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提倡環保自然葬

傳統的火葬或土葬,是多數人選擇的殯葬方式,然而黃土墓園和水泥骨塔的供求已日漸緊繃。隨著環境保護意識漸漸普及,植葬、海葬等環保的殯葬方式也為越來越多的民眾所知曉。

樹、花葬是將再研磨骨灰裝入可分解之環保紙袋內,以不立墓碑,不記姓名,植存在特定區域花木旁,頗有化為春泥更護花之寓意。而海葬則是將骨灰裝入可分解之環保紙袋後,再放入環保安息盒內,當船行駛至特定海域,將安息盒伴隨鮮花拋入海中。身後事無論選擇樹葬、花葬或是海葬,申請及葬區使用皆為免費,環保又經濟。

自2003年推行迄今已有上萬名民眾響應,而現今全國公墓內可實施骨灰樹葬花葬之地點計有27處,公墓外植存共2處。全國可辦理海葬之縣市有:臺北市、新北市、桃園縣、高雄市、宜蘭縣及臺東縣。

在臺北市殯葬處積極地推動下,「從自然中來,回到自然中去」這一觀念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國人選擇簡葬、節葬、環保葬的殯葬新文化也越來越多。

第二單元:疲倦 嗜睡 沉默的器官在抗議 – 肝硬化

手摸到石頭牆,會有感覺,天氣冷的時候,讓你知道需要添加衣物了。身體很多的感覺,都是來自身體神經系統的傳遞,讓你可以做出適當的反應,但是在我們的身體當中,有一個器官是沒有神經的,當它發生問題時,你可能不知道,也不會有警訊。

肝硬化是長期肝臟損傷組織修復結疤的結果,它會干擾或阻斷血液流經肝臟,影響肝細胞正常代謝和調節功能。每年肝硬化造成的死亡人數,自1990年的80萬人攀升到2013年的120萬人,當中有38.4萬人是酒精造成,35.8萬人是患有C型肝炎,而B型肝炎則造成了31.7萬人喪生。

73歲的張運明,長期擔任桃園市瑞原活動中心志工,1995年身體不適,嚴重黃疸,被醫院判定為肝硬化,在醫院治療了一個月才出院。出院後的他,經過醫師建議,戒菸戒酒,定期回診做檢查,二十年來從未懈怠,也減緩了肝硬化的惡化速度,改變不良惡習,快活做志工,讓我們來聽聽他的分享。

第三單元:鐵雕機器人 – 鄭炳和

今年63歲的鄭炳和,原本是名機械加工業老闆,2001年面臨產業轉型,他被迫結束經營了二十年的工廠。在面臨生意失敗的那段日子,他同時遭遇到婚姻變故,雙重的打擊讓他徹底崩潰,後來在好友的鼓勵下,他才開始重新振作,思考人生,因爲曾經從事機械加工而對資源回收行業有所認識,所以最後他決定開設資源回收厰,每天拼搏工作全年無休。

2006年,桃園縣環保局推動「資源回收廠形象改造計劃」,鄭炳和靈機一動,把回收厰的廢鐵焊接組裝,打造出他的第一個機械人,從此讓他聲名大噪,很多學校、公家機關和私人企業都爭相邀請展出,至今他已創造出多達150個機器人。原本對自己失去信心的鄭炳和,透過鐵雕創作,尋覓到了志趣相投的人生伴侶,而每一次的創作構想,都是他對自己過去的省思,每一次的巡回展出,也都是他磨練自己的良機。

鄭炳和說,鐵雕機器人最終目的是要推廣環保生活化,讓大家瞭解到,資源回收物也可以成為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鄭炳和晚年心願,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歷程,鼓舞他人,用正面的態度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