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圓正啟真酒店隆重舉行

2018年10月7日上午,由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浙江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主辦,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協辦、浙江大學人口大資料與政策模擬工作坊承辦的「積極老齡化與長期照護的政策與實踐:國際經驗與青島發展」國際會議在杭州圓正啟真酒店隆重舉行。

 

一、主旨演講第一部分

開幕式結束後,大會報告進入第一部分,該部分的主題為「養老與老齡友好社區建設」,由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趙中維教授主持,首先由北京大學喬曉春教授作題為《中國老年服務需求評估》的報告,喬教授指出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並且中國的老齡化速度十分迅速,中國老年服務的需求十分巨大,然而在中國老年服務人員僅有30萬人,因此在中國,老年服務的供給存在著巨大的缺口。巴黎第一大學Natacha教授比較了法國、英國和日本三個國家的醫療保健設施的證券化問題,並且探討這種證券化的可持續性。

 

二、主旨演講第二部分

本次會議第二部分的主題為「中國的長期護理保險及國際比較」,由法國國家健康與醫療研究所(INSERM)Jean-Marie Robine教授主持。新加坡國立大學ChiaNgee Choon教授指出作為一個移民社會,新加坡的老齡化速度比其他國家快得多,這意味著新加坡需要引入創新的政策來應對老齡化快速轉型帶來的挑戰。

ChiaNgee Choon教授就新加坡人口結構變化對老年人的生活前景和融資影響進行了介紹,並進一步分析了為新加坡老年人提供長期護理和醫療保健等各類創新融資計畫的需求和可持續性;Pass It On Network的聯合創始人Moira Allan女士則像我們介紹了積極老齡化下老年人長期護理的新案例,Pass It On Network是一個全球性的同齡人學習網站,積極老齡化的宣導者通過這個網站相互聯繫,分享護理知識,對長期護理服務的提供者進行針對失智老人的護理培訓,對空巢老人脫離孤立狀態提供數位化支援等;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魯蓓教授就長期護理專案實施前後的成本進行比較,魯蓓教授通過探究獲得長期護理的三種不同失能狀態(依賴程度)的生存模式,預估不同年齡,性別和依賴程度下老人的期望餘命,為機構護理提供成本估算,為長期護理保險提供了定價基礎;最後,浙江大學的劉曉婷副教授做了主題為《長期護理需求評估中認知能力下降和身體殘疾的整合》的報告,劉曉婷副教授通過對相關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發現認知功能對老年人身體殘疾有顯著影響,年齡與身體活動之間的聯繫通過認知得到緩和,有認知障礙的老年人比沒有認知問題的人更容易出現身體功能下降,在長期護理的需求評估中,認知和身體功能的整合是非常重要的,整合工具應該簡單可行。

 

三、主旨演講第三部分

會議的第三部分由倫敦國王學院楊維教授主持,主題為「積極老齡化的政策與實踐」。武漢大學崔丹教授對上海、廣州、重慶等試點城市的長期照護保險的政策概要、投資方式、服務類型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崔丹教授認為試點城市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存在很大的差異,並且迫切需要對其融資水準、融資途徑可持續性進行全面的評估。

美國錫耶納學院的Fu Rong副教授的研究旨在評估住宅流動性與中國老年人的認知功能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擁有較低住宅流動性的老人具有更高的認知障礙風險。西安財經學院韋燕教授關注提高老年人家庭支援的國際經驗和實踐及其對中國的啟示。韋燕教授認為中國現有的居家養老系統面臨多重挑戰,而臨近居住模式是一種可執行的有益做法。

 

四、主旨演講第四部分

本次會議第四部分的主題為「超老齡化社會與長期護理保險」,由美國雅爾茅斯養老院院長Bailey Kathleen J主持。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趙中維教授,就人口轉變,親屬關係的變化和老年人的家庭支援的主題發表了講話,探討了快速人口轉變及其兩個主要影響:人口年齡結構和親屬關聯式結構的變化,以及婚姻,生育率和死亡率的變化以及親屬結構的變化並採用電腦微觀類比研究親屬結構的變化。並且提出與血緣關聯式結構和親屬可用性變化密切相關的另一個問題是血統存活,或者人口狀況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家族的延續。

也向大家介紹了他所進行的關於親屬結構變化,老年人家庭支援和血統生存的電腦類比研究。法國國家健康與醫療研究所(INSERM)的Jean-Marie Robine教授就成年人長壽革命引發的長期護理政策問題—以法國為例。他提出「我們希望繼續努力建設一個尊重個人之間的自然差異以及我們隨著年齡增長而經歷的變化的社會,並將最優先考慮所有人的包容、參與和獨立。」他還引用了一項對15個歐洲國家參與Euromomo網路的全因死亡率的分析。

結果表明2014-2015年的冬季老年人的死亡率異常高。在歐盟28國的9400萬65歲以上老人中,這一比例大致可以轉化為217000例過早死亡,其中許多死亡可能是由流感引起的。說明在法國以及歐洲的長期護理保險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的張文娟教授就長期護理保險在中國的實踐發言。她主要分析了中國長期護理保險的發展背景、目前面臨的發展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策略。她主要基於中國從2015年開始60歲以上老年人增幅與日俱增,而且預期壽命不斷延長的事實,討論在全國各地建立長期護理保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她還提出醫療服務、健康和日常護理是殘疾老人最主要的三大需求,需要長期護理保險的擴展內容。並且提出在未來應該擴大受益人的覆蓋範圍(中度和輕度殘疾、認知障礙),縮小城鄉居民差距, 發展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提高殘疾老人專業養老服務的可獲得性,為社區和家庭的受益者提供更多的服務。

紐約大學的吳蓓教授就老年人口腔健康和認知功能軌跡:牙科保健服務利用的作用進行發言。她主要貢獻了口腔健康與認知方面的文獻,並實施大樣本佇列前瞻性研究設計,也公佈了全國代表性調查資料集進行調查:健康和退休的研究結論。

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的王懿範教授就整合性照顧的價值:以美國為例進行研究。她介紹了目前整合照顧的挑戰比如對特殊需求的兒童、片段化的照顧體系。並且之處在整合照顧前景中的四個目標:改善使用者的受照護經驗、改善大眾群體的健康、改善健康照護體系中的成本效益以及改善健康照護服務專業人員的生活和工作平衡。

 

五、主旨演講第五部分

本部分主要是為博士研究生而設,旨在為博士研究生提供一個更高更廣的學習舞臺。會議的第五部分主題為「人口與社會保障相關熱點問題討論」,由新南威爾士大學魯蓓教授主持。浙江大學社會保障專業博士生林昕皓作了主題為《失獨家庭的定量估計及對他們的社會救助—以中國為例》的報告,指出「二孩」政策對「失獨」家庭有重要影響,「失獨」家庭有比較強烈的生育二孩的意願,並且提出這一部分人群在數量上仍在攀升,他們同樣需要國家的政策支援,而目前在我們國家,針對「失獨」家庭的福利政策還未出臺。

 

巴黎第一大學王鵬麗博士就《在中國的生產主義制度中提供長期護理設施—以杭州為例》提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體制下提供長期護理設施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在靈活的市場經濟和充足的社會保障條款之間取得平衡。浙江大學張帆博士作了題為《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健康養老模式創新》的報告,張帆從女性健康的角度出發,主張女性全生命週期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並且主以商養老,通過康養加商業的形式來實現健康養老模式的可持續性。

 

在為期三天的會議中,諸多專家學者圍繞中國的養老服務需求、長期護理保險、積極老齡化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和討論。最後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當前國內所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形勢之下,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十分必要。

 

資料來源:浙江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