起回家,你可以有半個小時時間可以玩,對孩子來講是滿足的,接下來你讓他做什麼都願意。可是有些人不是,你回家就要寫功課,他就會邊寫邊玩。這個一定要事先約定好了,覺得這樣的時段安排沒有問題我們就這樣,這個禮拜先這樣做,我就寫一個約定表在牆上,孩子在做到後,就打一個勾,假如說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好多功課在規定時間根本寫不完,比如我已經四五年級了,很多功課根本寫不完了,這個時間跟媽媽說,我發現我很認真寫了,可是發現我的功課寫不完,跟媽媽,我可不可以到9點。媽媽也會說“我也看到了”,不能說“找藉口”,這樣就不行了。媽媽要說“媽媽發現你已經很認真寫了,可是功課很多了,要媽媽來寫的話需要很多時間,所以9點鐘是可以的”。這個過程中話語很重要,我常說父母親的話語會影響孩子整個學習願不願意跟你配合,這個很重要。一開始是一種策略,把這樣子一個規範先說好,假如說這個孩子壞習慣已經養成了,要改正的時候需要一定的耐心,很多父母親說不是答應過要這樣子的嗎?當我們說好之後,“媽媽相信你今天能做好”,他回來只要一開始做,可是一般孩子做著做著早知道不要答應就好了,所以這個時候父母親要做一件事,哪怕他坐下只有十分鐘,你就要說“媽媽發現你真的是一個守信用的孩子,你回來就開始做。”他本來十分鐘想停下來,你現在聽到你的這句話他就繼續了。很多孩子有自己的書桌,但是我覺得餐桌是最好做功課的地方,為什麼?餐桌比較有空間,孩子做功課,你可以在旁邊看你的書,當做孩子功課的時候,你不是幫孩子,說好像他做功課,你要幫他擦錯誤的地方,父母親不要用橡皮擦,父母親用橡皮擦就會把孩子的自信心給擦掉的開始。
為什麼這麼說?對於一個孩子,比如他剛開始在寫功課,不專心的孩子五分鐘差不多了,頭又抬起來,當頭一抬起來,以前的父母親會板臉瞪人,他看到那個臉越寫越沒勁。你知道這個孩子五分鐘就能檢查五分鐘,當他頭一抬起來的時候,你就跟他翹起大拇指,表揚他好,孩子繼續,又多了五分鐘,然後又抬起來的時候,在比劃一個很好的動作。又繼續多了五分鐘,這個樣子很奇怪。當以前寫這個功課需要一個小時,當真的是這樣一個過程當中半個小時就完成了,當他寫完之後,你要表揚他“兒子你會發現你自己今天好棒啊,半個小時就把功課寫完,而且寫得這麼好。”所以我們一定要從這個過程當中製造孩子的成功經驗,而不是說“你不是答應過我的嗎?五分鐘你看,就知道是這個樣子。”情緒被你勾起來的時候,他坐在那邊也不開心,父母的應對方式讓我的情緒不穩定,公司也是,如果老闆對我很好,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個過程是一樣的意思,第一個事前策略要做好,然後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的操作就要操作正確,叫正向增強,剛剛說的一個小小的動作,父母親的大拇指是最值錢的,所以當他頭抬起來看到表揚,他就會繼續寫,看到你的笑臉,慢慢把寫作業的時間就會縮短。
第二個假如他今天沒有做到,比如今天已經養成壞習慣,假如說這個禮拜都做到,會有什麼樣子的獎勵,這個獎勵不一定是金錢,帶你出去玩,買書,很多人說買玩具買什麼,第一個價格要符合現在各方面能做的。第二個孩子最想去做的,比如今天他最想去動物園玩,我們帶他去動物園,因為我們在玩的過程中是有教育的意義。這個過程中假如說做到,這就是獎勵,因為孩子不能夠等待,孩子這個天性你要記得,獎勵他不能說一個月一次的獎勵,他等不到一個月,假如說一個星期,他可以等待,比如說買一個貼紙,做到有一個笑臉貼上去,這個過程當中他做到這個點,我們的獎品其實讓他養成習慣,因為習慣養成需要21天。慢慢他做到又得到我的肯定,然後我又不斷這樣回饋,假如我是媽媽跟我們之間約定是這樣子,等你做到我要跟孩子爸爸說,“爸爸你看我們孩子多講信用,說到就做到,今天這樣做,而且我發現他的能力真的很好,這個會讓孩子覺得我的能力真的很好。你一定要講寶寶覺得你自己的能力很好,真的很講信用。“父母要去催眠他,要他養成好習慣,從小小的細節動作,為什麼常說你只要消化一點時間,這段時間只要花下去之後,接下來孩子只要習慣養成,他的觀點有了,你根本就會很輕鬆,父母親就是捨不得花前面的時間。所以會煩惱很久,我們清楚知道父母親怎麼樣做,當我們有做到,假如你沒有做到對你要有什麼樣的處罰,你是一個負責任的孩子,你一定會做到。假如你沒有做到的話,什麼樣的處罰對你是需要有用的。他開心的跟你講,那我有一個禮拜不看電視。他假如說自己講的,你就問他,因為你知道孩子做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還是我們剛開始的時候稍微調整一下,不要說算了吧,這個樣子你做不到。而是明明知道他做不到,可是用你的話語調整,媽媽覺得你這樣子太負責任,太嚴厲了,有點心疼。假如說你沒有做到,九點做完剩下時間是你的,孩子就趕快在9點前做完,孩子趕緊在9點前做完有自己的安排。假如說9點之前沒有做完該有的娛樂是不可以有的,可以跟孩子這樣談,而且這個處罰是孩子覺得可以接納的,可是有些父母親的規定孩子不得同意,聽到沒有就是這樣,你明天就要這樣做,假如說沒有做到你試試看,這個當中就會產生情緒,還是一樣回到情緒,所以情緒是無所不在的。
中國人•幼稚園:最後給我們講什麼叫讓孩子做生命的主人?
黃秋蓉:不管什麼樣的狀態,最重要我們說孩子的情緒跟道德智商是來自于父母言傳身教的,讓我們用讚美代替嫌棄,用鼓勵去代替批評,用接納去給予孩子機會,自由發展,讓他自由發展。這個當中讓孩子是一個自由自在的狀態,第一個能夠管理自己的情緒,能管理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他的人際關係就會好。第二個,日常生活中已經培養很高尚的品格,所以如果到了任何地方,一個人有一個受人歡迎到他的情緒穩定還要帶動他的能力發展。從這個過程當中我們講成功的特質跟完整的人格,怎麼樣讓孩子將來無論走到哪邊都是生命的主人,能夠管理自己,清楚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情緒來對待。而且我知道我的品格我是被人信任的,別人也是信任我的,所以這個過程中我的身體是自由自在的,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我很清楚到我自己本身我的存在價值,我有自信,我們講自信是來自於專業,專業來自於學習,還是回到那個點,學習跟情緒完全是搭在一起的,所以我們希望一個孩子好,將來能夠無論走到任何地方都能夠行為過人,聰明過人,我們一定從他的情緒和道德的培養開始。讓孩子為自己以後負責任,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讓他能夠以後為自己負責任。兒童教育的部分,從小知道父母的觀念是對的,我們做法是對的,之後慢慢孩子又長成自己一個獨立的人格的人,這樣的孩子將來無論走在哪裡都是受人歡迎的,當然自己本身也會很開心,所以當一個幸福自在又快樂的人。
中國人•幼稚園:今天非常感謝黃老師參加我們中國人•幼稚園的訪談,之前曾聽人說,聽您的課程會有一種幸福的感覺,我今天體驗到了這種感覺,我們今天訪談就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