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的製造

啤酒的製造
一、啤酒的製造方法:(台啤製作過程,可歸納如下)
啤酒的製造過程中仍不出『製麥』、『糖化』、『發酵』、『熟成』、『過濾』、『充填』等程序,非得經過一連串的粹煉,才能將看似不起眼的大麥蛻變成滴滴香醇可口的啤酒。
1. 製麥:
首先要將洗淨的大麥浸入麥桶槽內,讓麥子吸收發芽時必備的水氣、氧氣,在嚴密的溫度、溼度控制下,讓大麥適度發芽(綠麥芽)後用熱風乾燥為製麥。在製麥工程中,大麥發芽時有酵素生存,內容物變成容易溶解的狀況,所以能保有啤酒製造必要成分、性質及特有的色、香。
2. 糖化:
將研磨後的麥芽加入熱水,使澱粉糖化變成糖化液,糖化液過濾後添加啤酒花煮沸後經過濾製成麥汁。
3. 發酵:
麥汁冷卻後加入酵母至發酵桶進行主發酵。麥汁中的糖分分為酵母的營養源,幾乎被分解成酒精和碳酸氣 。 這樣發酵終了的啤酒稱之為青啤酒 。 啤酒發酵用的酵母(啤酒酵母)各種啤酒各有適當的純粹培養株。依使用酵母的型態可分為上面發酵啤酒及下面發酵啤酒。上面發酵的發酵溫度比下面發酵者高,可縮短發酵、熟成期間。
4. 熟成(後發酵):
利用青啤酒中殘留之糖份,於低溫下繼續發酵,產生不可缺少的飽和碳酸氣,並釀成具成熟風味的啤酒。
5. 過濾 :
熟成終了的啤酒以啤酒過濾機進行一至二次的過濾程序,以完全去除酵母及微粒子成為透明琥珀色的啤酒。
6. 製品包裝 :
將檢查合格的空瓶以真空方式進行充填、封蓋、貼標、裝箱等程序。

二、啤酒發酵法,可分為以下兩方法:
1.上層發酵;其特性為發酵溫度是在攝氏15~25度之間,而完成的啤酒口味偏酸,香味偏水果香,且層次多變化,例如比利時系啤酒多採用此種發酵法。
2 下層發酵:其特性為發酵溫度是在攝氏9~15度之間,且完成啤酒口味較為中性純淨,而香味偏麥香。例如海尼根、麒麟、台啤…等皆採用此種發酵法

以上兩種發酵方式所使用的酵母種類各不相同
下層發酵因需要較低的發酵溫度(最適當溫度介於攝氏9~10)..故以一般私釀啤酒而言,較推薦上層發酵法(因為低溫發酵設備”很”傷本 )。

三、注意事項
1.第一次發酵,發酵首重防雜菌汙染,啤酒釀造失敗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衛生”;發酵及儲藏容器清洗殺菌不全,釀造用水沒有煮沸導致生菌數過高,發酵容器密封不全導致雜菌。
ps.酵母需要營養;什麼酵母也要營養?.是的,酵母與人一樣要”吃”跟”呼 吸”的喔~

2.發酵可略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稱為有氧發酵,主要目的在於讓酵母細胞增殖分裂,此時需要氧氣與氨基酸的供應以利細胞的增殖分裂。所幸的”罐裝麥芽膏”已含有足夠的氨基酸來供應所需養份。
第二階段為無氧發酵;主要目的為生產酒精及醇類物質,發酵溫度是一重要因素,當發酵溫度太高,酵母工作太旺盛時,容易產生不利於口感的物質(所以台灣的冬天是釀造手工啤酒的最佳時機),可把發酵桶置於陰涼通風處以利散熱(在攝氏15~20度為上層發酵法的最佳發酵溫度)以及避免光照。
ps.排氣;是的,有”吃”就會”排氣,.酵母排出的氣體為二氧化碳,於”第一次發酵”時需將產生的氣體排出;因為”私釀啤酒”的發酵桶大部分採用普通容器,能承受”帶壓發酵”的壓力是一重要注意事項。
3.當”第一次發酵”約5~7日後測量發酵液(嫩啤酒)比重;當比重連續24小時無變化時(或連續24小時無氣泡產生)即可進行”第二次發酵”。
4.第二次發酵..即”裝瓶發酵”;目的為產生二氧化碳,形成啤酒不可或缺的泡沫氣體,此時需要加入葡萄糖或蔗糖來發酵以產生二氧化碳;一般經驗每公升啤酒加入6~7公克就好,太多會造成”暴瓶”(啤酒炸彈)。
5.建議;釀好的酒最好儲藏3~4週才好喝,最好把它放到夏天…..喝的時候記得不要搖哦,而底下的酵母不好喝喔~
  ( 陳秋文 食品技師 資料彙整  2015/10/12)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