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關鍵問題,認識真有機

Q:有機=農藥零檢出?

台灣的有機農業以農藥殘留「零檢出」為規範,是全世界最嚴,但許多專家都質疑,零檢出真是有機的核心價值嗎?

「有機不可能零檢出,」推動有機農業多年的台灣大學園藝系名譽教授鄭正勇說得斬釘截鐵。他指出,隨著地球轉動,不可能阻擋空氣汙染飄散各地,加上科技日益精進,檢驗極限值愈來愈小,要求零檢出等於是拿放大鏡檢視所有產品,儘管農民再怎麼努力,也可能因為環境汙染背景值而前功盡棄,反而讓有心農民卻步,不利於有機農業的推動。

更且回到有機初衷,農委會的定義是:「有機農業是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合成化學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標之農業。」也就是說,有機是兼顧環保、生態永續、及食品安全的管理方法,並非只一味追求農產品本身的潔淨。

即便是土地廣大、設置隔離帶比較容易的美國,仍然不敢訂下零檢出的政策,而訂出「有機農業農藥殘留量為安全值的5%」的規範。鄭正勇認為,這才是符合現實可行的做法,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也承諾在半年內檢討有機農產品農藥殘留零檢出的做法是否合理。

 

Q:有機蔬果真的比較醜嗎?

由於不可噴灑化學農藥,有機蔬果以往給人的印象總是蟲孔多、賣相差,但隨著生物科技的進步,有機農民除了以最耗力費時的人工除蟲之外,還可用生物技法防治蟲害,因此,現今的有機蔬菜不能以蟲孔多寡作為標準。

不過,因為不使用化學肥料,運送過程也不以化學物質保持外表亮麗,因此有機蔬果的個頭通常較慣行農法的農產品來得小,儘管看來不起眼,滋味卻較飽滿扎實。

 

Q:有機食物比較營養?

有機農產品是否保有較多營養素,這個問題眾說紛紜。

美國史丹福大學綜合40年來237項比較有機和慣行農法所生產蔬果營養價值的研究做分析,結果認為,儘管有機食物價格昂貴,營養成分卻沒有比較高。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有不同看法,他指出,2008~2014年間,類似的統合分析報告至少有9篇,當中都提到慣行農法的食物含不好成分較多,其中少數分析到畜產品的研究中同樣指出,慣行肉品有較多抗生素菌。

在有益健康成分的分析,其中6篇的結論直指有機食品有益成分較多,另3篇的結論雖未直接高舉有機的好處,但文內指出,有機食物的總酚類化合物、磷含量都顯著較高,肉品的不飽和脂肪酸Omega 3也顯著較高,維生素A、C略高。

因此郭華仁歸納,有機食物所含的不好物質如農藥、抗生素、硝酸鹽較少,部分有益健康的物質較多,顯示吃有機確實對維持身體健康有益。

 

Q:有機、無毒、自然農法有何不同?

現代人注重養生,選購農產品時卻常被有機、無毒、天然等詞彙混淆,不知該如何分辨當中差異。

「有機」是法定名詞,除了做到不灑農藥、不施化肥、不用抗生素、不破壞生態等生產過程之外,還須經過驗證單位的認證,依法標示,才能算是合格的有機產品。

「無毒」則範圍較廣,原則上仍應比照有機栽培方法,生產沒有化學藥劑殘留的農漁畜產業,但由於未經驗證單位認證,因此沒有標章。

自然農法」則有許多派別,例如秀明農法、KKF農法、BD農法等,共同原則是採用大自然法則耕種,包括順應節令、不施化肥、以大自然相生相剋的方式減低病蟲害、不用除草劑等方式,促使土地恢復原有活性。與有機農法最大不同的是,有機農業可施有機肥,但自然農法實踐者連有機肥都不用

 

Q:如何買到真有機?有機、產銷履歷、吉園圃標章有何不同?

有機:經驗證通過的國產有機農產品,產品上應有CAS台灣有機農產品標章與驗證機構標章,進口產品則需經審查合格及標示有機標示同意文件字號。

散裝有機農產品則要在陳列販賣的地方以告示牌標示品名及原產地,並且在明顯的地方展示這項有機農產品的驗證證書影本。

產銷履歷:主要訴求「生產者資訊透明」。由驗證機構到各農場輔導農民生產符合規範的農產品並抽驗,詳實記錄每批農產品的生產及檢驗過程,以降低偽造履歷資料的可能性,並控管生產過程中所有可能傷害環境、人體健康的因素,以保障消費者安全食用的權益。

農產品包裝上印有產銷履歷追溯號碼,消費者可在「台灣農產品安全追溯資訊網」查詢,就可看到生產者、驗證單位、用藥內容與期間,以及採收日期等資訊。

吉園圃:即「台灣安全蔬果標章」,要求農民依照規定,生產符合食用安全的安心蔬果,生產過程合理使用政府規定可用的各式農藥及肥料,並遵守用藥安全採收的原則。

 

Q:有機蔬菜無農藥殘留,因此生吃最好?

儘管有機蔬菜較無農藥殘留的疑慮,但生食仍有寄生蟲污染的風險。

食材達人朱慧芳就提倡以清炒或汆燙蔬菜替代生吃清蔬,同樣保留足夠的營養素,又能降低大自然蟲卵及細菌風險。

全文來源/康健雜誌 /作者:林慧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