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久慈
就在一年前,當我在北京或上海這樣的城市,每逢上下班時間,都要為搭車煩惱。在路邊苦候計程車不得,還有可能好不容易來了一輛計程車,馬上旁邊的人一擁而上,誰先把屁股擠在座位上,這車就是誰的。相信許多在大陸工作的臺灣人士都有類似等車和搶車的經驗。
不過,這種不愉快的經驗已經進入歷史了,現在無論在北京還是上海,甚至中國其他城市,計程車的生意都減少一半以上,在路上隨時可以攔到空的計程車。只是,如果你還是那種在路邊等候計程車的人,你就太遜了,因為有一半以上的人他們已經不再搭乘計程車,至少他們不會在路邊等候。
這是一個關於軟體創新改變生活形態的真實現象,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馬雲說: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它。這可不是開玩笑的,緊隨著支付寶之後,現在微信支付正在急起直追,他們代替了銀行收費;我們在臺灣很驕傲的便利商店的服務,現在大陸上的騰訊的微信支付和馬雲的支付寶正在實現無所不能的服務。可這些公營的銀行還沒睡醒。
不可否認,當中國當局限制了Google、Facebook、Line在中國發展的時候,也造就了微信、優酷等等國產軟體的發展空間。打車軟體和支付系統都為直銷行業帶來了便利。還有一些創新也很受到直銷行業的注意,其一就是「微行銷」。目前在大陸的90後最夯的創業模式就是微行銷創業,但是根據一份調研資料顯示,微行銷目前還處在探索階段,80%以上的參與者都尚未獲利。
雖然打車軟體(Uber)在各國也引起當地計程車行業的示威抗議(不公平競爭,專車可以兼職,可以逃稅),但是沒有人敢斷定這個以專車之名取代計程車的軟體系統會被中國政府滅掉;同樣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有可能被中國政府聯手銀行消滅嗎?估計滅不了。
至於微行銷是否能如一些參與的人說的有巨大市場潛力,以我之見,可能泡沫成分居多。事實上,少數在大陸發展甚快的所謂微行銷企業,其實暗地裡是採用了傳銷的模式,試想,如果沒有下線的加盟商做支撐,個人在家創業哪能做到複製和倍增?
對直銷行業而言,微行銷不過是個工具,不用創新名詞,許多90後的直銷團隊就已經做的很好。直銷團隊把微行銷這個工具拿來運用,很快的就實現了所謂的O2O,沒有直銷團隊的運作,微行銷大約也就是空中樓閣。
我還遇到了一些北京和上海的白領,他們正在熱衷於眾籌,津津樂道於眾籌的成功案例,諸如在北京中關村成功的經營了一家咖啡廳等等。以我之見眾籌一事談不上創新,用一個新的概念找一群不懂的人小額出資,成功率有多高,還有待觀察呢!
相對於諸多互聯網時代的新名詞,直銷真的是老生常談了,不過,想要把眾多的人搞在一起做到市場倍增,除了直銷還有什麼方法?半個多世紀前發明的直銷商法,到今天還是挺管用的。(原刊載於2015年8月【直銷世紀】第272期,收藏紙本雜誌,請至直銷世紀市集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