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芬蘭的越洋採訪回到台灣時,我們突然發現,這一次芬蘭的所有受訪對象幾乎都是老師。校長曾經是老師、地方教育官員是老師、中央教育部官員也是老師……就連出版關於芬蘭教改揚名國際的學者,也曾經當過老師。

在芬蘭,每一個人都會驕傲的告訴你:「芬蘭教育奇蹟是因為這群老師。」芬蘭最優秀的高中畢業生,想當小學老師,申請大學教育系錄取率只有一○%。在網路上搜索相關資料,不管是芬蘭大學教授出國演講,或芬蘭駐外大使對外分享芬蘭教改經驗,他們都會提到「老師,是點亮國家的燭光」。

芬蘭老師不是一、兩個明星,而是一整個受到尊敬的「國家代表隊」。這個國家代表隊的養成,靠的是完整扎實的師培教育、緊密的支持系統、卓越的教學和研究能力,以及強烈的熱情及使命感。

老師選才:挑合適人選,給最嚴格訓練

在芬蘭,想當老師,沒有捷徑,也不可能短期預備(例如透過線上課程)。必須經過大學三年、碩士兩年理論和實習的考驗。

從選才開始,芬蘭老師就具備卓越的「基因」。

儘管老師是最優秀高中生的首選工作,競爭激烈。但芬蘭人知道,「學業成績最優秀,不見得擁有教師特質」。目前在美國哈佛大學教育學院任教的芬蘭教育學者帕思‧薩伯格(Pasi Sahlberg)分析,「芬蘭的師培系統,透過性向測驗等機制,從眾多擁有教學熱忱的年輕學子中,選出最好、最有動機的候選人。」

挑出最適當的人選,給予嚴格的專業訓練,準老師對自己期待很高。

《芬蘭教育這樣改!》指出,全芬蘭八所大學都擁有獨特的國家整合型師培方案,師培生除必修人文學科、以及未來要教的專科科目,大學學位還必修平均約五千個小時、一百八十個學分的教育學;碩士學位再加一百二十個學分。碩士學位代表他們具備研究、設計課程的實力。

知識之外,還必須多次通過教學現場的考驗。

赫爾辛基大學實驗學校,也是「學生老師」的實習場域(全芬蘭有十一所)。每天,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穿梭在樓層間,可以隨意進入任何一間教室觀課。中學部副校長馬提瑪雅(Marja Martikainen)說,「今天『只』有台灣媒體、德國邦議會代表團,這週還要接待日本、荷蘭、法國、印度、巴西、西班牙的訪客………」

 

 

 

 

 

 1 / 2 頁 
【芬蘭教育】老師,是點亮國家的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