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

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

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由,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

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什麼都做」和「什麼都不做」都過於極端,失之偏頗,並不可取。 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說,只需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 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 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 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不當「裁判」,學做「啦啦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 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啦啦隊」的力量。 這樣更能説明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啦啦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回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回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説明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 「等一等」是很有用的。 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 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治癒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 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 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 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 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 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回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 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 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 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 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 是沒有科學用腦? 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 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 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説明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孩子的求知欲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 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 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畫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程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于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説明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癡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 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 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拿捏好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教育孩子需要做3件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