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大趨勢】比食安問題更嚴重的健康殺手:空氣汚染

bee-839761__180

文@江晃榮

台灣近年來一直遭中國霾害、沙塵夾擊,加上低溫與乾旱,導致許多人呼吸道發生問題,如突發性咳嗽、眼睛酸痛、流淚水、皮膚癢等。這是比食安更嚴重的健康殺手,因為吃的東西可自行選擇,但呼吸的空氣有錢沒錢都是同一品質的空氣,更令人倍感無奈。

空氣中有害人體的主要懸浮粒

空氣汚染所導致過量懸浮於空氣中之塵埃與鹽類質點,由於顆粒的質點極細微,肉眼無法辨識,看起來有如霧,其實在氣象學上應是霾。霾在大氣中多呈乳白色,惟如對遠地明亮之背景,則呈黃色或橘紅色;如對較陰暗之背景,就如霧般,使天空蓋上一層面紗。

霾是空氣汚染物籠統名詞,包括一些懸浮粒,總懸浮微粒還包括多類化學粒子,可能是無機纖維、微量金屬,或多種有機物質,它們可源於燃燒所產生的碳氫化合物,或是在排放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時所形成的硫酸鹽及硝酸鹽。例如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1微米是一公尺的百萬分之一)的顆粒物,也稱爲可入肺顆粒物,其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0。雖然PM2.5只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對空氣質量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PM2.5來源共有三種:

1.自然源:火山爆發、森林火災等。

2.原生性:火力發電廠、石化工廠、一般工廠燃燒不完全所產生的,包括重金屬、戴奧辛、多環芳香烴、及柴油車燃燒不完全的有機碳。

3.衍生性:工廠、汽機車、石化業所排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有機碳化合物。

另一常見懸浮微粒PM10(直徑≦10微米)是可以進入人的呼吸系統的顆粒物。PM10主要來自沙塵暴,車輛排放廢氣及工廠排煙,顆粒比PM2.5大,但也會沈積於鼻腔、咽喉部位,造成過敏性鼻炎,引起氣喘及咳嗽等。

台灣自公元2000年起受到中國沙塵暴影響,造成空氣品質不良,由於中國沙塵暴持續發生,導致台灣空氣品質陸續受到影響,中國沙塵暴影響範圍及持續時間日益嚴重。

PM2.5及PM10對人體的傷害

殺傷原理:顆粒越小的,越致命。

這些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最直接的副作用,就是讓天氣產生像是薄霧般的朦朧感;PM2.5濃度越高,則能見度越低。於PM2.5濃度高的環境中,不久就會引發咳嗽、吐痰,將空氣中一些「粗」灰塵顆粒吐出來(直徑>5微米),伹仍會對局部粘膜產生刺激作用,進而引起慢性鼻炎。

然而,這種「粗」的顆粒並不是對人體影最為嚴重的,PM2.5(才是對人體有致命危害的主因,也是心肺血管致命殺手,危險超過癌細胞。

PM2.5能直接被人體吸入呼吸道內,進入肺部或進入肺泡,並能進入血液通往全身,這也是造成氣喘和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主要原因。由於PM2.5本身的毒性或攜帶有毒物質,因而對人體健康會造成極大危害;其重金屬成分可以危害人體的多種部位,包括神經、腸胃、心臟、肺、肝、腎、皮膚等。

美國心臟協會曾估計當空氣被PM2.5污染後 就導致美國每年約60,000人死亡。吸入的PM2.5有50%會沉積在肺中造成肺部硬化,其含有害的物質,如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質,更是造就肺癌的頭號殺手。

居家環境 PM2.5暴露愈高,頸動脈內中皮層厚度也會增厚,恐與動脈硬化等有關,血液中發炎指數、自主神經功能都會受到影響。

細懸浮微粒(PM2.5,直徑≦2.5微米),已有監測但尚未說明並列入管制。根據環保署訂定標準,PM2.5每日標準值為每立方公尺35微克,年平均標準值為每立方公尺15微克,凡是低於前述標準,空氣品質就算良好,超過則依超出的程度分注意、不良、嚴重不良三等級。

有研究指出有高血壓、糖尿病的小鼠暴露於台北市空氣中3個月,期間北市的PM2.5平均值為每立方公尺13微克,空氣品質良好,但之後小鼠仍出現心肌發炎、腎小管病變等。

所以原本就患有氣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民眾,更容易咳嗽、痰多,也容易被誤認為是突發性過敏。此外,氣管收縮,心臟便加快,容易讓有心臟疾病的患者呼吸困難、增加心肌梗塞機率。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因細菌感染引發肺炎,甚至引發敗血症、休克。

KTV或電影院中,爆米花機旁邊的空氣最不好;電影院內二氧化碳、細菌數容易升高,加上於裝修材料多、通風不足,空氣品質已經不好,加上爆米花機產生的汙染物,容易造成呼吸道不適的PM10、PM2.5粗細懸浮微粒濃度特別高。

另一項台北市住宅與PM2.5研究顯示,低樓層比中高樓層監測到的PM2.5濃度高10%-20%;若住家附近有工地、工業用地、離道路較近等,PM2.5濃度都會增加。

面對空氣污染自處之道

1.隨時注意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數據。

2.空氣品質差時,應盡量待在室內,並緊閉門窗,使用空氣清淨機。

3若須外出,應避免經過空污嚴重區域,並切忌在戶外運動。

4.家中廚房應裝設抽油煙機,避免煮菜時吸入。

5.一般棉製或外科口罩無法抵擋細懸浮微粒進入呼吸道,即使用N95口罩也效果有限,最有效的防治策略為不外出。

6.改善室內空氣品質,不是只有改善空調換氣率或增設空氣清淨機等選擇,適當擺設綠色植栽,也能達到清淨空氣效果,還可增加生活中美的品味。

美國太空總署為了改善太空艙內的沉悶情況,嘗試在太空艙內種植綠色植物,不僅提升空氣品質,也能讓太空人心情更好。可在居家或辦公處擺設綠色植栽,不但省錢,也能吸附二氧化碳、落塵與甲醛,更能提升視覺美感。

居家或辦公室、教室內,每9平方公尺可擺一株6吋盆栽(直徑約15公分),並將植物置於通風、有日照處,有助維持室內空氣品質在最佳狀態;若植栽擺設得宜,還能設計成室內景觀,美化室內空間。

結語

台灣在2012年五月制訂PM2.5標準,但並未將整體空氣品質管理指標,由空氣汙染指數改為空氣質量指數。國外對空氣汙染的管控,除了一般的空氣質量指數,更重視路邊空氣汙染的改善;具體做法除了設置路邊空氣品質監測站外,還限期淘汰老舊柴油車,增加零排放巴士。

產業發展更應該先做健康風險評估,看居民可接受的風險多高,在數值內做汙染量削減,並確實做推動好實時的監督。

過去倫敦曾發生過重大霾害事件,其汙染比日前的中國更加嚴重,但經歷數10年治理後,汙染物下降近80%;美國洛杉磯在1970年代也曾發生嚴重光化學煙霧事件,2000年後,洛杉磯車輛多了3倍,汙染排放卻僅剩當年的1/4。目前的霾害問題並非無法解決,但提高台灣人對空氣汙染的認知與實際改善汙染問題,不只是政府的職責,企業界及全體人民的配合是絕對必要,其他地區的前車之鑑與作法絕對值得借鏡。(原刊載於2015年4月【直銷世紀】268期,藏紙本雜誌,請至直銷世紀市集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