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進行式

打造理想長照 醫師、復能團隊送到家

延續家庭功能的照顧模式被視為理想長照模式。 圖/123RF
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指出,長照可以很人性,也可以很科技。 圖/天晟醫院提供
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指出,長照可以很人性,也可以很科技。 圖/天晟醫院提供

談長照,大家都在問理想的長照模式是什麼?天成醫療體系董事長張育美的答案是:「延續家庭功能的照顧模式」,精準詮釋人們想望的長照。為了和家庭緊密連結,天成把長照據點、日照和護理之家設在都會區住家附近,並建立超過百人的專職居家服務團隊,直接把醫師、復能團隊、護理師、藥師送到家,已成為台灣最具規模的健康Uber團隊。

天成從醫療專業出發,跨足長照成績亮眼,董事長張育美對長照產業的熱情與投入是關鍵。她直言,千萬不要以為長照悲歌只發生在貧苦弱勢家庭,最近幾件長照悲劇,家境都不差,但是老老照顧,顧到精疲力竭,找不到可以信任的機構,不知道有哪些資源可求助,照顧到最後終成遺憾。

她說長照需求不分貧富貴賤,有個朋友住在獨門獨院的別墅裡,有天邀她到家裡,卻帶著她繞後門從院子進去,朋友不好意思地說:雙親年紀大了,住一樓比較方便,所以把客廳改成兩老房間,只好委屈她走後門。有錢人碰到長照還是得把面子放一邊。

蓋在社區 讓醫院結合長照

她認為,過去拼裝式小型長照機構讓民眾嚇壞了,不敢把長輩送到機構,但今年長照機構法人制度上路後,醫院結合長照法人,天成以醫院規格蓋護理之家,結合醫養概念,機構就蓋在社區,金色年代護理之家的貴客中,就有移民海外後回台養老的長輩,看過這裡環境後,選擇賣掉房子和看護一起入住護理之家,接受專業照顧。

醫師兒子 媽媽住前先把關

還有醫師兒子送媽媽到護理之家,每天三兄弟看診結束就來護理之家陪媽媽吃飯聊天, 張育美笑說:「3位醫師兒子在送媽媽入住前問過很多專業問題,包括生病如何後送轉診復健,天成也算是通過專業考試了。」

天成在桃園地區擁有5個A級長照據點、4個日照中心和3個護理之家,是全國唯一開業2年就達到財務平衡的長照機構,成功的心法是什麼?

張育美說,天成模式證明長照可以很人性,也可以很科技,在地化離家近方便探視,提供全方位居家服務團隊,符合人性照顧需求,和外送平台廣告一樣,不出門也有健康送到家。

APP管理 居家服務有保障

另外,天成率先在長照導入科技元素,除了協助照顧對象健康管理外,居家服務團隊都使用手機APP科技管理,居服員到宅服務若超過工作時間未出來,還有警示提醒專人查看,也確保工作安全。因為導入科技管理,未來可將長照模式複製進而國際化。

如何準備老後生活?張育美鼓勵年輕人努力工作,養成儲蓄習慣,存一些退休基金,50歲就要有心理準備,並安排未來的居家或機構養老計畫,住家裡和機構都OK。她說,長照規畫不是看眼前,也不能等政府政策出來才做,自己想要的老後要早投入早規畫。勇於實踐又充滿使命感,讓天成在長照產業開創新局,也讓張育美醫養合一的長照,愈做愈歡喜。

資料來源:元氣網/聯合報 /記者吳佩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