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期封面專題】中國直銷與電子商務的合流與爆發

文◎徐槐谷

在一般的觀念認為,由於存在像長城防火牆這一類限制,中國大陸在數位、網路及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應用上面,必然會比較落後。不過,事實正好相反。

中國大陸在這方面可以說發展蓬勃、成果豐碩,除了少數幾個禁忌領域,中國大陸官方對於數位發展環境的態度「相對寬鬆」。不少海外華人可能都曾透過PPS、PPTV、快手看片、風行網等軟體免費觀看影片,而在使用這類中國大陸軟體的過程中,也一定會碰上「對不起,您所在的地區暫時不能觀賞此片」這一類令人悻然的字眼。

獨特的數位發展背景

「對不起,您所在的地區暫時不能觀賞此片」這幾個字,表面上看起來只不過是一句簡單的提示,其實背後所代表的正是一種中國大陸官方對於數位發展環境態度相對寬鬆的事實。

對於中國許多數位領域的企業人士而言,長城防火牆其實也是本土數位企業的金鐘罩,一個防堵國外數位巨擘(例如谷歌、臉書、LINE)進入中國大陸同台競爭的強大防線。所以,百度可以持續生存,而不會像雅虎一樣被谷歌鯨吞,QQ能夠抵擋MSN,微信能夠免於LINE的威脅而獨大。

在APP成為當代生活重心的時候,同樣由於Google Play不能在中國使用,更促使中國發展出數十個甚至上百個Android 應用市場的熱鬧場面,例如阿里雲應用、百度應用、360手機助手、機鋒市場等等Android 應用市場同台競豔的現象。

總結而言,中國大陸不論早期的電子商務或近期的行動商務數位,由於獨特的背景、龐大的市場,以及積極的投資,在許多熱門領域上都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從而孕育出像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這一類中國數位領域巨擘。

中國電子商務概況

中國數位領域的發展,當然也在數字上有十分可觀的成果。2010年,中國電子商務的官方交易統計為4兆5千億人民幣。此後5年,幾乎每一年都以大約20%的增長率穩定成長;至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12.3兆元人民幣,較2013年增長21.3%;2015年具體數字尚未發布,但如以最保守的年增率20%估計,交易量最少應有14.7兆人民幣的表現。

而由於受到阿里巴巴持續翻倍的鼓舞,很多人對於中國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更是充滿樂觀,部分專家預估,到了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會達到24.2兆元人民幣,約等於4年成長1倍。

電子商務是一個總體的概念,其下又可概分為B2C(網路購物)、B2B(企業間透過電子商務進行交易)、O2O(Online To Offline)及線上旅遊交易等幾項。

在中國電子商務的表現中,B2C的表現與成長最為耀眼,至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B2C交易突破全國消費總額的10%;也就是說,中國零售業有10%透過電子商務完成。如依照上述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4.2兆元人民幣樂觀預估,中國電子商務B2C在中國零售總額的占比也將會很快地翻倍為20%。

中國電子商務B2B,由於企業間交易涉及較多不透明因素,因此,B2B很難有比較權威的統計分析,在此也不予探討。

線上旅遊交易,這個模式可以說是所有電子商務中最早被運用獲利的模式,即使發展歷史較為久遠,還是具有相當可觀的成長空間,相對於2013年,2014年中國線上旅遊交易仍然成長27.1%。

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又稱「在線加離線」商務模式,是指藉由線上行銷、線上購買來帶動線下(實體店鋪、賣場)經營和績效的模式。O2O運用電子商務快速的傳播特質,將打折、抽獎、服務、預購等實體商店的資訊傳播出去,從而吸引顧客上門,誘發老顧客進行消費或者創造新顧客。

O2O特別適合必須到店消費的商品和服務,比如餐飲、健身、看電影和演出、美容美髮等,過去借力寄發紙本目錄的大賣場、連鎖賣場,也紛紛成為O2O的主角。當然,實體據點為必備條件的中國直銷,也可以善用O2O模式。

這一個概念,成長速度也十分驚人,在2014年,中國O2O商務模式也快速成長了42.8%。

中國行動商務概況

由於智慧型行動裝置普及率快速提高,行動商務成為另外一個現代商務的激烈戰場。根據Criteo《2014年第四季度行動電子商務現狀報告》行動電商發展趨勢顯示,行動電子商務交易達到全球電子商務交易的1/3,並且還將隨著全球智慧手機使用率的提高而持續快速增長。

 而據《中國網路零售市場資料監測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行動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已占中國電子商務交易總額1/4,其成長率更是驚人,2014年較2013年成長了378%。

 目前,手機淘寶+天貓的市場佔有中國行動商務半壁江山,這主要在於馬雲擁有最多商品的優勢,並較早進行行動商務佈局的緣故。淘寶+天貓之後,中國行動商務排名第二的是京東行動,約占全部行動市場的7%。

 中國直銷大爆發

經過長年管理與觀察之後,中國官方對於直銷明顯轉為抱持相對正面的態度,並具體呈現在近三年間直銷牌照的審批發放速度。比較2008~2011年,4年間審批發牌的龜速,2012起,中國直銷的發牌明顯加速,2012~2015年4年之間,拿牌公司總計有41家,而單單2014、2015兩年之間,新增合法直銷公司就有26家。因此,中國直銷界形容這兩年為中國直銷的大爆發年代。

 根據《知識經濟•中國直銷》統計,在排除未拿牌公司的的潛在業績後,2014年56家拿牌公司,共創造了1599.15億元人民幣的業績,比較2013年的1286.65億元人民幣,增加了312.5億元人民幣,成長率為24.3%;而依據近幾年中國直銷年成長率超過20%的平均速率估算,預計2015年中國直銷合法拿牌公司的營業總額將超過1900億,甚至超過2000億人民幣。

 很顯然的,直銷是除了電子商務之外,中國另外一個十分火紅的商業模式。

 更重要的是,過去那種認為中國直銷可能美商獨大的偏見,在完美(馬來西亞商,2014年營業額223億人民幣)、無限極(中國,2014年營業額165億)、權健(中國,2014年營業額135億)、中脈(中國,2014年營業額125億)等公司急起直追的情況下,已被完全顛覆。

 2014年中國10大直銷公司中,非美商有6家、美商4家,非美商營業總額為721億,其中中國本土公司有5家,營業總額498億人民幣,已略高於4家美商公司的合計營業額486億元人民幣。4家美商公司若扣除占盡先機的安利,另外3家公司的合計營業額將減為199億元人民幣,還不到5家本土公司合計營業額的一半。這個事實說明,在中國直銷市場上,本土公司已展現出領先美商老牌公司的強大實力。

 但是,中國直銷的大爆發也等於是一場大競爭的開始,如何生存發展、脫穎而出、後來居上,已成為直銷公司拿牌之後所面臨的嚴峻課題,而直銷經營如何接軌電子商務與行動商務,則又成為這個課題的一個主流方向。

 中國直銷與電子商務

直銷與電子商務,不論在理論上或在實踐上,都是可以互為犄角、相輔相成的商務模式,這一點,已被許多美商公司加以驗證。

 但是,在中國,直銷商務與電子商務卻存在著許多接軌的難題。

 其一是,「直銷公司的電子商務」與「電子商務型直銷公司」容易發生混淆,在電子商務型直銷公司強調可以不落地的特質下,使得中國直銷主管部門對「直銷公司的電子商務運用」同樣心存疑慮。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一般直銷公司所思考的電子商務,似乎很難在線上加入、線上推薦、線上消費、線上領取佣金等不被法規認可的概念外,探索出主管部門可以安心的電子商務接軌策略。因此,在此漫長時期,中國直銷公司在電子商務的運用上面始終沒有開創性的發展。

 其二是,大多數直銷公司對於電子商務的概念很難跳脫門戶網站的思維,所謂發展電子商務,總不外就是要建設一個傑出直銷門戶網站。但是,門戶即使建構出來,效益卻不明顯,最後,花了大錢的門戶網站常常淪為乏人問津的蚊子門戶。

 不過,在此同時,安利(中國)卻已依據中國的特質,逐步落實直銷商務與電子商務接軌的目標。安利直銷接軌電子商務的做法,可以簡單分為4個建構與運用層面:

 第一是基礎建設,安利前後投資超過7億人民幣,在廣州建構安麗全球第三大數據中心,其主要目的在於強化安利資訊傳輸(包括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對經營者的組織實況及獎金運算、公司內部訊息交流等等)的快速、穩定及安全性,並能夠促進安利經營管理、銷售物流以及顧客服務的便利化與標準化,從而提高營運績效,並降低相關成本。

 第二是暢通的金流,為實現使電子商務成為直銷商務的助力,安利很早就積極推動銀行卡等非現金交易概念,並充分運用包括支付寶、委託銀行扣款、銀聯在線等網上銀行技術,使非現金金流系統更為暢通普及,為電子商務的交易提供了靈活的基礎。

第三是O2O的充分運用,中國直銷強制建設實體通路的規定,一度是令人懊惱的做法。但是,安利很快地在這樣的規定中找出機會,並在還沒有O2O這個名詞出現之前,充分運用了Online、Offline的巧妙關係,創造可觀業績。

 第四為安利商務隨行APP的開發推廣,有了資訊流、金流、物流等基礎,在進入行動裝置時代之後,安利商務隨行APP的5大功能「我的助理」、「線上購物」、「訂單管理」、「互動天地」和「安利資訊」充分發揮威力,使安利成為最早擺脫直銷商務與電子商務在中國發生衝突的公司。

 中國直銷電子商務大爆發

目前,大多數中國直銷公司也正循著安利模式,設法將直銷商務與電子商務特質進行第二代接軌。

 除了安利資訊流(數據中心)比較難以跟進之外,在阿里巴巴的推波助瀾之下,各種有利於電子商務的第三方物流、金流條件並非專屬於安利,而解決直銷商務與電子商務衝突的直銷APP,也不再是高門檻的難題。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結合產品消費、顧客服務、經營管理、線上教育等特質的完美中國APP、無限極e帆網APP、中脈工具流APP等行動商務應用程式,陸續跟上安利商務隨行APP,成為該公司會員必備的利器之後,也許2016、2017年就是中國直銷公司電子商務大爆發的年代。

(原刊載於2016年1月【直銷世紀】277期,購買紙本雜誌請至直銷世紀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