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學爬就學走路,不要以為孩子是神童,少了爬行少了刺激大腦生長的機會

作者:小樹哥哥
雖然,「大動作」發展落後太多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學習,但是,大動作發展太快,使得某些能力沒有多加練習就略過,或是跳過某些能力發展也是要注意的。

最常見的就是孩子沒有學爬,很快就學站、學走路。爬行在成長過程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因為爬行時,孩子的手腳肌膚有很大面積會接觸到地板或所經過的地方,這樣的觸覺訓練是讓大腦得到刺激的很好方式。

此外,爬行也是訓練孩子將來平衡感及四肢協調重要的動作;同時爬行也是關節學習承受身體重量的訓練。所以,孩子錯過爬行階段或是爬得很少,是非常可惜的,建議家長還是應該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有機會多爬、多刺激。

大動作是由散亂漸進到協調

孩子的「大動作」能力一開始都是不成熟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不斷的嘗試及練習,大動作才會越來越純熟,就像學走路一樣,一開始可能是搖搖晃晃、走不遠,但是練習的時間越久,孩子就越能掌握走路的技巧,肢體的協調性就會更好,而且因為關節一再練習承受身體的重量,行走的距離及身體的耐力也會提昇。所以,給孩子足夠的大動作練習機會及環境非常重要。

限制太多、活動太少,大動作出問題

現在小朋友很多都有「大動作」能力較弱的問題,因為,從小父母就習慣經常抱孩子或是出門多半坐車,使得孩子少了很多肢體活動的機會,而且有時候孩子嘗試要攀爬遊樂器材時,父母總是告訴孩子,這樣很危險不要爬上去。

於是,現代孩子大部分的時間,多半只進行靜態的遊戲或坐著看電視,大動作也就無法有機會被訓練或提昇技巧,如果大動作的基礎沒有打好,將來精細動作就會失調,進而就會延伸不專心、沒耐心等學習問題。

大動作發展不當,孩子就會不專心?

「大動作」可說是專注力的基礎,例如:一個小二的孩子要專注學習功課或一項新的技能時,他必須先有足夠的體力、手眼協調能力、正確的坐姿等,否則他可能上課沒十幾分鐘,便開始扭動身體、趴在桌子上,沒辦法認真投入學習之中。

而從一些成功的人士就能看出他們的大動作能力也非常良好,例如:鋼琴家,除了手指靈活之外,他們必須有辦法長時間端正坐上幾個小時來練琴;外科醫師除了要有醫術之外,也必須有足夠的體力及肢體協調性才能為病人開刀治療疾病。

此外,上體育課時,那些「大動作」發展不良的孩子就會出現協調性不佳、跑步慢、投球不準、跳繩不斷勾到繩子,給人運動細胞很差、四肢不發達的印象,而且動作笨拙的問題也會影響到課業學習及日常生活,例如:整理書包慢吞吞、老是全班動作最慢的那一個、自理能力差、提重物等需要力氣的事情就做不到。因為很多事都做不好,孩子自然對於課業學習沒興趣,上課也容易有分心的現象。

大動作發展良好,精細動作才厲害

如果一個孩子「大動作」發展良好,有辦法走得好、跑得快、跳得高,而且全身協調性很好,那麼就代表他有能力控制全身的大肌肉及關節運動,因為能力好,所以相對自主性也會比較強,老師交代的功課他都可以靠自己完成,自然更有信心,學習成效自然也會比較好。

而且,需要進入更困難的進階學習階段時,例如:較長時間坐著上課、握筆寫字、拿剪刀剪東西時,大肌肉運動能力好的人,就能展現良好的小肌肉運動能力,進而達到出色的表現。

而反觀那些大肌肉能力弱的孩子,動手一會兒就開始覺得手酸、坐不住、達不到老師要求等,可能他也想嘗試繼續進行,但是心有餘力不足,因為覺得根本沒辦法控制自己的雙手,於是,進而也造成學習跟不上同儕進度。

少了爬行就少了刺激大腦生長的機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