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總話直銷】 淺談直銷公司品牌定位策略

20150404_130228

文◎劉樹崇

從公平交易委員會過去20年的直銷產業經營調查報告中得知,約有34.7%的參加人領取獎金,換句話說,65.3%的參加人只是購買產品、成為消費者而已,這群人沒有建構組織,因此沒有領取獎金,另一群人是消費者又兼經營者,這是直銷產業獨特的性質,因此直銷公司推動品牌策略,比起一般走零售通路(Retailing)日用品產業更困難,因為直銷產業的特性,其目標市場(Target Audience)包含了消費者(Consumer)及經營者(Business Distributor)兩種型態。

在資源有限之下,究竟要先向消費者,還是對經營者溝通品牌定位,這是一個大挑戰。而身為一位直銷經營管理者,卻是必須探討的重要課題,若不理出正確的方向,則可能徒然浪費行銷資源,無法達成行銷效果。

就實務的角度,可依下列不同的經營環境(Environment)及經營情勢(Situation)來談品牌策略。

Who,誰是我們的目標客群

讓我們傷腦筋的第一堂課,就是選定誰是我們主要的客群——是消費大眾?還是經營者?——做為品牌故事的訴求對象,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抉擇。

若要聚焦在經營者身上,基於經營者就是我們的推廣通路,若能獲得經營者的認同買單,則推廣的力道強,推薦會員數自然增加,營收跟著來。但若聚焦在消費者身上,由於消費者才是長期成長的基礎,運用有效的大眾行銷方法,在消費者心中培植穩定的品牌價值,則經營者便能順利地推廣銷售,並達成穩定的營收成長。

但問題是,這兩種參加人關心的焦點不同,消費者主要關心產品功能、價格、品牌知名度或服務等因素,而經營者則增加了獎金收入的考量,即俗稱事業的可行性與極大性,也因此我們對消費者著重在產品的文宣、專利及見證,而對經營者增加了事業說明會,當然這些都是很基本及傳統的行銷策略。

現今更細膩或更精確的作法,可依性別、年齡層、地區別、職業別,來做不同的品牌策略,並利用數據分析,找出有價值的溝通對象,省去許多無謂的浪費。

所以,我們會看到許多直銷公司不僅運用舊式的OPP來找新人,同時也運用社交軟體,例如LINE、微信、或臉書,直接接觸目標客群,快速直接的「網觸」,虛實並行的「溝通」。至於如何更有效地運用新型態媒體行銷,便需仰賴管理者的創新思維。

What,溝通什麼

有了目標市場的客群對象後,要給什麼菜單,又是一個大問題,像針對消費者的客群,現在許多直銷公司已不只用傳統的產品發表會,或者制式的刊物文宣來溝通了。

官網的產品訊息,點進去看到包羅萬象的內容,甚至連結到Q&A的版面,隨時回答產品問題。同時利用網路的發展,設計產品或事業的APP,讓公司的資訊傳遞更快速、更精準、容易複製,不會各說各的。但必須注意,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對象,客製化其閱讀的內容。

以消費者為主的版面,就應看到利用產品的內涵故事,來闡述其原料來源是天然性丶有機性及安全性,而非全然只是傳統手法,只訴求產品功能或特性,像台肥海礦水就是由花蓮外海深度達662公尺取得的海洋深層水,新益美的初乳來自生長在無汚染的紐西蘭草原的放牧母牛; 阿原手作肥皂是創作者阿原用心打造的結晶。

但不爭的事實是,在科技日益進步下,每家直銷公司都希望做出有特性及高品質的產品,當彼此差異性愈少時,突顯產品的靈魂更形重要了。談到對經營者的溝通內容,我也看到一個大趨勢,那就是賺大錢及成功的大人物現象,也不再被吹捧了,取而代之的是事業容易運作,人人可為,且多賺一份兼職收入,變成一股主流,畢竟大人物不是每個人都可達成的。

When,什麼時間點做什麼事

常看到許多新成立的直銷公司,著力推廣它的獎金制度是容易讓參加者成功的,吸引了多頭族群投入,一夕暴紅,但過不久,又不見其勢頭。基本上,獎金制度設計在有「傳」有「銷」下,才會有收入,所以無論太陽線丶雙軌制丶矩陣制或混合制,收入的高低是建立在傳銷組織的人數及活動力,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傳得快、銷得多。

(本文未完,原刊載於2015年12月【直銷世紀】276期,閱讀完整內容請加入粉絲平台或至直銷世紀市集購買紙本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