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爺爺奶奶說故事

2025年,台灣每5個人就有一個人超過65歲,成為超高齡社會。當老人成為社會的「多數人口」時,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長者?以及兒孫樂於親近的爺爺奶奶?這是每一位銀髮族必修的功課。

揚生基金會培訓的「說故事志工」,讓一群爺爺奶奶成為歡樂的泉源。許多長輩年輕時為生活奔波打拼,錯過親子間睡前分享故事回憶,現在他們把握每一次機會,希望將自己的喜樂感染給小朋友,也藉此培養了讓兒孫樂於親近的魅力。

長輩說故事,有別於一般的老師或是故事媽媽,不僅只是唸繪本,他們還會自製小道具,讓孩子耳朵聽、眼睛看,還可以一起玩遊戲,讓繪本中的故事可以躍然紙上。因為年齡的差距大,與孫子輩的生活型態更是大不同,反而更吸引小朋友去了解早期生活的樣貌。

爺爺奶奶說故事,就有如開發長輩第二人生的視野,透過閱讀、訓練、分享,長輩們走進孩子的世界,也再次找到生命的價值。

第二單元:老伴過世 威脅健康最大殺手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只是結褵了五六十年的老伴,突然過世,導致心情的鬱鬱寡歡。尤其是年紀大了,子女也不在身邊,要重新適應一個沒有老伴的生活,應該會面對很多心理上的困難,連帶的影響了身體的健康。

老年期可以說是一個歷經各種「喪失(Loss)」的階段,包括健康、職業、各種功能、年輕的外表及社會地位等,都會逐漸消失,到最後則必須面對配偶死亡,以及自己生命喪失的困境。由統計資料顯示,老人在配偶死亡後兩年內的死亡率,是一般老人的7倍,可見「老年喪偶」是導致老人提前死亡的重大心理因素。

高齡91歲的蕭昌衡,擔任長壽俱樂部部長,是一個健康活力的銀髮族。2012年,他的太太因病過世後,他心情沮喪,原本健康的身體,竟也亮起紅燈。是什麼樣的轉變?讓他逐漸擺脫喪偶的陰霾,重新回到健康生活的軌道?讓我們去聽聽他的人生分享。

第三單元:轉出人生下半場 – 賴三義

72歲的賴三義,原本從事珠寶箱外銷生意,10多年前因為產業外移受到衝擊,從職場退休。為了消磨退休後的生活,他常常帶著小孫女到公園去打陀螺,原本只想讓小孫女看看自己的兒時绝活,沒想到卻吸引了現場許多圍觀的民眾,讓他興起了自學不同的陀螺花式技巧,還考取了街頭藝人執照。

2011年,他自覺個人陀螺表演稍顯單調,所以開始招攬一些喜歡表演民俗技藝的國中生和大專生一起合作。在孩子的眼中,賴三義是位樂於助人的長者,常常會不計辛勞到車站接送偏遠地區的學生到表演現場,為的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夠累積表演經驗,享受掌聲和成就感。

期許孩子在兼顧學業之餘,也不要放棄學習傳統民俗技藝,也期望來看表演的觀眾,可以多給孩子鼓勵,讓傳統民俗技藝能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