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看似幽默詼諧的小故事,卻蘊含了爲人處世的大道理。
男人買了一條魚回家讓老婆煮,然後自己跑去看電影,老婆也想一起去。男人說:“兩個人看浪費錢,你把魚煮好,等我看完回來,邊吃邊和你分享故事情節。”
待男人看完回來時,沒見到魚,就問老婆:“魚呢?”老婆淡定地找了把椅子坐了下來說:“魚我全吃了,來,坐下來我給你講講魚的味道。”
站在自己的立場看問題,很容易忽略對方的感受。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做出的決定是兩全其美的,可在別人眼裏,看到的只會是你的自私自利。
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只有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你才能發現其中的矛盾所在。
同樣的,當你遇到那種自私自利,只顧自己利益的人,犯不着和他多費口舌,最好的辦法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只有經歷過相同的遭遇,才能明白其中的不容易。
甲:“新搬來的鄰居好可惡,昨天晚上三更半夜跑來猛按我家的門鈴。”
乙:“的確可惡!你有沒有馬上報警?”
甲:“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吹我的小喇叭。”
很少會有人無緣無故針對你,如果你覺得自己遇到了麻煩,有人非要和你過不去,不要急急忙忙去找對方的。
先靜下來好好審視自己一番,找找自己身上的原因,有問題先改正,沒問題再理直氣壯地去找對方評理。這樣既不會委屈自己,也不會冤枉別人。
事出必然有因,要學會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一位夫人打電話給建築師,說每當火車經過時,她的睡牀就會搖動。
“這簡直是無稽之談,我來看看。”建築師回答說。
建築師到達後,夫人建議他躺在牀上,體會一下火車經過時的感覺。
建築師剛上牀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來了。他見此情形,便厲聲喝問:“你躺在我妻子的牀上幹什麼?”
建築師戰戰兢兢地回答:“我說是在等火車,你會相信嗎?” 眼見不一定爲實。有時候,就算是親眼看到的,也並不一定就是真相。因爲你所看到的,很可能只是整個事情經過的一小部分。
當不清楚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的時候,不要輕易下結論。多聽,多看,多思考,只有掌握的信息越多, 你做出的判斷才會越準確。
麥克走進餐館,點了一份湯,服務員馬上給他端了上來。
服務員剛走開,麥克就嚷嚷起來:“對不起,這湯我沒法喝。”
服務員重新給他上了一個湯,他還是說:“對不起,這湯我沒法喝。”
服務員只好叫來經理。
經理畢恭畢敬地朝麥克點點頭,說:“先生,這道菜是本店最拿手的,深受顧客歡迎,難道您……”
“我是想說,調羹在哪裏呢?”
比知錯不改更可怕的,是不知錯卻瞎改。
生活中我們都遇到過這樣的人,在根本還沒有搞清楚問題在哪的情況下,就開始反反覆覆瞎折騰。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出力不討好,累死累活感動了自己,卻感動不了別人。
要學會抓主要矛盾,只有清楚問題的根源在哪裏,才可以做到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一位大爺到菜市場買菜,挑了三個蕃茄到秤盤,攤主秤了下:“一斤半三塊七。”
大爺:“做湯不用那麼多。”去掉了最大的蕃茄。
攤主:“一斤二兩,三塊。”正當身邊人想提醒大爺注意秤時,大爺從容地掏出了七毛錢,拿起剛剛去掉的那個大的蕃茄,瀟灑地走開了。
真正的智者,遇到難題的時候,不會揪着一個思路不放,死磕到底。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結果是一樣的,換個方法又有什麼不可以?
當你發現此路不通的時候,就應該另闢蹊徑。常規思維也許穩妥,但很多時候還真的解決不了問題。
換一種眼光看世界,換一個思路想問題,你會發現更多的可能。
最貼近生活的道理,其實就來自生活本身。
讀完這五個小故事,你得到了什麼樣的啓發?