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上眾多的災難,不論是生靈塗炭的戰亂,還是生態遭遇的浩劫,在《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看來,都是源於人類從食物鏈中段到頂端的倉促跳躍,不僅讓生態系統猝不及防,就連人類自己也不知所措。

4月22日全天,赫拉利將登上混沌研習社的講臺,首次面向企業家和創業者,講授人類的過往和未來,文末直接報名。

文|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作者,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教授)

今天,我們看到人類超越其他生物,成為世界的主宰,原因在於我們是唯一能夠以集體形式、靈活進行協作的動物。

螞蟻和蜜蜂也會集體協作,但它們的協作方式很呆板;狼和黑猩猩的協作能力比螞蟻強多了,但它們只限於小範圍內,和自己熟悉的物件進行。

十萬頭黑猩猩聚集在華爾街,製造的是混亂,而十萬個人在一起,卻可以組織各種節日慶典、貿易活動或運動賽事。因為人類懂得協作。

這種集體協作必須基於一種共同的遵守,人類是怎樣形成社會架構和行為規則的?靠想像。

上帝、國家、各類組織,等等,這些都是人想像出來的東西。我們同陌生人合作,就是因為大家都相信這些想像,並把它們傳播給更多的人。漸漸的,億萬人就都遵循同樣的行為規則了。

但想像同時也造成了各種不平等。比如在過去,關於膚色的想像隔離了白人和黑人。今天,這樣的不平等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關於貧富的想像造成的新的不平等。

原因在於我們過於重視關於金錢的想像了,以至失去了感知現實的能力,把想像當成了我們的追求目標和行為準則。

忘記想像是我們自己創造的虛幻時,人類便會迷失自己,從而陷入各種利益爭奪。

區分想像和現實的一個很好的辦法是問:“它會經歷苦難嗎?”一個國家即使在戰爭中落敗,它也不會經歷苦難;一家銀行即使倒閉了,它也不會經歷苦難。

然而,人類會經歷苦難,動物會經歷苦難,這些苦難是真實的。對一些想像的信念可能是產生這種苦難的原因,但苦難本身是真實的。

我希望我們能保留對人類有用的那些想像,但與此同時,保持對現實的感知,並由此學會駕馭我們的力量。我們不該用這種力量來鼓吹和放大某些想像,而應該用它來減少這個世界上實實在在的苦難。

2

十萬頭黑猩猩聚集在華爾街,製造的是混亂,而十萬個人卻可以組織各貿易活動或運動賽事。

現代生活不一定比農業社會更好
人類擅於獲取能力
卻不擅於將其轉換為幸福

在原始社會,個體的生活品質優於農業社會,早期農業社會的人的骨骸通常比狩獵採集社會的人小,而且有更多營養不良、疾病和畸形(比如因長期農業勞作造成的脊柱變形)的跡象。

遺傳學的證據也表明,很多對人類致命的疾病最初來自家畜家禽,豬和雞在被馴化的同時,也把疾病帶給了人類。

更重要的是,對古代聚居地和墓葬的考古發掘顯示,早期農業社會有著前所未見的社會分層:有些人住在宮殿裡,有些人卻住在草房裡;有些人的陪葬品極盡奢華,有些人的屍骨卻被隨意拋棄在大坑裡。

原始社會當然有它的艱難和殘酷之處,但這些也存在于現代社會中。許多書和電影將原始社會描述得如此可怕,也許是為了讓人們相信現代社會在各個方面都優於原始社會,以免人們對現實產生質疑。

因此,我們更應該提醒自己,世界各地仍有數億人口,今天的生活也許比幾千年前的狩獵採集者更艱難。

我們常常用能力去衡量發展,認為我們的能力超越過去了,便是一種進步。但我認為應該用幸福來衡量發展。可惜,人類擅於獲取能力,卻不擅於將其轉換為幸福。

如今,我們擁有遠勝過去任何時期的能力,享受著遠勝過去任何時期的舒適生活,但我們就一定生活得比我們的祖先幸福嗎?我相信不少人並沒有這種感覺。

有一種解釋認為,幸福與客觀條件無關,而與自己的期望有關。

然而,期望總與現實條件相關。當條件改善,期望會膨脹,結果導致即使是條件有了巨大的改善,我們仍然感覺不到幸福。

第二種解釋是,期望和幸福是由內在的生化系統決定的。

我們的生化系統對幸福沒有興趣,它是在進化過程中被塑造出來的,它讓人類即使取得了什麼,仍然感到不滿足,從而促使人類去無止境地爭取更多。

這兩種解釋其實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無論我們獲得了什麼,都只是提高了我們的追求目標,而不會讓我們滿足。

石器時代,平均每人每天為吃穿住和娛樂而消耗4000千卡能量。在今天的美國,人們每天的能耗是22.8萬千卡,不只是為了填飽腸胃,還要“供養”他的車、電腦和冰箱。

能耗差了60倍,但今天的美國人比當初的狩獵採集者快樂了60倍嗎?不見得。

與歷史上大多數人所夢想的相比,我們生活在天堂裡。但我們並沒感覺到。什麼原因?人類就像一輛司機一腳把油門踩到底的車,但變速杆還放在空擋,或最多就是第一擋。於是噪音嘎嘎的,油耗很大卻走不了多遠。

3

想像造成了各種不平等。關於膚色的想像隔離了白人和黑人,關於貧富的想像造成的新的不平等。

當今人類是史上造惡最多最大的
源於人類從食物鏈中段倉促跳到頂端
動物命運完全取決於商業機構的損益考慮

人類從食物鏈中段到頂端的倉促跳躍,不僅讓生態系統猝不及防,就連人類自己也不知所措。在我看來,人類歷史上眾多的災難,不論是生靈塗炭的戰亂還是生態遭遇的浩劫,其實都源自這一倉促的跳躍。

人類確實取得了一些真正了不起的成就。我們最值得一提的成功是減少了戰爭。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過於自信。

因為,我們也必須看到,與人類的進步相伴的是全球變暖、動植物大面積滅絕這樣的生態惡化,這個代價有點大。

相比之下,對生態惡化的恐懼更加常見,我們正在摧毀地球生態系統,導致越來越多動植物滅絕。未來可能會是這樣:人類掌握了取之不竭的材料和能源,而自然環境被破壞殆盡。

動物的命運是個極其重要的例子。大多數大型動物,今天都被馴養成家畜了。數十億的動物都為滿足人的口腹而來到世上,被當作沒有痛苦和沮喪感的東西,它們的存世時間和生命品質完全取決於商業機構的損益考慮。

以製造苦難的數量而論,當今人類是史上造惡最多最大的。

但我不是說,我們只需停止消費肉類和蛋奶就可以了。我考慮的是,科學和工業也許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廉價的人造肉類,比以往的禽畜蛋奶產業更經濟、更環保,當然也更加合乎倫理。

4

人類歷史上眾多的災難,其實都源自人類從食物鏈中端到頂端的倉促一躍。

科學無法回答價值的問題
人類不斷淪為技術的奴隸
明白從哪裡來,才能想清到哪裡去

科學是現代社會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它改變了世界。但是,科學雖然能賦予我們強大的力量,卻不能告訴我們該如何駕馭這種力量。

因為科學不能回答關於價值的問題,例如“什麼是好的”,或“什麼是重要的”。所以,僅僅依靠科學是很危險的。

人類發明新技術,有時卻並未因此而獲得更好的生活,反而淪為技術的奴隸,這樣的情況在歷史中反復上演。

考慮對未來是要抱有樂觀態度還是悲觀態度,其實毫無意義,最好的態度是正視現實。我們必須理解,這一切可能很快會發生——這不是科幻,而是科學。

基於這種理解,我們應該認真思考這些事了:一旦智慧型機器人在大多數領域都做得比人類好,職場會發生什麼?當藥物能將80歲的老人返老還童到50歲、30歲,親情、家庭以及養老金會發生什麼改變?當生物科技在富人和窮人之間構建了前所未有的生物溝壑,人類社會又會發生什麼?

我希望讀者從我的書中,看到的不僅是人類的發展歷程,更可以借此思考生命的意義,思考人類的命運。明白了我們是從哪裡來,才能想清楚我們要去哪裡。

*本文根據媒體對尤瓦爾·赫拉利的訪談整理而成,歡迎轉發分享。

轉發自:混沌研習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