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創期

就像一般媽媽想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讓孩子能夠真正適性發展,但不想只是透過閱讀書籍、電視、網路上所謂的〝專家〞的育兒知識,該如何正確科學化、有學理性的教養自己的孩子,黃秋蓉老師開始跨越原本的專業領域,開始踏上從教養學習開始的教育、心理領域的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感於客觀瞭解孩子行為的重要性,不要因為家長個性上差異的誤判,影響親子間的關係與父母教養觀念的衝突,因緣際會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專家伙伴,同時也有軟體技術開發團隊的協助, 於2001年9月開發出利用網路施做的評量工具。剛開始只想設計針對孩子的評量,但在驗證問卷信校度的過程中發現,家長自我瞭解才更重要,常常是引導觀念改變的關鍵點,所以也就順勢發展出成人的評量工具。

雖然是從幼稚園孩子與其家長開始,在一千多個家庭驗證孩子與家長評量過程中,也逐步發展出對應的解決方案與輔導方式,更陸續開發出其他年齡階段的評量工具;也因為有自己技術團隊的支持,將較難資訊化的投射式問卷「彩跡」、「圖跡」與「字跡」也開發完成,並做千筆以上規模的實際田野驗證。至此,「SI」開始科學化的客觀評量,與進行系統化的教育與輔導方案。

 

潛龍期,蘊藏累積能量的階段

因為有網路科技的多元客觀的評量,以及解決方案的教育與輔導,黃秋蓉老師所經營的市場逐漸在兩岸開展,原本黃秋蓉老師所屬的駿嘉公司需要更多資源與協助,以前的伙伴看好市場前景,就與黃老師共同合資創業,新的運作團隊初期就由崇耀國際公司負責市場規劃與推廣,禾積公司負責評量技術開發與維護,這種不同專業的企業式組合也是後續形成更龐大SI虛擬團隊的前身開端。

2008年新的企業團隊開始運作,初期也承襲既有營運模式,以評量銷售、教育訓練與輔導為主的推廣為主,但受限於業務主要是以「人」為主的服務模式,其市場取代性與普及性,會因為可被信賴的「專家」數所限制住,所以從2010年開始大幅轉型營運模式,採用「實」、「虛」的整合商業模式,透過架站軟體普遍性與方便性的「平台」,當成是「實體」在雲端網路的「虛擬」角色。另一方面,也確認整個SI團隊的營銷模式以「提供解決方案」、「市場授權」為主要的經營方向。

在這段期間,一方面整個團隊利用最精簡的人力尋求可以共同「市場授權」的合作夥伴,也不斷利用不同市場的配合操作,精進改善各階段各領域所需要的解決方案;也因為有第一線實務的需求,平台、軟體也逐項開發出解決方案所需要的系統項目。

SI是從經營「人」的角度切入,所以本身在尋求各領域、各市場的合作夥伴是精挑細選,因為我們認為合作不應該是「交易買賣」的關係而已,我們更需要雙方對於營運理念、市場認知是一致的,所以整個團隊有別於一般商業思維模式,為了營收而屈就理念、可能犧牲「作對的事」來滿足當下所謂的股東權益。因為如此加上有同樣理念股東的支持,我們斷絕很多看似是合作,但證實市場不可行,現在已經不存在的機會、企業。

我們選擇不走常規的路,一路走來雖然辛苦,也曾經面臨斷炊的危機,但機會總是在,因為我們堅信只要是「作對的事」,做有利於社會大眾的事業,老天爺都能讓我們逢凶化吉,不斷累積墊高整個解決方案、合作與市場機會的正向能量。大約從2013年開始,整個團隊有更多更優秀的伙伴因為相同理念與認同營運模式,陸續加入SI團隊,短短2、3年間,從原本幾家與SI有關的公司,因為在不同專業、不同市場領域,快速擴增到二十幾家企業,這些公司都是代表不同領域的市場機會,也是SI團隊在該領域、市場的授權代表,這些與SI有密切伙伴關係的公司,就逐漸形成更龐大的SI虛擬團隊。

  

見龍在田,跨越營運鴻溝,蓄勢待發

2013年是SI團隊重要一年的開端,因為相同的理念與遠景,有專家學者與更多伙伴加入團隊,讓SI服務與解決方案在有學理背景的支撐下更加完善,也透過與專家學者的整合與規劃,讓SI的營運模式成為下個階段市場主流的營運模式。從2014年開始,短短不到兩年期間,SI團隊就增加了將近十家「禾」字輩的公司,加入更多在不同的專業服務、不同市場領域經營,這些公司本身背後代表更多的伙伴加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業方向可以發揮專長、經營。

在這個期間,在伙伴們的支持下,正式成立「禾田社會企業」,代表整個SI團隊正式、有計畫性的透過自身力量,來涉入「企業社會責任」的領域,我們也想證明,不僅大公司有能力外,只要有心,每家企業無論何種規模,都可以盡一份對社會的責任。為此,禾田社企設立初期,即朝向三個方向盡社會的心力:(1)友善土地的小農;(2)偏鄉教育;(3)弱勢團體的自主經濟。運用SI所發展的平台、系統、評量與教育輔導機制,讓協助的對象能有自主經濟體的能力,同時串接SI所經營的跨領域型電子商務,將通路帶給這些協助對象,讓他們因為能夠改善家庭經濟生活,而更願意對土地友善、對下一代教育的參與和對弱勢者的機會平等。進而影響更多人認同參與,協助更多小農、家庭願意改變學習如何友善土地、如何讓教育受教權均等,讓自己與下一代生活更好。

  

或躍在淵,團隊成員都以「規模最小的大公司」目標邁進

當市場都在追尋如何透過網路社群求得經濟效益時,忽略具有八成以上對客戶有影響力的實體經濟體,如何協助每個有服務客戶的實體通路形成社群的能力,進而產生自主電子商務與自有廣告,這就是下個階段電子商務的趨勢:「經濟社群」的發展。從「人」的關懷應用,串起所建立的信賴關係形成的「經濟社群」,SI目前所發展的技術與服務,已經從評量工具,發展出「經濟社群」所需要基本的服務項目,包含有專屬平台、專家知識、自有視頻系統、自主電子商務、廣告播放、通路回饋機制等技術項目。在SI團隊中,每家公司都是不同產業、不同行業、不同服務應用的代表,集合在地擁有資源者與市場有服務能力者,透過SI不同的技術項目,整合出適合各領域的「解決方案」,授權給在地有營運能力的伙伴推廣自己能掌握的「經濟社群」。 

在既有的市場發展,讓已經有經濟活動的實體市場,轉換為有科技含量與雲端網路的「經濟社群」通路模式。因為「授權」,所以每家代表不同行業、技術領域的公司,都能以最少資源營運最大的市場資源;團隊中,因為有不同專長可以相互支援分享,所以每家公司代表的都是「市場機會」,每家企業都能以最少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市場效應,每家企業的代表都在努力追求「規模最小的大公司」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