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中文名称:“中欧可持续发展交流基金会”
sophia_awa0012015-04-22分享
官方中文名称:“中欧可持续发展交流基金会”
官方国外名称:China-Europe Dialogue and Exchang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简称:(CE-DESD)
网站:www.ce-desd.org
注册地点:荷兰/乌得勒支
登记日期:2004年9月8日(鹿特丹)
公证注册号:JVE/IK/115822
注册号商会(乌特勒支):
官方语言:荷兰语、英语和汉语(官方翻译)
董事会成员:Ir.S.A. Ramsundersingh博士教授, H.A.M. Manschot博士教授和­李鸿源博士教授
主席:Ir.S.A. Ramsundersingh(独立授权)
副­主席:李鸿源博士教授
秘书长:H.A.M. Manschot博士教授(授权会同其他董事会成员)
财务长:李鸿源博士教授(授权会同其他董事会成员)
注册资本额:514,984欧元
总额外赞助:200,000欧元(第三方)
银行账户:ABNAMRO,鹿特丹,荷兰
财会:所有可用在荷兰存档和上报税务局官员会计和审计师M. Van Overbeeke博士教授
核心思想:透由关注人们及其领导者、管理者的基本真诚态度的要素, 重新思考如何来建立一个可持续的世界。
目标: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融合,可持续发展和谐共生,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和欧洲与两岸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的合作和交流。
目的: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都要重新平衡资源, 特别是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主要元素:在所有的资源中, 最关键的是生态系统中的四种基本~ 即空气, 能源, 地球(或土壤)及水。
发展:为了确保可持续, 对话则是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具。要建设一个可持续的世界, 知识是所有思想和行为的基础, 而内在的直观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它能让我们看到事情全貌,并且理解它。为了建立适于人居的实相世界,可持续性的规划,是必然不可获缺的。
完成项目:
1,2005年北京钓鱼台国际对话论坛
2,2007年中国西安国际对话论坛
3,2009年荷兰海牙国际对话论坛
4,2009年美国华盛顿国际对话论坛
5,博士研究项目(4年)完成可持续发展“真正的领导力”;博士发表的书,研究人文大学,乌特勒支,荷兰;监察人Henk Manschot教授和Wolfgang Bischoff博士,Christopher庄先生,李鸿源博士,It Atem Ramsundersingh等等。
6,Tinyu陈的艺术大师研究项目论文,经济发展领域的国际社会研究所(ISS),荷兰海牙。
7,由HPF基金会和 Ir. Oesha Thakoerdin等主持上海昆山水月花台和
8,南京世界宗教博览园项目。
9,Swami Veda Bharati印度校园规划建设。
背景:世界精神文明交流基金会 (Encounter of Worldview Foundation) 为中欧可持续发展研讨与交流基金会(CE-DESD)的长期合作伙伴
2001年,世界精神文明交流基金会在荷兰乌德勒支国立大学举办首届世界观对话。旨在促进全球文化交流,150多位贵宾参加会议。
2002年,在荷兰的Putten举行第二次会议,会议主题是“为和平而对话”,这次会议的目标是探索对话的意义,寻找那些增进或阻碍人们展开对话的因素, 有120位贵宾出席 。
2004年,在荷兰的Ede举行第三次会议,旨在从大型公司和组织机构的领导人和管理者对话,在所面临的挑战中学习,在决策中如何运用道德原则,以及如何应对公司或组织机构内外的关键性挑战,40位贵宾参加会议。
2005年4月13日,在中国北京的钓鱼台举行第四次国际对话论坛,”2005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首次走入中国,是为解决大事而来的。并于每年定期召开,对中国将具有重大意义,可为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会议邀到了来自中国、欧洲、非洲、南美洲和一些国际组织机构等约200位贵宾的参与。
论坛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CICEC)、荷兰世界精神文明基金会(Encounter of Worldview Foundation) 主办。中国未来研究会、中欧可持续发展交流基金会( China-Europe Dialogue and Exchang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undatio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利教育机构(IHE)等协办。
论坛以促进各界人士及团队的合作, 所探討的主题为“开拓创新,融洽和谐~Diving into Harmony”,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会议邀请中国国務院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孙晓郁、世界精神文明基金会主席Henk Manschot 博士教授、荷兰社会事务部部长Aart Jan de Geus、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第一位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代表&第一任国家环保局局长&第一任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联合利华董事Ander van Heemstra、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摄影协会理事长韶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教授、 荷兰艾琳公主及皇室成员、 世界银行金融机构副总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利教育机构总监、世界银行资深项目官员 任亚顿Atem Ramsundersingh、荷兰台夫特大学宋楚瑜博士基金会执行长 &台湾水利环境科技研究发展教育基金会执行长& 中欧可持续发展交流基金会(CE-DESD) 董事兼财务长李鸿源教授、中国代表还包括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李前光、我国和外国来自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有关公司企业、全球公用事业和慈善机构及其他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代表等各界人世出席会议。各国的官员、专家、企业界人士都发表了重要讲话。
会议是配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十年教育计划项目的第一年,该计划要求全球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学习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及实现积极的社会文化转型,所必备的新型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  
汇集中外各界专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深层的对话与交流,研讨我国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并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持续发展。
论坛深入探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中,如何获取最大机会,通过欧洲知名企业管理者的经验分享,首次将企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关联起来。
各行各业的管理者,都肩负了重要的历史使命,要改造旧的传统观念和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确保可持续发展有效实施。
具体议题包括:
*管理者的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关系
*海内外管理者和专家学者,在可持续发展的诸多领域中,可以相互借鉴的成功经验,从而面对困境并需求解决方法
*计划与市场如何协调和有机结合,以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契机
*中国经济社会在可持续发展中需解决的问题
一提到可持续发展,人们似乎感到它离现实生活有点远,至多它也不过是领导人和决策层,要面临的长远问题。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公众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既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也可能因为自己的认识和举动拖可持续发展的”后腿”,如果可持续发展整体上受损,在劫难逃者首当其冲还是老百姓。
在”可持续发展”几乎快成为社会大众口头禅的情况下,在教育、商业、工业等众多领域里,依然眼睁睁地看到无数”不可持续发展”的状况,频频遗憾地发生和发展,有些个案已初现恶化迹象。
有些地方领导为追求短期看得见的政绩,对可持续发展口是心非,对当地经济发展拔苗助长。有的企业为单纯追求利润增长而不顾对社会、环境发展造成的种种危害。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任凭自己的消费欲望滋长,不可控的欲望导致过度的消费和浪费。
可持续发展入口容易,入心难,而更让人揪心的是,有些遗憾发生后,不是我们简单地说声”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的。
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达到13亿;人均淡水资源、耕地、森林和草地资源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每年由于洪涝、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同时,废气、废水及固体废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量继续增加;专家估计,环境污染每年耗费中国2830亿元。
在世界解决多元化与大变革的形式中,中国日趋成为世界经济的热点,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关系到了中国的现代化和未来。
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孙晓郁呼吁:
“可持续发展不能只是摆在那里不动的方案,而应该不断发展和创新,应该是处于运动形态,要从长期着眼,建立信任、促进了解。”
有关专家认为:
快速发展而日趋繁荣的中国,有重复走西方工业国“先发展后高成本治理”老路的危险。
国际经验证明,经济起飞阶段是发展中国家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最困难时期,如何做到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是我们必需思考和面对的。 论坛聚焦于此,并展开创新“对话”方式的讨论进行,代表们自由地分组并进行圆桌讨论,每个圆桌都配置一位专业引言人主持和为中外参会人员安排了专业英、汉语的双向口译。
参会者展开广泛的分享交流,主旨在于聆听而不做发表意见,讨论每二个小时后可自由参与到另一圆桌所随机产生的新议题中分享与聆听共三次,讨论结束后,推派各小组代表分享对话所产生出有共识的世界观议题。
在对话式论坛上,众多专家都一致认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模式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取的”。工业化国家自身也迫切需要采取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
在实现社会价值及和谐价值的坚强理念基础上,发展中国家有机会形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其他可行模式。发展中国家只是有机会,但不一定会如愿走上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将如何提高各领域管理者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就成为一项真正的挑战。
世界精神文明基金会主席汉克·曼斯考特Herk Manschot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参与对话的人士均是政府、各非政府组织、企业、学术界等领域,有影响力的决策层和管理者。
来自亚、欧、美、非不同背景、不同价值观的人聚在一起,摒弃传统”大会发言”的老套,进行新颖而直接地”对话式”交流,能使不同领域的管理者,在最深层的思想上,交流并互相激发,并以此引起领导层面对可持续发展更为深切的关注,这是论坛的初衷,实际证明这种交流的效果非同寻常。
作为对话重要之议题,论坛总结了可持续发展对各层面和各领域的领导人的要求,探讨重点也集中在“管理者在实践中,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次会议的参会者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机构和组织领导者们制订了标准 –
~CHINA中国守则~
*C~( Compassion)~同情心,热爱自然和他人,对目标充满信心,和万物生灵友好共存。
*H~( Harmony )~和谐,意味着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自己和谐相处,发自内心地说话,平衡自身的能力,成为一个可以创造和谐的良好管理者。
*I~ ( Integrity )~正直忠诚,可以值得人们的信赖,对他人坦诚,因为领导者肩负巨大的权力。
*N~( Nature )~自然,从自然学到东西,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得到新的理念用来改变世界。
*A~( Action )~行动,领导者要努力向前,为目标而斗争,坚持维持可持续发展的不断继续。
~ E U R O P E 欧洲守则~
*E~( Enviroment )~环境,尽量少消耗能源或不破坏环境,却仍旧能够保有原来的生产获利和生活本身的”乐趣”。
*U~( Universe )~宇宙,所有物质、事件、质量和无限空间与时间的综合,地球只有一个,纯粹科技的、工程的解决方法,将破坏自然,要接受未知的世界,用宇宙观来超越自我。
*R~( Rule )~规矩,这意味着我们不能过于自私,不能只为自己而消耗所有的资源,而是为后代保留资源。
*O~( Organics )~有机,人们从自然所获得的和所给予自然之间的一种平衡,尊重自然与消耗、污染和损害自然之间的一种平衡。
*P~( Peace )~和平,即对生命的尊重。
*E~( Education)~教育,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还需要我们用创新思维, 练习”自我管理”,在生活中尽量降低欲望和需求,来改变旧有的价值观。
联合利华董事会成员安德(Andre van Heemstra)说:”因为,现在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本身,还越来越看重产品背后的东西,如企业的公众形象,产品代表的企业文化,企业所倡导的消费行为和模式是否健康等。而一个企业如果有长远眼光,企业利润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可以双轨并行的。”
除了政府和企业,民众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是”匹夫有责”。
“中国已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提出,而许多国家包括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还没有在如此高的层面上强调它的重要性。”
世界精神文明基金会主席汉克(Henk Manschot) 博士教授说:中国与欧洲仍有许多领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与合作,在一些清洁技术方面合作的余地很大,健康和助学教育也是中国和欧洲可以探讨的合作领域。
对民众来说,特别重要的是要调整”西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就是最理想的”的固有观念。
摈弃”高消费,高污染,破坏性消费,透支消费”的生活方式,因为民众认同的”理想生活方式”会左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于 2005年在上海举办一次大型学术年会,也题为”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它以绿色GDP、循环经济和教育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结合可持续发展中重点、热点、难点的实际问题,和对国家发展影响最大的问题或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深入探讨,从而为国家可持续战略实施提出决策建议。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的认可。
这个国际论坛不只是“谈谈议题,动动嘴皮”,一些实质性的项目合作和初步行动已进入日程:
*教育方面~
向中国教育部管理者,汇报中欧间可合作的助学项目;
向政府高级官员反映探讨征收污染税的可行性;
建议建立跨国企业环境影响评估体系;
对全球有持续发展思维的並真诚的领导人,进行培训计划;
建立可持续产业的标准体系;
推广可持续示范案例;
对相关研究的赞助等。
“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它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方面。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这样对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专业化的概括,但是不容易强化普通民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热情和参与积极性,还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推广。
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用“一答一问”的方式,重新阐述了这一概念,我们既可把它对照我国的市场状况进行审视、批判,也为各级领导决策者、企业、团体和个人在说话行事前,提供了一种衡量其是否“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邵华主席在大会上作了题为《镜头录江海 颂吾天地清——中国环境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专题演讲。
表现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在大会上成为最强有力的语言。她引用了两位国内摄影家的作品来说明中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两位摄影家分别是惠怀杰和田捷砚。
惠怀杰以拍摄黄河壶口及黄土高原的风土民情享誉中外,1999年起,他开始了对黄河的全程追寻与拍摄。
在纵横黄河流域三万多公里的旅程中,作为‘黄河之子’,惠怀杰开始以自己的摄影作品对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作了深层思考。”
与惠怀杰同样关注自然生态的还有一位以航拍见长的摄影家田捷砚。
田捷砚在1988年第一次背负青天俯瞰大地,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他在个人爱好里又注入了使命与责任,开始用凌空的视角,以会飞的眼睛系统地航拍中国西部。
在空中,他感受到了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类生存的窘迫现实。在他的作品中,不仅表现了祖国的壮美河山、秀丽风光,也向人们展示了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恶果:
过度耕作、过度放牧、过度砍伐,热带雨林加速消失,土地荒漠化加剧,工业废水、大气污染等等正在加剧吞噬人类的生存空间。
”我们也要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做出自己的贡献,共同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努力。“
2005年9月5~6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欧洲联盟委员会驻中国和蒙古国代表团联合主办的“21世纪论坛—中欧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2007年10月10日,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由中欧可持续发展对话与交流基金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
论坛主题为全球可持续生活方式和发展机制~发展的价值-实现可持续的文明(Valuse for Development-Towards a Sustainable Civilization),探讨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力争为世界各国更好的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做出贡献。
会议在陕西省西安大唐芙蓉园举行,进行了水资源管理和安全、气候变化及适应性、能源解决、可持续生活方式、贸易和消费教育等主题讨论
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由中欧可持续发展对话与交流基金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陕西省分会及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办,马来西亚吉隆坡首要领袖基金会、德国人类文化学院、荷兰人文大学全球道德和世界公民人道主义学院、世界观交流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美国的世界银行学院、美国行星2025网络、南京液压研究所、上海同济大学、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北京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等协办。
2005年首次在中国境内举办会议,2007年为第五次会议。本届论坛主题为全球可持续生活方式和发展机制。
荷兰前首相联合国难民事务专员署前任秘书长鲁德·卢柏尔斯(Ruud Lubbers)先生、荷兰王子卡洛斯·迪·布邦·迪·帕尔马(Carlos De Bourbon de Parma)、原世界银行驻联合国特别代表阿尔弗莱德·塞菲尔德·郁纳斯(Afredo Sfeir Younis)等来自中外的的80多位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学术团体、企业以及国外慈善组织代表等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议由可持续发展对话与交流基金会主席任亚顿先生主持,陕西省副省长赵德全致辞。
赵德全指出,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陕西潜在的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陕西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既考虑当前发 展、又考虑长远发展,既讲求社会效益、又讲求生态环境效益。
赵德全表示,在全球化趋势下,可持续发展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话题。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力争“十一五”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二氧化硫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分别 比“十五”末削减12.4%~10%。
来自中外的参会代表分别发表了精彩的演讲,会议共有三项议题:
1.探索全球性可持续生活方式和发展机制
2.以和平且有利于生态环境方式共同生存
3.建立可持续发展、多领域合作平台
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陝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园召开,西安有丰富的文化和考古遗迹,在国际对话、国际贸易和其他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历史象征意义。
参会代表既能参加国际会议,又能领略西安的文化古迹,对挖掘和弘扬陕西博大精神的历史文化、加强环境保护、传承生命文明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全球化趋势下,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的话题。这是一个陕西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合作的机会。
副省长赵德全在曲江惠宾苑会见並欢迎荷兰王子卡洛斯·迪·布邦·迪·帕尔玛殿下一行来到陕西,荷兰王子表示很荣幸来到西安,这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并对于陕西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非常感兴趣。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是意味着:
*每个人有足够的资源;
*中国以正确的方式发展;
*我们对后代的责任;
*通过从小处着手来实现持续进步的伟大梦想;
*生命以一种不自私的方式延续;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消除贫困。
世界银行集团资深项目官员、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保护专家任亚顿(Atem Ramsundersingh)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中欧可持续发展交流基金会,要鼓励新理念的原因之一,就是以一种方式,创造一个我们生活的世界,在其中同时可以保证,未来几代将在这个世界中生活的人们,能够从中得益并感到满意。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保护生命的延续性,任何生命包括动、植物、人类、水和资源都应该被尊重。
建立和谐社会,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项目,在中国、印度和亚洲等国都有历史非常悠久并有益的传统智慧和文化,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平衡,人们从自然所获得的、所给予自然和尊重自然与消耗、污染和损害自然之间的一种平衡。
中国是富有的,应该利用中国有着来自5000~10000年非常悠久的古老文化、儒道方式来思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时的智慧和哲学,来结合欧洲科技,中国有足够有能力的人们,能够从和欧洲的合作中学到经验,不仅是欧洲哲学或照搬西方模式,而是从欧洲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这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优方式,但这些观念目前还有待于变成实践。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政府或企业的领导者,应当对他们的领导方式和风格作出转变,一个组织的领导人和管理者,不应使他们的工作环境成为对人们灵魂的压抑,这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各领域的领导者和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需要经常保持对公众社会及环境的热忱,鼓励与管理人们潜在的天赋,通过影像和多媒体来激发想像力,创造新的工业、商业等方式。
许多地方的人们在工作中非常不愉快,他们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工作,工作的唯一目的,是赚钱而不顾及其它。这是因为管理者不懂得如何体恤人心,他们有时非常贪婪,在决策中不诚实,心口不一、言行也不一。
所以非常重要的是时候要机构的领导者们开始意识到要怎样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在真诚伙伴关系下创造对话机会,並在新范例中找到可持续的解决办法。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论坛上关注的另一重要话题。
与会的跨国企业和国内有影响力企业的领导层和管理者大都认为,如果企业单纯为追求利润快速增长,而带来对社会和环境的负面影响,从长来看,这也是对企业自身的不尊重。
中国政府正在采取很大的努力促进可持续发展,本次参会的机构所能做的,是帮助中国政府今后以更多、更快的方式做。
中国政府应当允许和鼓励项目投资,减少官僚主义的束缚来促进这些项目的发展,以便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能参观这些项目,并学习他们如何在一个更加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社区、城市、建筑或园林中生存。
目标是让数百万的人们来看到这些项目,然后学习到他们的做法,然后传达回自己当地的社区。
如果你要解决一个问题,不要把它想成一个单个的问题,解决交通堵塞,并不是修建更多的公路能解决的。必须以系统、综合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并解决问题,中国和任何其它发展中国家类似,正在错误地按照欧洲方式解决问题。
现在中国所有层次的领导者都应作出决策,保证在财富和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生活的质量,这要求作出明智的决策。
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中国有潜力来改变,并革新自己的教育体系,包括儿童教育和大学教育,方式是使人们学习在现代生活中如何实践中国智慧。
教育体系可以向人们宣示他们如何从生活中获得乐趣,享受生活,为何不可以消耗和污染。
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的教育体系经过改革的方向,可以是鼓励更多发挥人们的创造性,在历史上中国创造并发明了许多西方闻所未闻的新东西,可以使它成为外部世界的一个榜样,其它大陆、包括欧洲都可从中学习到中国式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而今天的中国却在复制,现在这一趋势已经有所改变,但应让这种改变更迅速一些,社会影响更大一些,这就是中国的力量所在。
不要追求纯粹科技的、工程的解决方法,因为这将破坏自然,不要总是使用混凝土让中国变得丑陋,多采用生态绿建筑让,和国内外工程师、经济学家、社会科学家、环境保护者、生物学家、文化界人士、人道主义者一起合作,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让中国更美丽。
本次参会的机构所能做的,是帮助中国政府今后以更多和更快的方式做,这就是我们所做的示范项目所要实现的效果。
中国现在有机会来真正实现这方面的革新和进步,相信中国将可以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之一。
阅读 80
举报>>
推荐
本内容由用户通过“有道云笔记”发布,并不代表有道的立场

保存到有道云笔记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