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恢復的關鍵─早期復健介入】

早期復健也可以稱作 #早期活動(early mobilization),以腦中風為例,一般早期復健定義是指,阻塞型約3-5天,出血型則是5-7或7-10天可以開始復健,根據嚴重度判定,一旦醫療狀態穩定後(心跳、血壓、體溫、神經症狀等)就該儘早介入復健,越早介入越可以減少住院天數、降低各種併發症,後續治療也較順利。

早期活動 (early mobilization) 已有明顯證據顯示可以減少失用 (Deconditioning) 及失能 (Dysfunction) 的發生。

在2017年腦中風復健臨床指引也提到:

#強烈建議 除非另有其他禁忌狀況,建議在48小時內開始做下床的準備動作

若家人還在昏迷中呢?仍要早期復健介入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急性期復健照顧,不僅在加護病房,任何 #臥床的患者都該有床上簡易且重要的復健活動,患者意識不清,更要幫助家人做 被動關節運動、翻身與擺位。

#翻身及擺位

建議每兩小時翻身一次,預防褥瘡。好的擺位能增加兩側的感覺刺激以促進恢復,包括正躺、側躺及坐姿。

#被動關節活動

建議每天至少兩次被動關節活動。被動關節活動的好處很多,除了維持正常關節角度,避免僵硬疼痛外,還可以減少沒有活動造成的失用性肌肉萎縮,提供個案動作的感覺輸入,幫助重新學習如何做動作,這對後續復健治療有很大的幫助。

這影片很清楚地告訴大家,只要監控血氧心跳血壓等狀況,戴呼吸器的病人也可以做復健運動,安全狀況下的早期活動一定是有益無害的!

 

[su_button url=”https://blog.xuite.net/craig.robin/strokehomecare/539395386″ target=”blank” style=”3d” background=”#3CB371″ size=”6″ icon=”icon: hand-o-right”]2017腦中風復健臨床指引建議[/su_button]

 

[su_button url=”https://blog.xuite.net/craig.robin/strokehomecare/584658334″ target=”blank” style=”3d” background=”#48D1CC” size=”6″ icon=”icon: hand-o-right”]中風擺位與被動關節運動[/su_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