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膽石斑當清道夫,養出無毒虱目魚

邱家兄弟養昂貴的龍膽石斑不是拿來賣,而是遵循生物自然法則,利用龍膽石斑肉食的天性,吃掉病弱的魚蝦,不用藥養出無毒虱目魚。

場景拉到嘉義縣布袋鎮,沿路不是農田就是魚塭,世界彷彿只剩下天空藍、青草綠和灰藍色的池水。

當車子拐彎進狹窄的產業道路,眼前出現了幾幢小屋,被數塊方整而遼闊的魚塭圍著,總面積30公頃比大安森林公園還大一些,人反而成為此景中的點綴品;耳邊傳來狗叫、鳥鳴,與規律卻聽來沁涼的水車聲。這裡是邱健程無毒生態水產育成中心。

水產中心的主人是邱家兄弟,哥哥邱經堯和弟弟邱健程。兄弟倆個性截然不同,哥哥健談、弟弟內向,但有相同的目標──守護土地、養出令人放心的魚蝦。利用生態養殖,不投任何藥物,讓魚蝦快樂長大,建立自然魚塭生態系,為消費者端出全程無毒的水產。

邱家40幾年前就是養魚人家,最初僅佔地3公頃,養鰻魚外銷日本。邱家兄弟2001年接手,眼看鰻苗愈來愈貴,傳統高密度養殖又容易讓魚生病,導致損失慘重。邱家兄弟不想結束父母辛苦一生的事業,卻又有現實考量,考慮放棄之際,受台灣主婦聯盟的友人建議,決心放手一搏,從改善空間著手,順利走出生態養殖的方式。10幾年來靠借錢租地,發展到30公頃的養殖面積,專養虱目魚、草魚和白蝦,平均一年營業額2000萬。

養草、養水、養魚蝦 打造天然魚塭

所謂生態養殖,指的是依魚蝦需求不同,調整每池的水量、周邊環境,使多元物種共生混養,形成食物鏈,彼此相輔相成。野放池裡養肉食性的龍膽石斑當工作魚,負責吃掉其他魚池中病弱的魚蝦。邱家善用物競天擇的原理,汰弱留強。

為了讓魚蝦健康,和人一樣必須保養腸道,邱家除了餵大品牌的人工飼料,還親種牧草餵草魚,自製發酵飼料餵蝦。

一桶桶發酵中的飼料,外表和味道都不怎麼好,邱經堯解釋,天氣溫度變化愈來愈大,必須開始使用菌種來改善池底微生物環境、讓水質清淨,間接讓蝦子的腸道更健康,否則蝦子很容易感染而死亡。不久前才從法國引進昂貴的乳酸菌種,「池子環境要好才能抵抗氣候異常和病毒,魚蝦才不會病變!」他也利用茶粕抑制蟲類、平衡水的酸鹼值。

民眾大多疑問,不用抗生素和除草劑,魚蝦生病怎麼辦?邱經堯坦承不是不想用藥,而是找不到信賴的藥商,現在的水產用藥大多是複合性配方,無法得知成分中是否有別的不明藥物,為了對消費者交代,乾脆自己當醫生。

邱經堯跟弟弟每天都會觀察水相、魚蝦吃相、藻相、土相和鳥相。舉例來說,如果鳥都不來,代表這個池子狀況良好;如果有兩隻以上的鳥駐足不走,就是池子裡有生病或死掉的魚蝦,因為病弱的魚蝦活動力低,會聚集在岸邊,得趕緊處理,以免污染水質,影響其他魚蝦。

他指出,只要健全池底環境,魚蝦自然少出問題,就算生病也會很快恢復,就像人感冒能靠免疫力痊癒。如果病情持續,會立刻停止飼料供應,並調整池水。不過,因為每池的密度很低,其他人家一小池養6萬隻,邱家一個魚池不到3萬隻,魚蝦不會因緊迫得病,「牠們很快樂,很少生病!」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水災和寒流,尤其虱目魚怕冷,別人求量產、速成,養3~5個月就能出貨,邱家為了取得高品質的魚肚,從1公分的魚苗開始養,不施任何藥物,要養14~15個月,所以每隻虱目魚一定都會過一個冬季,這時就靠生態環境發揮作用。

邱家的魚池都是天然泥漿水,水裡微生物多、水質重,池子很能吸熱、保暖,加上池邊種有滿滿的草可以擋風,被邱經堯稱為守護神。如果寒流持續多天,便會將虱目魚移到東邊較深的池子。

面對南部沿海地區地層下陷嚴重,邱家不想為環境雪上加霜,堅決不超抽地下水,只用少量的淺層地表水,並在秋天收成後空下三池當蓄水池,接雨水、供日曬,自行「養水」做基礎水,之後再讓梅雨、颱風補充,根本不需愁水的問題。

從養草、養水到養魚蝦,邱家兄弟一步步重建生態平衡,也創造了魚蝦的樂園。

慢慢養,魚蝦也樂活

這天很幸運有日頭和微風,穿著青蛙裝的邱經堯,一派自然走在魚塭間的土堤上,宛若在介紹自己的得意作品,眉宇間驕傲洋溢。

聊到弟弟、家鄉,邱經堯的臉部線條更加柔和。從他的個性,便能看出一套「魚塭哲學」──順其自然,樂在其中;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

訪問邱經堯的同時,邱健程正忙著撒飼料,黝黑的外表配上斗笠,是個沉靜、勤奮的打拚人。邱經堯打趣說,弟弟討厭吃魚,卻養了一輩子的魚。

弟弟邱健程從小就在家裡幫忙,邱經堯因為成績好,到台南念高中,之後又北上念大學。邱經堯的太太潘秀冠形容弟弟認份,未曾離開這片土地,毫無怨言,即使邱經堯一家人已經搬到魚塭區外的房子,邱健程與妻小仍守在魚塭旁的小屋,「因為他沒聽到水車聲睡不著」。

而邱經堯原本在台北從事清潔教育訓練工作,7年前母親病重,家裡人手不足,他放棄都市生活,毅然回鄉。潘秀冠和小孩都能理解他對母親的感情,表示支持,也成了好幫手。

憶起那段日子,一年到頭跑醫院,還要兼顧魚塭事務,才40多歲的邱經堯操勞到頭髮和鬍鬚都白了,但他說:「慶幸有回來,陪媽媽走過最後的四年半,那是我這輩子最有價值的一段時間。」

問邱經堯是否有什麼祕訣,可以把養殖規模做得那麼大,他不假思索回答「速度」,並以開車比喻,一路全神貫注開時速120,最後一定筋疲力盡;但若保持時速20,就能開得久,沿途還能走馬看花。

擁有30公頃的地,邱家每年產量不到20萬台斤被同業笑少,但邱經堯不在意,堅持放慢速度,遵循生物的自然法則,讓魚蝦自在長大。

太陽逐漸西下,又到餵食時間,他親自割野草餵草魚,一邊笑說這些草魚很「閉俗」,要放輕動作,一邊殷勤介紹各種草類,多的則拿回去煮青草茶。

看邱經堯一臉父愛,所做所為都考量魚蝦的個性,忍不住問他是不是把這些魚蝦當孩子,他堆滿笑容地點點頭。

對一般業者來說,縮短養殖時間才是獲利之道,邱家反其道而行,用慢原則維持生態平衡,讓魚蝦樂活,自己也從容地享受養魚人生。

火候「11點鐘」,水產美味上桌

邱經堯不只想要養出零污染的魚蝦,還是個水產美食家。他透露最愛的私房菜就是虱目魚湯和汆燙白蝦,訣竅是「11點鐘」。

他進一步解釋,所有水產最好的烹調方式,就是將火轉到瓦斯爐11點鐘方向。舉虱目魚湯來說,虱目魚不用解凍,自冷凍庫取出後,直接放入裝好冷水的鍋中,固定11點鐘小火煮半小時,起鍋前加點蔬菜,能吃到最鮮甜、營養的料理。

婉拒鼎泰豐、王品等大公司的邀請合作,邱經堯計劃性生產,堅守低密度、高品質,因為「水產無毒很簡單,真正難的是養出好吃的。」

因為無法直接接觸到消費者,邱家兄弟會定期找「神祕客」去門市購買、試吃,更重要的是觀察販賣設備與環境;也會自己宅配回來,曾經拿到手時,魚蝦都已經解凍滴水,立刻取消與那個通路的合作,「品質要一路顧到消費者的嘴裡,」既然通路無法配合高品質,邱經堯寧願少一個客戶。

但他也感慨,消費者的觀念較難養成,大家還是比較喜歡「俗擱大碗」,必須慢慢說、慢慢教。因此邱經堯大力推廣產地小旅行,希望在提倡無毒飲食之餘,還能振興農村經濟、傳遞土地照護的概念。

BOX:哪裡買邱家兄弟無毒水產?

●全省棉花田生機園地門市

●全省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網路訂購:請上Facebook搜尋「邱健程無毒生態水產育成中心」,直接留言訂購;或至http://s2852128.wixsite.com/0955735225查看其他聯絡方式。

文章來源:2014/07/01 · 作者 / 呂嘉薰 · 出處 / 康健雜誌 第188期

龍膽石斑當清道夫,養出無毒虱目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