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通鑑】半部論語治天下~趙普

chaopu201509

文◎馬文彬

西元960年冬,陳橋驛一場黃袍加身的大戲,讓男主角趙匡胤先生不動一刀一槍,順利地結束瘋狂的五代十國,建立起300年的趙宋王朝,但我相信,這場戲除了趙匡義、石守信、王審琦等幾位傑出的男配角之外,背後的導演「趙普」才是真正厲害的角色。

這位國際級的大導演,論其智謀與功勳,絕不亞於之前的管仲、張良、諸葛亮,但為何他的名氣遠不如這些前朝「明佐」呢?就讓本期的「君、臣、佐、使」系列專欄,為讀者們解析「趙普」一生的功過,並以他的幾段故事讓直銷領袖們做為借鏡。

與覆車同軌者傾 與亡國同事者滅

愛因斯坦曾說:「全天下最愚蠢的事就是,每天不斷地重複做相同的事,卻期待有一天能出現不同的結果」。趙普雖然比愛因斯坦早出生900多年,但這個道理在趙普的心中還是十分清楚的。歷經了紛亂的唐朝末年跟五代十國,趙普明白一件事,就是依靠「強枝弱幹」或是「重武輕文」想要在中原建立大一統的王朝,終究是行不通的。

此時,年輕的趙普想扶持一個政權,一個不像五代十國那樣短命的政權,當時後周的小皇帝年僅7歲登基,符太后垂簾聽政,趙普眼看著外戚跟宦官的奪權輪迴戰又將開始,於是下定決心,做了一個不一樣的選擇,把目光投向了當時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趙匡胤的職位相當於二戰時美軍的太平洋戰區司令,不僅手握重兵,輿論威望也頗高,一場兵不血刃的宮廷劇,就在趙普的精心策劃之下緩緩揭幕。

各位夥伴,當您面對職場上的僵局,是不是也能像趙普一樣,勇敢做一次不一樣的選擇?因為重複做相同的事,是不可能有不同的結果。

事前守口如瓶 事後分寸不爭

雖然《宋史》盡可能地對「黃袍加身」事件略而不記,但​零星的舊史卻透露出趙普在事件前絕對做了驚人的準備。趙普周旋於各個勢力之間,說了許多趙匡胤及後周官員想說而不便說的話,想做卻不便做的事,不但秘密地完成軍事部署,更順利地讓所有參與者心照不宣。

如果不是依靠趙普出謀劃策、守口如瓶,光靠那些舞刀弄槍、迷信武力的將領,「陳橋兵變」一事不僅難以成功,更恐怕會胎死腹中。光用事後的成效來想像, 趙普事前所做的思想工作,絕對比日本桃山時代豐臣秀吉所謀劃的「清須會議」複雜許多,連太宗趙匡義都承認,趙普在兵變事件中主謀的作用,是其他將領難以替代的。

起事成功之後,石守信、高懷德等一大批擁戴黃袍加身的將領都獲得了晉升,而不可思議的是,咱們大導演趙普,最後竟僅落得了一個右諫議大夫兼充樞密直學士的一般官職。

這時的趙普耐住性子,並沒有吵著找趙匡胤要求加官晉爵,更沒有在眾功臣之間爭個臉紅脖子粗,因為趙匡胤與趙普心裡都很清楚,對於趙普而言,此時封高或封低都會使他身分曝光而陷入險境,封個諫議大夫對趙普來說,可說是恰如其分,君臣二人之間對封官的默契,以及趙普強大的心理素質,不僅在歷史上許多開國功臣中十分罕見,也是值得我們直銷業界夥伴們學習的地方。 

平定二李之亂 策劃杯酒釋兵權

北宋建立以後所面臨的形勢,依然是武臣弄權,絲毫沒有改變五代十國的動盪局面。當時後周的李筠和李重進,竟勾結後漢起兵反宋,趙普力主平亂,多出奇謀,並勸趙匡胤親征,在趙普的輔佐下,不到1年便粉碎了二李叛軍。

不管是出計策還是上戰場,趙普皆身先士卒,頗有集合張良、蕭何、韓信三人為一體之勢,既然趙普功不可沒,平叛有目共睹,因此趙匡胤隔年便順理成章地將趙普補封為兵部侍郎兼樞密副使(相當於宰相)。這故事提醒我們,想升官發財千萬不要急,尤其是在我們直銷行業,只要有實力、加上沉住氣,機會永遠會留給準備好的人。

由於趙匡胤是仰仗兵權又只靠部下擁戴而登上皇帝寶座,因而他十分懼怕有兵權的大將也擁兵自重,來一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因此,他登基後還是食不甘味,夜不安寢。趙普當然也替趙匡胤想到了這點,他知道趙匡胤深以石守信執掌禁軍為憂,畢竟石守信的殿前都點檢一職,正是趙匡胤之前的位置,他擔心哪天石守信也來個黃袍加身,歷史又要走回頭路。

君臣二人不謀而合,某天趙匡胤向趙普詢問對策,以圖長治久安。趙普胸有成竹,對之以「稍奪其權,制以錢糧,收其精兵」的十二字方針。於是,一日晚朝之後,趙匡胤趁著醉意和大將們暗示,以後我在朝中做我的皇帝,你們回鄉去享你們的清福,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石守信等數十名大將立馬聽明白了,大夥兒也十分上道,第二天起紛紛辭去軍職,交出兵權,到地方上做起節度使的閒職,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杯酒釋兵權」。趙普此策一出,奠定了宋朝一代「重文輕武」、「強幹弱枝」的治國方針。 

隆隆其始而未能克終

趙普一生在政治舞台上活動了50年,後世對他的評價兩極。單就一個終結亂世、開展太平的輔佐者來說,趙普確有其不世之功,連一代理學大師朱熹都說:「趙韓王(趙普)佐太祖區處天下,收許多藩鎮之權,土國家百年之安,豈不是仁者之功?」稱讚趙普是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他所佐治制定的鞏固中央君主集權和地方分權的政策,對於結束長期政治動亂、實現中原統一是有貢獻的。明代朱元璋也表示,如果沒有趙普讓諸將提早解除兵權,宋朝也許只是五代十國裡另一個短命的政權。

但  對於消極的後果來說,兩宋長期疲弱的軍事戰力,趙普同樣要負上歷史的責任。趙普年輕時僅處理過地方官吏的事務,學問不多,治國方略有限,等到做了宰相,太祖也常勸他要讀書。相傳趙普書箱內只有一部《論語》,趙普還曾驕傲地跟宋太宗說:「我讀書範圍是不出《論語》一書,可我當年能夠靠半部《論語》幫太祖平定天下,現在仍然能夠靠另外半部《論語》輔佐陛下您把天下治理好。」趙普身為宰相,僅以半部《論語》治理天下,還引以為傲,這不僅令人匪夷所思,更妨礙他在宋代的歷史上做出更積極的貢獻。 

趙普3次任相期間,僅看到他個人對君主的忠誠,卻看不到他造福人民的政績,這不僅是宋朝最大的缺憾,也是趙普無法列名為歷史明佐的主要原因,各位直銷業界的專業經理人若能引以為鑑,未嘗不是功德一件。(原文刊載於2015年9月【直銷世紀】273期,收藏紙本雜誌,請至直銷世紀市集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