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IDS原鄉救助 在宅醫療

偏鄉醫療資源缺乏,對山區居民健康造成很大影響,而因路途遙遠,延誤就醫之情事,更是時有所聞。為補救偏鄉醫療不足這問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在信義鄉施行山地離島醫療品質提升計畫,簡稱「IDS計畫」。

IDS計畫內容,包含「醫界7-11社區照護不打烊」,每週都會有中國醫藥大學的醫師上山,與當地門診護理師,針對信義鄉長期臥病在家或行動不便之長輩,進行在宅醫療服務,並同時向原民朋友推動戒菸、戒酒、戒檳榔衛教宣導。

另外,在IDS計畫中,推動E化也是重點內容,包含在信義鄉14個村落,建置24小時遠距視訊系統,透過門診對醫院的連線,讓訪視醫師能即時掌握原鄉病人狀況;而透過APP照護系統,轉診醫師也能第一時間了解病人就醫病症及檢視各項健檢數據,透過病況資訊效率連結,提供病患最完整的醫療照護。

整體言之,IDS計畫希望藉由人本關懷進入到E化,拉近城市與偏鄉醫療品質,要讓原鄉銀髮族除了活得更快樂,也更有尊嚴。

第二單元:這麼多老夥伴 為什麼只有我重聽?

媽祖神像旁邊護衛的是千里眼跟順風耳,這兩大護法,救苦救難,庇佑眾生就更有效率了。而當我們年紀大了,耳朵漸漸的就會聽不清別人講話,視力也會漸漸模糊,所以當我們耳不清,眼不明時,趕快找醫生,做個詳細的檢查吧!

重聽是聽覺神經退化,聽力損失。根據研究,65至75歲的銀髮族中,約3/1~1/4 有聽覺障礙,75歲以上者更高達4成,已經成為高齡長者重要的疾病。

73歲的賴賢一,是一位退休推拿師,他在跟人交談的時候,常常不自覺就會把左手舉到耳朵旁,但重聽的狀況卻越來越嚴重,檢查後,因為耳朵有嚴重的耳鳴,會干擾助聽器的功能,根本無法裝置。個性內向、不善與人交際、耳朵又重聽的他,是如何克服心理上的障礙,走出家門做志工呢?讓我們去聽聽他的分享。

第三單元:下課後的動物保育課 – 江鐮富

現年74歲的江鐮富,出生在佃農家庭,經歷兒時困苦的生活,並未氣餒,長大後從師範大學畢業取得老師資格,擔任教職30多年,為了照顧年邁生病的老母親,申請退休,沒想到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母親就因病驟逝。

在一個因緣際會下,聽到證嚴法師在中國廣播電台的開示,講到地藏王菩薩的故事,菩薩秉持著「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捨身情懷,讓江鎌富有所啟發,決定投入志工服務社會的行列。江鎌富想到他從小幫父母養雞養鴨,一直秉持著台灣土地本是動物的家,人類該跟動物共存的想法,決定從動物保育著手,並開始到動物園當志工,原以為導覽不就是把教室搬到戶外,應該難不倒,沒想到卻讓孩子興趣缺缺,於是江鎌富特別跑去考華語導遊等執照,不僅讓自己的導覽更專業化,內容也變得更生動有趣。

現在當志工的時間已經超過4300多小時,江鎌富笑說,套一句靜思語裡說的「有愛無礙」,希望自己在人生下半場,能為動物保育的觀念傳播給下一代,多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