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團隊介紹

本計畫以輔仁大學民生學院為班底,與音樂家、藝術家、陶藝家進行跨界合作,整合本院既有之時尚、兒童教育、餐旅及博物館的專長而成。06

計畫組織結構

總計畫主持人蔡淑梨,除了統籌整體計畫外,更負責行動藝術部分,以作為本計畫的開端,由此帶領各子計畫主持人一同觀察並攝影稻禾的生長、開花至結穗的幻化過程激起「心念」,並以此儀式滌淨凡俗罣礙,回歸初心。當中最重要是重新回歸土地,感受日月風雲雨水在大自然變化之下,與稻禾的化育的歷程。

1.行動

這個計畫將挑出四季當中的各一周,讓參與者以至少一周36小時,參與稻作的耕作、鋤草與收割。過程中除攝影外,並將拾穗所得穀粒分類在瓶罐中。同時藉由「拾穗」,一方面在呼吸吐納及汗水間,感悟生命之純粹,一方面則共同行動收集稻穀、稻草,以作為繪畫、音樂、及陶藝創作的材料,尋找藝術創作的源頭。這段期間,每個參與者都能從中探索自己的體力與心理極限,並將這類看似日常生活的動作,轉換為沉思的儀式。所拾得的稻穗將在展示中以裝置藝術型態出現。

2、繪畫林純如

用稻禾生長線條講述生命的八種體悟:喜、怒、哀、樂、甜、酸、苦、辣的處境。首先用單純如書法線條,闡述稻禾成長、烈日曝曬、結穗到豐收的歷程。其次把圖案與色彩加入,進一步渲染稻禾成長歷程由生到死的情緒。

(1). 書禾系列,用書法運筆,透過線條的濃、淡、乾、濕、枯來表達稻禾在風聲雲起日曬雨淋的處境,一方面展現台灣在地的風土,一方面展現抽象的線條韻律。

(2). 畫禾系列,運用平塗技法,將稻禾的生長與情緒結合、納線條於平塗空間中。同時,取稻禾生長之局部予以放大,用微觀方式,看見細微的水稻穎花,花蕊等結構,再用藝術手法轉換,在色彩表現中注入情緒、味道的素質。

3、爆米花 + 音樂禪 = 「有聲米食」

作曲家陳建台的跨界創意﹕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不同樂器的合奏,映照獨特的地區旋律、和聲、節奏,將編織一幅稻禾采風行旅 – 辛苦的稻禾生產,多彩多姿的風味;雲從龍,風從虎,稻禾從風雲, 萬物因而生生不息。

(1)  采風–音樂家 陳建台的稻禾采風行旅﹕以幾種樂器(如提琴、笛子、打擊樂器),帶你進入稻禾綿延的美麗新世界 – 從稻禾之母亞洲,經歐洲、非洲、美洲,回歸亞洲。

(2)  爆米花–米似是無聲,又可驚天地。音樂家 陳建台將和美國洛杉磯著名華裔DJ, Sleeper 合作,用Sleeper 出神入化的轉盤技術,連結和米有關的流行音樂及音響, 交織成豐富絢麗的聲、光、色爆米花敬禮。

(3)  音樂禪–稻米,幾無形色,不鹹不甜,卻為人類主食 – 恰如禪,淡雅素淨,可上可下,還天地於白。作為禾氣計劃音樂創作,作曲家陳建台將創作一種有聲的米食“音樂禪”。

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食用稻米,素色的米,多半在美食的背後,若烹調得法,卻可琳琅滿目,奪人腸胃。陳建台創作的禪音樂, 像稻禾,它懵懵懂懂,若有若無,好像沒有意義卻又充滿含義。爵士吉他似米,大珠小珠落玉盤,將貫通融和三段20分鐘的一餐美食。

如此「禪音樂」,悠然遊於藝。它若有若無、可短可長,是文學、行動藝術、攝影、美術、書法,尤其時尚服飾展演的跨界絕配!

4. 台日風味行旅與創意料理

用台灣、日本的米食為主題,尋找蘊涵台灣在地米食與跨國料理的精隨,創造兩地美食的跨境展演。執行上第一年在台灣執行, 第二年台灣團隊一同前往日本觀摩。目前已與日本Morisita Memorial Research & Foundation的同意參與。2016年當台灣團隊前往日本展覽的同時,將帶著在台灣拾穗的攝影作品、林純如畫作、吳開乾陶藝與創意時尚布料開發一同前往進行展覽。最後兩國團隊一起的合作成果將在台灣一起展覽。

5、吳開乾『米』台灣原鄉陶土創作

東方木源於生命之始, 而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主糧是米, 大地也孕育了米的延續,  生命有此自然的恩典傳承了千年的歷史, 以『土』的結合闡述『米』的精神, 是本創作計畫的主軸, 分別用幾個主題來作為以『米』為靈感融入生活及藝術的需求。

(1).天然稻草灰釉﹕

創作源起: 農民收割後, 稻草多棄置原地, 再燒光當作養土, 作為復耕之原料, 就因為稻草有豐富天然有機礦物, 所以使用價值非常高, 首先準備稻草灰釉原料是前置作業。創作方法: 先準備收割後乾稻草1噸, 在乾地薰燒呈黑色稻渣, 若燒呈白色灰燼就無效,  主要是取天然稻草黑色草灰的天然矽酸(天然石英) 及其豐富的天然有機物內微量礦物質,  再研磨成極細的稻草灰顆粒。估計先備20公斤天然稻草灰釉, 再依創作所需調配色彩。

(2).陶土雕塑:

創作源起: 稻草原為鄉土民藝的生活產品, 極少用於純藝術創作的融入, 此主題是引用秦漢期兵馬俑製作時, 所用骨架即是稻草桿、麥草桿, 因當時就有利用植物與泥土結合後乾燥收縮比較相近。以台灣農耕稻米最古早之印象, 『牛車豐載』為題, 手工創意捏塑陶土, 配合天然稻草灰釉創作。創作方法: 燒製中大型的結構, 先調配台灣陶土成份, 需加入細緻瓷土及熟料, 使其體積收縮的彈性增大, 約備200公斤的陶土來創作。再以柴燒方式完成作品。

(3).龍壺茶碗:

創作源起:  粒粒皆辛苦, 吃米飯更不能忘了農夫的貢獻, 小時候農忙之際, 村內就準備茶水點心, 村婦提著大茶壺(龍壺)疊疊茶碗在田中穿梭, 古早的茶具就是天然灰釉燒製, 今復古風緬懷先人種稻精神, 創作龍壺(大茶壺)及田中茶碗, 是賭物思『米』情的當代創意。創作方法:  以手工捏製二把龍壺,  50之隻茶碗, 茶碗搭配天然稻草灰釉, 再以古代穴窯柴燒之法製成。

6、時尚織品服飾創作計畫

聯名或跨界合作在設計圈和藝術界早就不是件稀奇的事。義大利家具品牌Moroso在 60週年慶時,在法國里昂織品博物館(Musée des Tissus)舉辦了一場名為「Lo Sguardo Laterale」(A Lateral Look)的展覽,而為了此次展覽,Moroso更與義大利織品品牌RUBELLI共同合作研發出一款新布料,以新的編織技法,重新製作Philippe de Lasalle知名的織品樣式,並將這塊布料應用於Moroso多款家具產品中,如單椅《Smoke》、《Bohemian》、《Fjord》等,是為展覽一大亮點。

本計畫同樣運用跨界合作的概念,首先與林純如的畫作結合,進行禾氣致祥、天地靜美系列,但同時將參與拾穗行動藝術時的攝影作品,轉換成氣象萬千系列。

(1).禾氣致祥﹕運用林純如繪畫元素,轉換成12款數位印染布料。當中並不是直接將繪畫直接印在布料上,而是透過重新的整合、接版、配色後的再創造。當中,甚至抽取繪畫的局部重新組合、填色、改質,已完成系列部料的開發。這樣的跨界合作、不只可以拓展部料的藝術性,更可以因此創造出具有特色的織品,藉此拓展時尚的文化根源。

 (2).天地靜美﹕這個系列,同樣開發12款布料。此系列將用大膽色彩、花色、各種異材質來拓展布料樣式,以塑造強大的視覺吸引力。其中部分運用林純如的畫禾系列圖像,部分則運用抽象的線條及編結的技法,以創造出較為豐厚的質感。同時,結合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織品設計組的學生,發展一系列的布料的開發,除了彰顯部料的藝術性外,也擴大對學生的影響層面。

(3). 氣象萬千﹕這個系列,同樣開發12款布料。圖像的來源則結合攝影與數位印花的技術,將拾穗行動的攝影,轉換成時尚布料設計。這樣的作法,不但拓展數位印花布料的廣度、種類、風味,更進一步藉此將本計畫的核心精神透過視覺的轉換來完成。

7、兒童繪本

以民生學院兒童與家庭的幼兒園為主體,用體驗自然稻禾生長的過程在遭遇環境變遷後的巨變為靈感來源,讓家長與兒童理解稻米生長的困境,運用圖像化與口述的想像,將兒童互動式的過程,結合老師的專業,及料理的創意作畫,創造出一本獨特的兒童繪本。

8、禾氣:跨界藝術展覽計畫

2015年米蘭世博以食物為主題,展出人與自然、環境與人及永續的議題,顯示食物是一個重要的主題。在這次的合創計畫中,將安排2次的展覽﹕

(1)   禾氣﹕跨國篇—日本

當台灣團隊前往日本進行創意料理合創的同時,將帶攝影作品、林純如畫作、陳建台音樂、吳開乾陶藝及食尚禾氣香氛攝影作品、與創意時尚布料開發一同前往進行展覽。

(2)   禾氣﹕合創篇–計畫完成後、將在台灣舉行完整展示。

  9、文創

藉由兩年的時間,產出生一本互動式的兒童繪本,十二張稻禾生命圖像,台日風味行旅與創意料理的開發,一位陶藝家的系列稻草燒陶的文創試驗,以及三十六套以音樂繪畫藝術轉化的布料設計。這些將持續衍申為文創商品。除了單獨開發繪本、畫冊、陶藝品、布料外,也會持續發展食譜、可以解鄉愁的味道香精、各種有機米食等。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