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民眾不知道長照資源在哪」

> 全部文章, 長照

2018-03-30 00:02   聯合報 記者楊濡嘉、魏莨伊、王慧瑛/連線報導

嘉義市照服員李其鎂(右)照顧91歲奶奶王陳秀枝(左),三年來已建立互信默契,相處溫馨。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長照新制上路,長照機構、居家照顧服務員都因為收入變少叫苦,目前已出現照服員流失現象,擔心「錢少、人也少」形成惡性循環。

中國家庭教育協進會理事長蒙京溥表示,新制的核銷方式複雜到連台北市政府也搞不清楚,一月分的費用至今還沒完全發下來,造成機構資金周轉風險。他說,政府提供的包裹式金額,不足以應付單位人事成本和照服員薪水,已聽聞部分機構的照服員紛紛離職,「我現在也在防止我們的人走掉」。

他表示,現在連家屬和照服員也都覺得「權益受損」,包括家屬對新的收費方式無所適從,無法適應取消照護時數的作法;照服員則對取消津貼反彈大,還覺得是否被機構偷偷抽成。

協會副主任陳家維指出,包裹式給付金額與過往補助相比,明顯不足以供機構運作,且因「按件計酬」的收費服務缺乏彈性,如「洗澡」或「外出」,案主不見得會用,收入自然變少。

蕭姓照服員說,她每月平均做滿一百八十小時,以往加上證照費、轉場費、加班費,至少可領三萬元以上,但現在這些費用都沒了,新制也沒規定照服員抽幾成,「只能等機構分配,很難有三萬元了」,等同變相減薪,名副其實的「做功德」。

長期照顧協會副理事長林俊福說,長照新制的目標和理想是對的,但配套不足,例如訴求在地老化、在地醫療,可是交通、醫療並不到位,可能市中心區有這樣的長照功能,但很多偏鄉的人還是要靠自己。

「可以到街上去問,長照A、B、C有多少人懂?」林俊福說,中央說長照是滾動式的計畫,會一直修改,如居家服務本以時數「統包」,現在改選項論件計酬,讓很多人無所適從,不僅使用居服的人與照服員的關係改變,政府的美意也因付費制度大打折扣。

嘉義市林森里長王廣禮三年前請李姓照服員照顧九十一歲老母親,一般戶負擔六十元時薪給照服員,一天一小時內協助洗澡、抹藥、剪指甲、量血壓、散步等,李與老奶奶情同家人,也會抽空幫奶奶剪頭髮。

以往王廣禮一個月使用廿二小時服務,付出一三二○元,如今改逐項收費後,已漲到一九一二元,他質疑「長照2.0變漲價2.0」,新制失去人味及長照精神。

王廣禮感慨,政府長照經費執行不完,一大原因是「很多民眾不知道長照資源在哪」,政策宣導和實際執行有落差,且長照人力培訓還是不夠普及,政府應該多花資源培植照服員。

中華聖母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說,新制上路前,各縣市早已表明執行一定有問題,但中央仍一意孤行,甚至把執行率當作地方社福考績,受害的不只地方政府,更多的是照服機構和失能長者及其家庭。

屏東縣泰武鄉武潭社區的日照中心由社區發展協會自營,目前已整合發展成為A級複合型服...
屏東縣泰武鄉武潭社區的日照中心由社區發展協會自營,目前已整合發展成為A級複合型服務中心,不久前蔡英文總統前往訪視。 記者翁禎霞/攝影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11755/3060006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