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論基礎與信效度

SI測評﹝性格傾向、圖跡、彩跡﹞已通過2013年5月在北京國際性學術「心理學與社會和諧學術會議」發表,文獻收錄在CPCI-SSH (ISSHP)檢索系統中。

SI心理學期刊學術文獻

SI心理學期刊學術文獻

以最常施作的評量項目「性格傾向」評量為例,其利用心理學發展已久的理論基礎,作為客觀衡量一個人性格上的傾向特徵,施作完100題題目,立即線上產生16種人格特質中的一種。報告建議包含「作風格調」、「敏感度傾向」、「工作展現」、「人際關係」、「職業參考」、「調整建議」、「優勢與盲點」等內容項目。
「性格傾向」評量之理論依據是源自瑞士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醫師,同時也是分析心理學的創立者榮格(Carl G. Jung , 1875-1961),其所提出的『心理類型』,並由後繼研究學者所完成『性格鑑定法』的分析方式。在1923年的著作『心理類型』中提出『人類行為並不是散漫無章的,而是可以判斷,因之也可以分類的思想。』根據榮格的理論,人與生俱來,具有導致一定性格類型的「性向」,且認為存在著四對的性向選擇,舉凡生活、工作、人際關係、情緒EQ等都與自己的行為選擇和個性表現有關

榮格的『心理類型』並非截然地把人格簡單劃分不同的類型,只是作為一個理論體系用來說明性格的差異,在實際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兼有不同類型模式的中間型。純粹的內傾型特質或外傾型特質的人是沒有的,只有在特定場合下由於情境的互動影響而某種特質模式會比較明顯突出。此外,不同的『心理類型』也並不影響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就,一旦產生強烈的動機目的,個人會以自己選擇的方式來成就自己。榮格的類型理論已廣泛地應用到教育、管理、醫學和職業選擇等領域,因這種劃分帶來了社會科學分析有關「人」行為模式推論的使用與客觀瞭解上的便利,不再限於心理分析與治療的層面。

榮格提出內傾和外傾的心理類型,並與思維、情感、感覺、直覺四種功能類型進行匹配,並提出了八種人格類型。所衍生的『性格鑑定法』,最先研究者是美國的心理學家Katherine Cook Briggs及其女兒Isabel Briggs Myers,經過長期觀察和研究而完成。榮格對於性格分析的分類法成為後進研究者像是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MBTI)、柯爾塞(David West Keirsey)所創立的柯爾塞氣質分類法等的理論基礎,其中 MBIT 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球著名的性格測試之一;當中包括教育界、顧員招聘及培訓、領袖訓練及個人發展等領域均有廣泛的應用。

SI 的「性格傾向」評量以「性格鑑定法」為立論基礎,自行設計評量題目與報告結果,輔以超過十年以上,百家企業機關實際教育與顧問案,與超過兩千人以上個人諮詢輔導的專家經驗,發展出後續一系列針對性格在生活上、職場上的歸納建議:
適用對象(常模)~

高中(18足歲)以上年齡者,以華人為施作對象的評量。評量已開發超過10年以上,其經由以下主要階段,從適合職場人士的常模,發展建立適合華人的評量:
 

施測方式與週期~

    • 雲端線上施測,利用電腦連網,100題約15到20分鐘施測結束;作答完後立即產生個人報告。目前也有智慧型手機上的APP施作程式。
    • 施作頻率建議:最短半年(適合校園一學期施作一次);一般可以一年一次。

信度/效度~

    • 信度以「內部一致性法」α係數計算,各評量信度係數多數落點介於0.74 ~ 0.87之間,顯示評量的信度佳。
    • 校標效度係數約為0.8,表示校標與評量工具間的關聯性佳。
       

抽樣問卷(〝準確度〞感受認知)~

透過每次教育訓練、顧問輔導、家庭與個人諮詢等場合機會,作不定期隨機抽樣問卷整體調查,其認為報告內容與自身感受的準確度,平均介於0.83 – 0.92 之間。(此差異主要是施作前是否有講解操作與施作目的之說明)。
 

其他SI 問卷式評量,均依據所對應的理論依據(例如發展心理學、多元智慧論、氣質理論、學習理論等等)所設計之問卷內容,對象依照所適合的年齡層,從學齡前幼兒、小學生、中學生、高中生、大學生到成人,各別設計不同的問卷類型。

SI「投射式」評量是用專家系統學習經驗值後模擬推論預測結果的方式為技術基礎;以色彩心理學馬斯洛之需求層次理論為立論來源,利用當下喜好的顏色配對或是圖形的選擇,讓施作者直覺式的探索對情境直覺反應的感受程度,避免用問卷方式讓當事人去臆測或是想像自己的潛在性格,透過直覺感受的喜好選擇配對結果,反映出受測者的情緒感受傾向。

其中「彩跡」與「圖跡」評量即是SI評量系統中應用「投射式」的測驗方式(另外還有「字跡」評量,利用寫字所產生的筆畫字跡來偵測潛意識的感受程度),其利用專家系統分析模式作推論或預測,其特點是接受施測者對於色彩或圖形主觀的配對與偏好選擇,同時又兼顧專家諮詢的專業經驗。

在所定義好之專家系統分析模式架構中,利用施測者所選擇的題目答案,與報告的評量指標做結果,透過專家系統的〝學習〞運算,去學習與實際專家諮詢的結果作比較,再回饋調整系統中各項參數值,整個學習訓練的過程即以一次一個案例訓練的方式作調整,持續到所有案例讓專家系統分析模式的學習訓練收斂為止。

學習訓練收斂完成的參數,即可作為新案例推論預測的參數值,進而產生對應的報告結果。在論證系統可信度方面,隨機抽樣施作客戶的問卷調查,其認為報告結果與自身感受程度,準確度平均可達 80% 以上,隨機抽查人次已超過 2,000人以上,接受調查對象有:

(1) 政府機關團体諮詢輔導(例如警政單位、退輔會各地榮服處);
(2) 政府對外課程的學員(例如台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桃園縣政府);
(3) 校園學生、老師(例如學校整班學生、大學整個科系學生);
(4) 企業內訓顧問案,利用員工全員施作後,所做問卷調查;
(5) 家庭諮詢輔導時,不定期抽樣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